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读完书能记得住,因为读书笔记做的好呀!
虽然我不算文青中的老司机,但每年也会花个三五千买书,全年阅读70本以上的纸质书,陆续把书房填满了(假装谦虚脸)。
像现在,买了书只敢偷偷堆在办公室,不能带回家,不然张先生会以此为攀比的借口来买更多烟~
有句话说书非借不能读,我倒觉得买回来读才心安,所以酷爱囤书,但如果读完一本书没有记录、输出点什么,就会感觉亏大了。
而且屯的书那么多,反复的读不知道会排到猴年马月去。所以,我都会争取一次读懂、提炼出精髓、要点。
这个时候,上学的时候备受讨厌的“读书笔记”就可以耀武耀威,发挥大作用了。
你们不老在后台轰炸我们,想看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嘛,下面就分享下我亲测无数遍、最好用的记笔记的方法(还真有点不舍得哈哈)。
1| 知识型
这类书主要就是为了get到一些干货,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上可以拿来主义。
拿我自己来说,我做广告文案工作,就得大量的读营销类、消费者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的书,这些对我来说都属于“知识型”。
比如为了学PPT技巧,我会看《和秋叶一起学PPT》、《别告诉我你懂PPT》、《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
学一些做PPT的基础知识、做PPT的逻辑、好看的版面设计、PPT演讲的技巧(做的再精美,一讲别人就睡着也完蛋)。
这种类型的书,最重要的的就是记住书里有哪些知识,我能怎么用到自己身上。
针对这类书的读书笔记,我一直在用的“953500”总结模型:
这个模型本来是马永强老师在《轻松落地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出用于写培训总结的模型,但我把它应用到了读书笔记上,特别好用。
使用方法甩给你:
1.记录下你从这本书/这堂课中获益最深的9个要点
2.然后记录下5个可以运用到自己身上的方法
3.再记录下3个明天就可以开始做的
4.最后写下500字的心得体会
针对干货类、知识型的书来说,这个办法能够最快敌抓取关键知识,并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2|拓展视野类
虽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手指一滑就能看到地球那头的人们在干嘛,但总还有些新鲜的东西、未知的领域等待自己去探索呀。
所以我很喜欢看这类拓展视野的书,套句文艺的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花两个小时看本书,就可以追古述今或者远渡大洋彼岸,多快捷。
比如读一本宋词集可以了解宋代人的节日怎么玩,还可以跟他们学学恋爱、异地恋怎么表达感情(别天天就知道喝热水);
读读《我们台湾这些年》,了解一下那个年代台湾人眼中的历史事件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去玩的时候也可以伪装下当地人;
烦躁的时候,看看《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才能重新燃起去上班的斗志呀……
写这种类型的笔记,如果故事比较曲折,人物也复杂,可以用脑图画出人物关系或故事发展脉络。
旅行、地理、历史方面的书一般属于拓展视野的类别,这部分内容,我会心机的结合网络资料一同记录。
比如其中涉及某地旅行攻略,就从网络上搜集下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名人、历史等信息,一块记下来,再按地名统一归纳至旅行文件夹。
想出去旅行的时候把它翻出来就好了,回来写游记,也有更多素材可以用(不然你以为我游记怎么写的那么好)。
上图就是前几年看李欣频的某本书中提到杭州的安缦法云酒店,我就又去查了很多关于酒店的文章,还搜集了杭州的其他吃喝玩乐线路,统一放到了云笔记中的一个文件夹。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这样你写的读书笔记就不止是这本书的内容,而是一个就某主题展开的深入研究。
3| 积累素材型
作为一名苦逼的文字工作狗,不整天保持阅读,不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不无止境地研究遣词造句的技巧用法,很快就会被拍下去。
所以对我来说,任何书都是我的素材来源,从大街上收到一张广告纸,都会下神经病地去琢磨下他的广告词儿写得怎么样。
小说也是很好的素材来源,我最喜欢的是“浅白色”对于人物心理的描绘,她很擅长比喻,我划线的部分通常都是她新颖的比喻句。
冯唐的随笔中会经常引用文言文,以及古书的名字,我就把这些文言文的出处和这些书在豆瓣中建立了豆列,收藏并选择喜欢的作为想读书目。
以积累素材为目的的读书笔记,我通常是单独建立一个素材库,每次看到相应素材就随时扔到对应素材库去。
就拿文案写作来说吧,我有一个单独的笔记本记录相关写作技巧,还有一个单独记录词汇的本,记录政府公文常用词汇、网络词汇、成语、语录等。
这是手写版的,网络版的我喜欢用有道云笔记建立了资源收藏夹,再按主题分类。
看书时只在书上划线,整本看完以后,按照不同主题,做对应的整理。有时大段大段的文字需要收集时,就用拍照功能留存图片到云笔记,图文结合。
怎么高效(省事儿)怎么来吧。
建立这么一个素材库以后,当我想写某个主题的文章时,就随手翻开该主题文件夹,从里面找到属于该主题的所有图文资料。
自然也就不愁写不出内容或没资源好借鉴和引用了。
曾经看李敖的专访说,他买书一向买两本,一本用来看,一本用来剪,将所有他需要的部分剪下来放到主题文件夹中,当他要写这个主题的文章时便可拿来参考。
在他们那个无网络时代,他的做法已然非常超前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省事省力省钱的做法就是利用云笔记做资料收藏夹随时积累素材。
4| 闲书类
还有一种阅读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放松、娱乐呀,比如小说、漫画、杂志之类的,也就是所谓的“看闲书”。
或者单纯因为喜欢某位作家,即便他书中的内容晦涩难懂或和自己涉猎领域相去甚远,也愿意当作消遣读物捧于手心细细品读,那也算是陶冶了身心。
这种类型的阅读,我建议啊,看的开心就好了,不用非得给自己定任务,一定要记点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大部分时候选择读书并非只有一个目的,有些书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
比如蔡康永的《艺术里的金钱游戏》,讲他的艺术品投资之道,我因为喜欢蔡康永,将他的所有书都收入囊中,即便对于艺术品投资并不感冒,竟然也饶有兴趣地看进去了。
并且看完后真的在那段时间关注了很多艺术品投资网站,进行了深入了解,也记下来了很多艺术家的名字及作品风格。
读书终究是件很私人的事,读书笔记一样啊,目的就是给自己看嘛,找到适合自己的、用着舒服的方式,就可以了。
最后,再po三条我个人推崇的记读书笔记的原则:
1、 别管方法如何,写你认为重要的;
2、 只要开始,总有收获;
3、 积累的都是别人的,要输出才是自己的。
作者:安可
Queen主义编辑
微博:@NJ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