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新经济领军者眼中的导报

2016-01-01 经济导报

韩都衣舍电商集团董事长兼CEO 赵迎光


我第一次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是在2010年7月份,也正是这次采访,让我与《经济导报》相识并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
那一年,韩都衣舍刚刚成为淘宝网服饰类综合人气排名第一的网店和长江以北最大的淘宝卖家,坐上山东电子商务头把交椅。
那一年,韩都衣舍开始收获互联网领域的各种荣誉,成为济南最大网商,首次入选“十大网货品牌”、“最佳全球化实践网商”,并成为阿里巴巴与本地媒体网商系列报道的代表企业。
记得当时采访我的媒体有十几家,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稿件只有两篇,其中一篇正是导报记者牟德鸿采写的。稿件有高度、专业度、深度,体现出了财经类专业报纸独特的视角、思考与分析。
我还记得,他在文章中对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电商产业的产业链异同有过一段精彩的对比。这种严谨的分析、解读,以及对趋势的预测,对于我后来不断修正完善提升韩都衣舍的发展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当年,韩都衣舍员工只有100多人,年交易额刚刚达到七八千万元,“双11”也没有现在这样火爆;如今,我们的员工已经超过2600人,年均增速保持在60%以上,从当初的一个主品牌发展到现在的30个品牌,今年“双11”成交额达2.84亿元。
这其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遭遇了各种问题、困难,导报记者也一直关注着韩都衣舍的成长,为企业传达心声。
可以这样说,每每公司发展的重大转折,如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逐渐从“买手制小组”到“自主开发产品小组,获得IDG投资、Star VC投资;签约韩国国民女神”全智贤等,导报记者都全程见证并参与报道,成为诸多推动提升韩都衣舍品牌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最近几年,电子商务、电商平台、“互联网+”成为热门话题,媒体对这方面的报道五花八门,深浅不一。与其他都市类媒体相比,我觉得理性、个性、公信力是导报最突出的特点。导报记者在采写中也时时处处践行着这一点,比如采访前的知识储备,采访中提问的角度,撰写的稿件对现象背后根源的挖掘都十分到位,体现了很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作为山东互联网企业大军的一员,韩都衣舍最近几年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快速发展。我也在不断调整、校准着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发展方面,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与导报记者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对新闻人物和企业不是报道完就结束,而是时刻关注并追踪事件的变化。每过一段时间,导报记者都会和我交流韩都衣舍的发展情况,我们的新变化都能迅速被发觉。
导报记者对事件高度的认识、对行业理解的专业程度,对细节、特点把握的深度都明显高于一般媒体的记者。每次交流,我能觉察出导报记者也在学习相关知识,除了能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大势分析出企业的变化,还会进行大胆预测,提出建议。
导报记者的专注、专业,正是我所敬重的。正是因为这份敬重,我和导报许多记者成为很好的朋友。
2015年5月,在接受过导报记者的若干采访后,我终于到报社本部,与编辑记者们“亲密接触”,分享韩都衣舍的发展情况及商业模式。
作为互联网企业,近年来我到各种场合分享过自己的发展思路,但邀请我到报社为编辑记者们授课,经济导报是惟一 一家。这一次交流碰撞,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感受到,经济导报在打造学习型团队方面的自觉与苦心。
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现在,快餐新闻、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新闻层出不穷。通过这一次“亲密接触”,我发现导报从上到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记者编辑们能沉下心来,读书、学习充电、提升专业素养。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报道不流于表面现象,也不过于追求曝光、揭短,而是理智、冷静、客观地报道经济、民生、产业等各领域的典型经验、失败教训。分析有理有据,可以为企业、行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我认为,在当下这种浮躁的环境中,导报更应充分体现专业和冷静的分析。与此同时,也要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在机制、体制上更加灵活,反过来带动促进专业媒体的创新。
我认为,主流的专业媒体将经历由乱到治的过程,这其中,作为山东惟一一家专业的财经类报纸,导报在立足于把握山东经济发展大势,服务山东经济的同时,应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坚持理性、个性、公信力的价值取向,以深度、高度、专业度制胜,坚持新闻理想,构建起自己的小生态,提升山东第一财经媒体的品牌影响力。(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