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背后,中产敌不过一次流感?我们到底该怎样保障自己?

2018-02-14 大众证券报董秘第一圈

    来源: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已获转载授权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文章看完以后很感慨,有人问我这么长值不值得看完,我的评价是“很实用”,有空大家可以看一下。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们未来要处理的事情,可能和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早点了解没坏处。


文章中提到了保险,有人说这是保险公司的软文,猫妹只能说“呵呵”。如果买对了保险,发生这样的事情,保险公司赔几十万、几百万时,没人会说这样的话了。


01

“中产”为何敌不过一次流感 


这个家庭,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存款、有工作,孩子只有一个,岳父岳母在老家有房、存了养老的钱、有养老保险、有医保。不要小看这个社保身份,我一个女生朋友的妈妈对她找老公的要求只有俩,其中一条就是“对方父母要有社保”,我们当时都觉得阿姨真好笑,现在都对阿姨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就是这样一个中产家庭,家庭财富却几乎被岳父的一场感冒掏空。

“人工肺开机费6万,随后每天2万起。我们估算了下,家里所有的理财(还好没有买30天以上期限的产品)、股票卖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来养老的钱,理想情况下能撑30-40天。


那么40天以后呢?

要准备卖房吗?

……”


看到这儿,猫妹的心直抽抽儿。因为这种事情被谁摊上,情况可能还不如人家。


一场大病,足以“消灭”一个中产家庭,并不是夸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家庭在扣除基本生活费后,医疗支出超过剩余收入的40%,就属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更何况是这“一天2万起”,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的ICU医疗支出。


02

有些事儿根本不是有社保就能扛得住的


前面说的让我们佩服得不要不要的阿姨,为何如此有远见?就是因为家里有医生,见过了太多发生在医院的人间悲剧,才知道社保的重要性。


但猫妹要说的是,阿姨的认知也是“老黄历”了,因为他们那一辈儿人的“社保”和70后、80后、90后的“社保”根本就不一样。


“我岳父是老干部,住院不管公费还是自费,一分钱都不用自己掏,100%报,但我们呢?”猫妹和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聊起过医疗问题,别看他是“金领儿”,一样担忧医疗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国家在力推医保全覆盖,但医保的保障程度却很低,只能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


以北京为例,职工医保的首次住院起付线是1300元,封顶线是10万元,在此基础上还有20万元的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基金。加起来30万,看着不少。但是,这些都有前提,那就是“医保目录范围内”,同时还有一定的免赔额。



就说这个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吧,目前,批准上市销售的药品有2万多种,但纳入到医保目录的只有2000多种。很多进口药、创新药、新型治疗手段都迟迟无法纳入到医保范围内。


一位朋友的母亲肾不好住院了。医生给他推荐了两种药,第一种国产药,疗效很好,但是病人吃完副作用很大,比如恶心、头痛、失眠。另外一种是进口药,疗效和国产差不多,但副作用基本没有。进口药的价格是国产的20倍多,而且进口药不可以走医保。换成是你,怎么选?


没有社保万万不行,但一旦面临大病的重创,医保根本无法给你兜底。


03

怎么办?!除了赚钱还能怎么办?


一场流感,一次ICU,一个差点就被掏空的中产家庭,再一次证明了所谓中产焦虑不是白来的。钱不够用、关系不够用、医疗知识不够用……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怎么办?猫妹看完这个文章,在心里问了自己一千次,如果换成是我怎么办?除了努力赚钱,那就只能靠买保险了。因为保险买对了,除了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还能解决“资源”问题。


▌医疗费用的问题

先说最实际的,就是医疗费用的问题。答案很简单,买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


先说“百万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是一种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从保障内容看,它有两大亮点:一个是不限制医保目录,一个是百万保额。报销范围不限制医保目录,进口药、材料费等社保外的费用也能报销,甚至特殊门诊医疗费用也能报销,而且年度保额可以高达300万元。最重要的,这类保险的费用非常划算,一年几百元就可以搞定。



再说说重疾险。

“夫人作为女儿肯定是要上(注:插管)的,我原则上也不反对。但有两个后果要考虑:


1)家庭抗冲击能力。

如果钱花光,女儿、夫人、岳母和我自己以后就扛不住任何的冲击,再有人生病,ICU的门都进不去。


2)愈后情况

……”


关于治病,或许,通过各种手段,倾尽一个家庭的所有力量,一个人看病的问题可以解决,但这个家庭在财务上却“死”了。在考虑个人活下去的同时,是不是也要考虑这个家庭未来的经济生命呢?


这时候,就需要重疾险出场了。和“百万医疗险”的费用报销性质不同,重疾险是定额给付的产品。只要达到理赔要求,保险公司就会赔付约定的保额。试想一下,当一个人不幸患上重大疾病,保险公司给他一大笔钱,跟他说“拿去花”、“随便花”,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要注意,重疾险是有特定的保障范围的,只有符合条件才能理赔。


重疾险是一款比较“重”的产品,费用不低,建议大家选择时以实用出发,不要看重所谓的返还,保本,大而全。记住,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拿回来的,都是你自己当年交的钱。



不要纠结是买百万医疗险还是重疾险,买了一个另一个是不是完全用不上?这两类产品完全不互斥,反而是绝妙的黄金搭档。


一个家庭,最好的选择防风险选择是商业保险,每年几千块钱,就可以把几十、几百万的大病风险转嫁出去。


资源的问题

除了钱,稀缺的还有资源。稀缺的医疗资源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之间的鸿沟现在是越来越大。


这篇文章提到:

想住大医院“挤不上床位”,想进ICU要看运气好不好是不是恰好床位,连心电监控仪都得靠朋友帮忙借,要不要上人工肺得多方打听“实话”……


类似的事儿猫妹亲身经历过,只能说所言不虚。


如果你家没有学医的,也没有作者那么多神通广大的朋友,怎么办?很多人选择了找身边人打听,上网搜信息,多看几个专家听听意见……费时费力不说,还有人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老军医”的手里一命呜呼了。


保险公司也想帮客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手里有一定的资源。


如果你想买保险,建议除了产品本身,顺带考虑一下保险附加的医疗服务——就医绿色通道。


就医绿色通道服务一般包括就医咨询、门诊挂号、导诊服务、住院安排、专家二次诊疗、转诊,等等,这些一旦有需要,都挺有用。


各家公司的绿通服务,有的是自己的资源,有的是外部采购,比如“平安e生保”虽然价格贵,但是平安有自己的大健康网络,它的二次诊疗挺牛的,如果你想找国内名医,排名前10的专科能覆盖54%,如果找外国专家,有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网络。


另外,现在也有保险公司在单独销售健康服务项目,除了上面说的服务,还包括海外医疗,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等等,一年的价格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不等。


夫人叨叨:“从你到这个小公司后,我们就加买了保险,3百万保额,钱你不用担心。”


我很坚决的说:“绝对不要给我上人工肺!!那TMD都不知道是你爱我,还是你恨我。”


夫人在后座一边哭,一边说:“我给你买过保险了,买保险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大病。”


我问:“当初为什么没有给爸爸买一份?”


夫人:“他的医保卡给爷爷奶奶开过药,保险公司出险后很可能拒赔,所以就没买。早知道。。。”


我想了想:“你给姥姥和宝宝都买份保险吧,现在就买。”


给自己也好,给家人也好,千万不要等到风险已经降临,才想起该买的保险还没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