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人在国外|姚乐:如果在年轻时待过巴黎,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
巴黎圣母院夜景
我一直觉得,能在巴政读一年书非常幸运,因为这里不仅有浓郁的学术氛围,更是欧洲未来政治精英的聚集地,跟老师同学的每一次交谈都会刷新我对书本上学到知识的理解,离欧洲的政治、社会现实更近一步。
作者在塞纳河上
我目前就读的项目是“全球事务中的欧洲与亚洲”,在巴政主要学习欧洲事务相关内容,回到复旦后继续学习中国及亚洲事务与全球治理。从课程设置上看,欧盟法、欧盟政治体系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等基础课为我从内部治理机制入手理解欧盟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往虽然经常自诩为对欧洲研究感兴趣,但我总是习惯于把欧盟当成一个普通的政治实体,只关注其对外关系,而从不愿深究其决策程序,对欧盟与其不同成员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经常是稀里糊涂一知半解;来到巴政后硬着头皮开始尝试深入了解欧盟的法律体系、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渐渐觉得看似纷繁复杂的机制其实是一个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的整体,其背后蕴藏的是“先父”们对共同体的深谋远虑,而每一次机制的变动不仅是大小新旧成员国之间的博弈,更与欧洲一体化未来的走向息息相关。
法国外交部里签订《舒曼宣言》的纪念照片,此宣言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起点
在巴政学习,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接触到了一批有着丰富职业背景的老师们。我的老师们在巴政教书的同时,还担任欧盟法律事务顾问、跨国能源公司高管、空客集团对外军售谈判代表、法国国防部北约事务顾问等职务,他们会把自己的工作经历融入所教授的课程,因此对我们来说,上课少了些“纸上谈兵”的味道,多了几分“实战”的意思。
在这一年中,我为BP公司进一步开拓俄罗斯能源市场写过商业战略计划书,与中、俄、欧能源公司的“老总”们(我的同学们)进行过谈判,也曾把自己放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推演未来20年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新的理解,促使我思考国际政治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如何运用。
今年三月,我跟学院里80多个小伙伴一起参加了卢森堡和布鲁塞尔的“Study Trip”,参观访问欧盟各主要机构。在欧盟法院,我们旁听了一场完整的庭审过程,还恰巧赶上了一个在当前欧洲的政治语境下非常敏感的案例(关于穆斯林妇女在公开工作场合是否可以戴头巾的争论)。控辩双方你来我往的激烈交锋、法官对案件不同层面细节的关注、相关成员国政府的立场陈述等让持续4个小时的庭审过程精彩纷呈,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曾经读过的那些判决书是那么鲜活生动,它们不是枯燥冗长的白纸黑字,它们关乎每个欧洲公民的权利与福祉。拜访俄罗斯驻欧盟使团,俄罗斯大使助理照单全收了我们所有涉及敏感话题的问题并做了坦率回答,这份大气从容的翩翩绅士之风让人印象深刻。
5月份期末考试之后,我的小伙伴组织大家一起参观枫丹白露,每走入一个房间,都会有一个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小伙伴给大家讲述拿破仑与自己国家的恩怨情仇。那天我一次又一次惊诧于他们的讲述,原来欧洲史比我了解的、想象的更有趣,换个思路和视角,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许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巴黎气候大会工作会议现场
2015年11月13日恐袭之后铁塔亮灯
因为这一年的经历,巴黎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去COP21的现场感受了巴黎气候协议达成时人群的欣喜,也在“11·13”恐袭事件后深刻体味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
巴黎在我脑海中不再只是几个地标,她或阴郁、或明媚、或丑陋、或美丽、或黑暗、或温暖的每一面,都是我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了。也许留学的意义就在于读书、行路的同时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真实的世界,为人生开拓更多的可能。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