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验室风采 | 李辉老师和他的实验室:一半是严肃谨慎,一半是自由有爱

2016-11-28 复旦研究生

实验室,既是开启科研大门、承载梦想的学习场所,更是一个温暖有爱、归属感满满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开拓创新、互帮互助,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实验室特色,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今天,我们来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人类学实验室(学科交叉方向),采访了人类生物学教授李辉老师他的弟子张曼菲同学,为大家揭秘“严肃又谨慎、自由又有爱”的实验室风格是如何养成的。



李辉,生命科学学院人类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主要研究分子人类学,探索中国人群起源和微进化历程,文明肇始和民族演化的遗传效应,曾经研究过曹操家族基因、酒精代谢基因等课题。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等发表论文百多篇。出版《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上海图书奖一等奖)、《岭南民族源流史》、《来自猩猩的你》、《偒傣话——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我们是谁》、《复旦校园植物图志》等科技著作。

实验室的安全之道


李老师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李老师说:“一切的规范都在整洁里面体现。”诚然,一个实验如果做得乱七八糟,放得东西都是横七竖八的话,那么安全问题肯定会随之而来。所以先要有整洁,任何东西都分门别类放得很整齐。这虽然是实验室工作的最为基础的规范要求,但实验室安全无小事,只有落实好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每一条,才能真正保障实验室安全。



李辉老师处理实验材料


张曼菲同学更为具体地从实验室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物品安全两个方面介绍了实验室安全。她提到,第一,注意实验室的人身安全。在进入实验室前,学院就对他们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并且需要通过安全测试。而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高度的专注,这也是从事科学实验工作的一个基本态度。第二,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张曼菲介绍道,有些实验标本是通过考古发掘得到的,来之不易,在实验过程中要格外珍惜和重视,稍有疏忽,珍贵的实验标本就会被浪费。还有些实验标本极易受到外部环境或者工作人员DNA的污染,如果在实验安全环节出现问题,会使得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实验材料的安全性,也特别需要关注。


实验室的培养之道:“放养式”培养


李老师出生在中医世家,自幼就辨识草木,博览群书,对探索世界充满了兴趣。在本科阶段,李辉老师就跟随金力老师开始进入科研领域,这段经历对李辉老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辉老师说:“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其实是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的方式,尤其是他对学生的态度。他是真正对学生很有爱的老师,而且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做事情,没有过多的束缚。”李辉老师提到他刚进入金力老师的实验室时,金力老师跟对他讲的第一句话:你来我实验室看一下,我不告诉你你要做什么,你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过半年以后,你再决定你要做哪一个课题。金老师为学生提供条件、方向以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发展。而实际上,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能做的事情,比他要求得还多。



实验室创意合影


就是这种自由的“放养”方式,反而能够让学生到最合适的位置和领域中去,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个“放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培养思辨的思维。因此,李辉老师在培养自己的学生时,跟金力老师的培养理念完全是一样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宽松而自由的科研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在学科大框架和领域中,学生都可以努力做得最好。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后,能够有极大的满足感,这样的满足感又正面鼓励他进行更深入的科研,形成正面的激励。


李辉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现在我的学生,经常做出来让我都觉得很吃惊的东西。”在李老师看来,这种培养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反机制,是一种“没有规范”的机制。同学享受这种的自由自在的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反而在学习和研究中越做越好。


师说:这是“自由”且“有爱”的实验室

学子说:这里“温馨、博学、包容”


李老师平时也很重视人文素养,喜欢阅读和书法。进入李老师的办公室,首先就被办公室的典雅的摆设、纪念品和书画作品所震撼。




李老师说:“你们看我这里的摆设还不少吧,其实,这些摆设就是体现了对生活的爱。爱,是一个最大主题。同样,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一定要有爱。”李老师提到,一个老师只有爱自己,他才可能去爱学生。因此,老师首先要做到爱自己、关心自己,比如说有没有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老师就会关心学生是不是按时吃饭,是不是按时睡觉,是不是会健康快乐。导师,不仅是学术的楷模,还可以成为学生生活的榜样。老师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和谐快乐,这样能够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学生。



李辉老师指导学生


因此,李老师在实验室中提倡“埋头乐干”,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科研。李老师俏皮地解释说:“在科研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古人的‘八卦问题‘。比如说北周武帝到底嗑了什么药,炎黄与蚩尤怎么大战的等等。在骨头堆里头,我们研究每一个伤痕,发现每一个伤痕里的故事,把这些故事像小说一样串起来。”他还用看小说的经历做比方,比如一套的小说前后都看了,唯独缺了中间这一本,因此读者就忍不住去寻找:是不是这个作家更新的时候没来得及,或者这一篇乱掉了。做科研也是同样的,学生发现“这个地方怎么缺掉了,我脑子里的故事编不全了”,然后他们会孜孜不倦去找,哪怕是踏遍祖国山川。  

 


温馨的实验室合影


最后,李老师用“有爱”和“自由”总结实验室的文化:他们的实验室是很“有爱”,也是很“自由”的,可以自由地睡觉,可以自由地加班,也可以多一点视野上的自由,自由地整合其他学科的东西。


受“大师”身上这种“古君子之风”和“爱与信任”的熏陶,实验室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张曼菲还和我们提起刚进入实验室时,李辉导师向他们讲解《道德经》的情景。


张曼菲则用“温馨,博学,包容”三个词对实验室的文化做了总结,她说李老师作为她的导师,非常注重研究的引导性和方向性,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此外,在这种有爱的环境下,实验室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关系,既能消除自身的惰性,也能互相鞭策,共同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反馈。



李辉老师和张曼菲同学的创意合影


可以说,正是在李老师和他影响下形成的这种特殊的文化,让他的实验室也有了像他一样的人化的性格,让他的学生在更广阔的眼界中感悟着生活。





分子人类学实验室成员荣誉



李辉老师



实验室成员:


王传超(2010-2015)博士研究生已毕业



张曼菲(2012-)博士研究生在读



文少卿(2012-)博士研究生在读

王凌翔(2012-)博士研究生在读


黄韵之( 2013-博士研究生在读)


赵婧雅(2015-)硕士研究生在读




你还不知道实验室文化节?

为构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丰富实验室生活、激发实验室活力、提升实验室建设的文化内涵,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举办实验室文化节系列活动。


实验室文化节包括实验室开放日、优秀实验室采访活动,充分展示实验室在内部管理、团队建设、学术成果等各方面的风采,促进优秀实验室文化的推广和交流;通过开展线上安全知识竞答、实验室摄影征集大赛、“实验室全家福”留影等活动,点亮实验室生活,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实验室氛围。


关注“复旦iLab”微信号,更多实验室等你来玩转,更多福利等你来领取!




图片来源:“实验室全家福留影活动”

摄影:新相工作室

未经授权,不得转发



猜你想看:

为我校陆柳、高继明老师投票!“2016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开始啦

“2016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启动投票啦!(内有投票流程)

公示 | 2015-2016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研究生)评选结果公示

公示 | 2015-2016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研究生)评选结果公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