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心中的导师余开祥教授

2017-02-06 复旦研究生

文 / 戚克栴 世界经济研究所1993级硕士研究生,现任望华资本总裁


我是余老师1993级硕士研究生,几乎是关门弟子。惊闻导师于正月初五辞世,十分悲痛与震惊。在此特记录作为学生对导师的几点认知,以寄托对导师的哀思。


图为2016年1月,余老师及师母赠送给作者的余老师接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奖章的照片(2015.9.8)。


治学严谨、为人正直


余老师治学十分严谨,对学生论文要求极高,我当时几乎没有通过他的毕业论文考核。在复旦攻读硕士的第二年,我被交换到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学习,而第二学年的暑期,我的母亲查出有脑瘤,因此,我的硕士学习生涯是在十分紧张与困难的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当时经常往返于上海与家乡青岛之间,而且已经开始在一家外国咨询公司实习,因此我对论文关注明显不够。余老师反复找我谈话,有时会不顾高龄,步行到南区宿舍找我,而又扑一个空,现在想起来十分愧疚。他不断提醒我如果不抓紧努力,会不同意我毕业。在我确定了论文题目与方向之后,他又不断敦促我要查原著,要查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原始数据。


在论文出来之后,他逐字帮我批注修改论文。在论文答辩时,我的表现一般。在答辩委员讨论期间,我在门外等候结果,听到余老师向其他老师道歉,说按他真心,我是不应该过的,但是考虑到我家庭的特殊情况,考虑到需要打工为家人治病,他才同意我毕业。他是真心地向别人道歉,是作为一个优秀的顶级专家为自己学生所做的一篇不够出色的论文道歉。当时隔门听到的他为我所做的道歉,至今无法忘怀,也是我毕生做人、做事的一个最好的警醒。



无私奉献、毕生给予


余老师对学生是无私的。每次去看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总是想尽办法要帮助学生。记得1998年出国读书之前,去看余老师。他翻箱倒柜,把他的联系人、他的学生的联系方式都统统从小本子上、书籍中找出来提供给我。他是那样地愿意帮助学生,即使学生尚未敢于开口。


后来他年事已高,依然乐此不彼。近几年我如在上海过年,会去看看他,他依然总是想到如何帮助我,如何指导我。他的这种无私帮助的精神令人感慨至深,难以忘怀。这恐怕是一个伟大的老一辈教育家对年轻人的本能,也是一个伟大导师对学生的本能。


睿智阳光、积极向上


余老师是国际问题专家,对事物的看法深刻透底。近些年见到他,对国际问题仍有十分清晰的看法。2016年春节前去看他,他当时腿部有伤,有些感冒,仍可以对中美关系有深刻的见地。另一次印象极深的是向他讨教养生,他详细地讲解,至今历历在目。他说,首先,心态要好,要平和地对待各种事情。其次,要勤活动,他每天会自我全身按摩。白天如果可以的话,会步行去复旦老年活动中心。第三,要老有所乐。他喜欢听音乐,尤其是西洋音乐,对精神、身体都很好。第四、要老有所思。对国际形势要形成自己的看法。常人难以想象,一个高龄老人,能如此睿智、积极地对待人生,对待专业领域,总结养生之道并付诸实施,令人叹服。


余老师走了,可他的为人处世、真知灼见、热心助人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作为一个世经所的学生,我理解,也正是像余老师这样的老所长、老专家、老教育家们,支撑着我们世经所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一代代的年轻人是十分有益,并可传承久远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