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民国首都六大区域划分,看看你家在哪个区?

2015-06-28 票亮南京




一国必有一国之文化,中国为世界最古国家之一,数千多年,皆以文化国家见称于世界。……国都为全国文化荟萃之区,不能不借此表现,一方以观外人之耳目,一方以策国民之兴奋也。


——1929年《首都计划》

《首都计划》是一部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城市规划文本。

它的实施,拉开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都市的规划实践序幕,见证了那一代中国人在动荡岁月的光荣与梦想。

▲《首都计划》,1929年版本


1927年4月18日,历经血与火后,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国民政府希望将南京建设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足比伦欧美名城”的首善之区。

1928年1月发布的《南京特别市政公报》中明确表示:“只有把首都建成中国最好、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国才能谈得上是第一等的国家。”

一场规模浩大的首都建设活动势在必行。

彼时的南京,仍未从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创中恢复过来。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这样的城市相比,南京只能算是一个中小城市。

1928年1月,由孙科负责的首都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以林逸民为主任,推动国都规划建设。

为了学习借鉴欧美规划经验,本着“用材于外”的原则,国民政府特聘美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墨菲和古力治为顾问,同时也聘请曾留学欧美的吕彦直、范文照等一批国内专家相助,编制《首都计划》。

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首都计划》。

自从明成祖朱棣15世纪初改建北京之后,500多年后,中国首都城市的又一次大规模规划建设拉开了序幕。

民国首都最热血沸腾的十年就此开端。

打造“东方华盛顿”

《首都计划》中南京城市规划的构想图


按照《首都计划》,国都界线南起牛首山,北至常家营,西至和尚路,东至青龙山,全长117.2千米,面积855平方千米。

规划分区为6个区域:中央政治区在中山门外紫金山麓;市行政区在鼓楼以北的傅厚岗;两个工业区在长江两岸及下关的港口区;住宅区分3个等级,除旧城区外在城北另设高级别墅区;主干道两侧和明故宫、新街口一带为商业区;文化区在鼓楼、五台山一带。

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曾表示:“南京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如果南京今天可以称作‘中国最漂亮、整洁而且精心规划的城市之一’的话,这得部分归功于国民政府工程师和公用事业官员的不懈努力。”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中央政治区


《首都计划》打算将南京打造为东方的华盛顿,而紫金山在当年就被选作为了“国会山”。

其实,在当时国民政府内部,有关中央政治区的选址已有紫竹林、明故宫等意向,但墨菲在《首都计划》中还是极力推荐紫金山南麓,他认为紫竹林和明故宫地区的地面过于平坦,“建筑方面,难臻佳胜”。另外,紫竹林位于城北,与城市发展方向不同,而明故宫区域更适合打造成商业区。

相比较之下,紫金山南麓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面积永远足用”、“位置最为适宜”、“布置经营易臻佳胜”、“军事防守最便”、“于国民思想上则有除旧更新之影响”等。

不过,蒋介石对墨菲的这一规划并不感冒,“国会山“也只停留在了图纸上。

市行政区体现“市府之尊严”

“中国风”的市行政区


墨菲认为:“市行政区域地点之选择,自不能不求其适当,使一切市政之实施,一切市况之调查,均臻便易。”

因此,市行政区应设在面积足够宽广,交通便捷,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

墨菲还特别强调,是市行政区的地势应较高于附近地区,“一方固可增加市府之尊严,一方亦可引起一般市民之注意。”

根据以上条件,傅厚岗以北的区域成为了市政行政区的首选。

明故宫与新街口为“商业双子星”

根据《首都计划》,新街口和明故宫为重点打造的商业区,但显而易见,这一计划直到如今,也只实现了一半。

新街口至今都是南京最繁华的商圈


墨菲认为明故宫一带地理位置适中,地多空旷,易于规划,是建立百货店、旅馆、戏院等店铺的适宜之地。此外,因废弃许久,这里地价低廉,大半属于官有,成为商业区后,地价定然陡增,政府也可得一笔可观收入。

为了配合商业中心的发展,规划中还提到将在明故宫北面,建立一个火车客运总站,来往各地火车均在此汇集。 火车站还设有明确建造时间——1930年始建,一年后完工,预算经费200万元。

据规划称,建成后,不仅促进商业繁华,“与纽约中部铁路的总客站,具有同一效力”。

明故宫火车站构想图


但是,明故宫成为“商业中心”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当时国民政府的各大机关纷纷选择在此建立办公地点,商业区变为了中央政治区。据统计,这一带集中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国民政府监察院、国防部、财政部、卫生部、励志社等机构。

原定的商业区实际上成为了中央政治区。

文教区规划基本保持原状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五台山文化区示意图


如今的五台山体育馆


在学校建设方面,《首都计划》划分的文教区基本保持现状,以鼓楼、鸡鸣寺一带为基础,并从国情出发,按学校性质(公立、私立、教会立)、学校等级(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国民教育水准、经济能力等分别加以分析,结合对美国等国家城市学校设置情况,制定了南京学校建设规划。

工业区根据孙中山计划安排

工业区规划是根据孙中山“南京新建设计划”安排于沿江两岸,江南片为第一工业区,以发展不含毒、危险小的工业为主;江北片为第二工业区,作为污染性工业之基地。

计划制定者拟将浦口发展成南京的工业区,以“辅助南京之发展”。

《首都计划》中计划将下关打造成国际贸易港口


如今的中山码头


便利的交通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首都计划》拟将南京建为国际贸易港口,南京港分为下关、浦口两部分。“南京行将成为中国一重要之港口,工商业之发达,殆可操券待。”

