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著名的“错别字”,竟错得如此有趣味

2017-07-02 古文诗歌

这六个错字都在风景名胜处,大家游历至此,不妨留心观察,既知其理,难免会心一笑,更显趣味。




最刻骨铭心的错字:碑林

“碑”字少一撇


地点:西安碑林


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诬陷,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天下第一错字:避暑山庄

“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地点:承德避暑山庄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 “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场所,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如内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庄,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



最有说法的错字:花港观鱼

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


地点:杭州西湖 


“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壮观的错字:天下第一关

“第”字,竹字头变草字头


地点:秦皇岛市山海关 


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画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画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画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 


字为楷体,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最神话的错字:趵突泉

“突”字少了一点 


地点:济南趵突泉 


在济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 


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最富哲理的错字:风流宛在

“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地点: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也许你还想看:
唐僧师徒经过的这些国家,现在都还存在?

以前中国人的名字那么美,你的名字有涵养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