住宅区为贫困家庭提供保障房

《首都计划》将住宅区分3个等级,除保留城南旧城区外,在城北另设高级别墅区。今天的鼓楼区山西路、颐和路一带,仍然可见当年花园住宅区的特有风貌,那里曾是《首都计划》中民国官员私邸最为集中的规划地区。

如今的颐和路街景


为了应对住房困难家庭的问题,《首都计划》采用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功能分区和邻里单位等理念,提出应借鉴欧美各国发展公营住宅的经验,对居住困难者予以救济。

其中,“以中央出资、市府营建为普遍,此种住宅,或收回低微之租金,或更免费借住,视其种种情形之如何而定”。

虽然上述方案最后因政府的财政困难而搁浅,但以“廉租房”平衡城市居住权利的理念在今天仍在实施。

如此将南京按功能分区,就形成了一个多中心的带状结构,南京空间布局将以“同心圆式四面平均开展,渐成圆形之势”,以避免出现一部分过于繁华,一部分过于零乱的局面,整个城市得以均衡发展。

虽然《首都计划》只执行了10年,但其建设却奠定了南京近现代城市生长的肌理、城市格局、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等重要基础。

正如《首都计划》所说:“全部计划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

奠定南京城市道路网

《首都计划》中,得到最大程度落实的当属城市道路的建设。

按照规划,南京的道路系统规划采用的是方格网,有利于最大效率地贯通城市腹地,交通组织灵活。而道路系统则分为干道、次要道路、环城大道、林荫大道四种。

《首都计划》中的首都道路系统图与如今南京道路系统吻合度很高


1929年,作为全城的中轴线,从下关中山码头,穿过市中心,再向东到中山门全长12公里的迎陵大道建成。

同年,南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山桥在下关惠民河上竣工。

1930年10月,国务会议通过首都干路的名称。

城南道路,以南京旧称建康、金陵、白下、建邺等命名;城中道路,以北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命名;城北道路,以山西、湖南、察哈尔等省名命名;专为党政军机关规划的道路,以单位名命名,如,国府路、黄埔路、中央党部路等。

这些道路至今仍为南京道路网的主干,且路名基本沿用。

1935年,方格网形式的道路系统基本成网,其中的绝大多数为柏油路。

比较南京今天的城市道路网,80%的城市主干道和50%的城市次干道在民国时期已经形成。可以说《首都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南京现在的城市干道网格局。

明城墙“林荫大道”鸟瞰图


南京计划成为巨大的公园

《首都计划》已经有了林荫大道的概念,这中国的城市规划中还是第一次。设计者拟在南京建设两条林荫大道,一条依秦淮河而建,另一条则顺城墙而建,并环绕城内一周。除了在道路系统章节讲述要开辟林荫大道外,其后《首都计划》还单独列出“公园及林荫大道”一章,来论述两者的优点,足见设计师对城市中设置林荫大道和公园的看重。现今,以中山大道为代表的林荫大道,就是以《首都计划》为蓝本的结果。

如今的玄武湖公园俯瞰图


根据计划,除了保留原有的中山陵园、玄武湖公园、鼓楼公园等公园外,还拟在城内新增多处公园,公园所选择的地方,大多为闲置地区,分布在城市各处。另像雨花台、莫愁湖、清凉山等保存有古迹的地方,也要开辟成公园,供市民休憩。

届时,南京每137人将占公园一英亩,即每位市民平均可享有近9平方米的公园。公园与林荫道占据全城面积的14.4%,整个南京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公园。看来,“绿色南京”一直是目标,在80多年前就定下了。

《首都计划》虽然只实施了10年,但不得不说它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越了它在南京的具体实践,它的理论及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延伸阅读:

《首都计划》实施状况

20世纪30年代计划实施时所建设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

1930年,范文照设计的铁道部大楼竣工。

1931年,范文照、赵深设计的励志社建筑竣工,范文照、赵深设计的华侨招待所竣工。

1932年,杨廷宝设计的谭延闿墓竣工。

1933年,俄商协隆洋行设计的交通部大楼竣工。

1934年,陈品善设计的蒋介石官邸。

20世纪30年代计划实施时其它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927年始建明故宫机场。1929年扩建后开通民航。

1929年,迎陵大道建成。同年,南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山桥在下关惠民河上竣工。

1930年10月,国务会议通过首都干路的名称。同年,为解决首都客货运运力压力,重建下关火车站。

1931年,建成环岛结构的新街口广场和当时远东最大的体育场——中央体育场。同年,京杭国道建成通车,并与此同时启动了以南京为中心全国公路网建设。

1933年,首都水厂建成。同年,下关、浦口之间连接沪宁、津浦铁路的火车轮渡通航。

1934年,修缮东、西水关,加建闸门。

1935年,方格网形式的道路系统基本成网,其中的绝大多数为柏油路。

1936年,中山码头及其附设车站历时6年竣工。

1936年至1937年,首都电厂自主设计的两台1万千瓦汽轮机组相继建成发电。

来源:凤凰江苏


南京第一文艺微媒


▼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