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读学术之星 | 因为努力所以闪亮

2017-05-15 复旦研究生



5月11日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复旦大学第八届“学术之星”特等奖答辩会暨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文科、理科、医科各分场答辩表现优异的前三名研究生依次进行了答辩。总结点评环节,陈尚君、钟扬、汪玲三位教授分别作总结点评。他们指出,“学术之星”特等奖答辩会上各位选手的表现,呈现出跨学科、多领域的特点,彰显了复旦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



随后,进行了本届“学术之星”的颁奖仪式,31名具有突出科研潜力并已取得较好学术成果的优秀研究生获评复旦大学第八届“学术之星”。接着又宣布了“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奖名单,彰显了复旦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



2017复旦大学第八届“学术之星”风采展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022ibwh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数读学术之星】


31人

4月底,2017年第八届“学术之星”专家终审答辩已经完成。基于专家评审小组意见,最终从49名入围终审答辩的同学中评选出10名文科学术之星、11名理科学术之星、10名医科学术之星,共计31人。详情可见阅读原文


337篇

根据各院系获奖“学术之星”上交的个人申报材料统计,31位“学术之星”在研究生阶段发表的学术著作及校级以上学术会议报告共有337篇,专利项目28项,真正做到了用科研成果的实力说话。在这其中,来自化学系的郭自洋更是以发表24篇期刊文章(其中第一作者11篇、含1篇共同一作)高居榜首,他的篇一作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引论文,一篇一作被评为Hot Paper;来自哲学学院的陈岘独立点校八十万字的《雕菰楼史学五种》上、下两册;来自物理系的王奇思在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38.891;来自华山医院的叶钊在Nature Genetics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31.6。研究生阶段就已经有如此多杰出的学术成果,这让我们更加相信“学术之星”们将在未来学术道路上愈发熠熠生辉。


28岁

过计算,本届31名获奖“学术之星”的平均年龄达27.8岁,其中来自先进材料实验室的赵阳同学年龄最小,仅23岁,还是一名硕士二年级的学生,后生可畏;而年龄最高的则是来自中山医院的石洪涛学长,对于博士三年级的他而言,“学术之星”称号将是毕业之前母校对他学术成果的又一份肯定。


5人

“学术之星”并不是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尽头,它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指引着青年学者的前行。在往届“学术之星”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本届“学术之星”创新增设特等奖公开答辩环节,选取文、理、医各分场前3名,共9名学生进行同场答辩,最终选出5名特等奖获得者。在专家分场答辩充分了解学生学术成绩的基础上,公开答辩会旨在从跨学科、多领域角度挖掘青年学者的学术精神,表彰学术先进典型。


“学术之星”特等奖(从左往右):叶钊(华山医院)、王奇思(物理学系)、康婷(药学院)、何吓俤(生命科学学院) 、陈岘(哲学学院)


5月11日晚,复旦大学第八届“学术之星”特等奖答辩会暨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文科、理科、医科各分场答辩表现优异的前三名研究生依次进行了答辩。无论是文科院系研究生所罗列的长长书卷名称,还是理科院系研究生略显高深的专有名词,或是医科院系研究生关于医生责任的思考,每一位同学都展现了出色的学术科研成果,也表达了对于学术精神的理解。最终,在场评委评选出了5名“学术之星”特等奖,彰显了复旦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


8届

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活动诞生于2010年复旦建校105周年,由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每年举办一届,致力于在全校挖掘具有突出科研潜力并取得较好学术成果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以“学术之星”称号表彰他们的学术成果,为校园内的青年学子树立良好的学风榜样。活动自开展以来,至2017年已成功举办八届



编辑:潘文静、沈亚威

责任编辑:任峙同

摄影:王德鲁


猜你想看:

五四青年节 | 焦扬书记和我们在一起

五四青年节 | 你是哪款好青年?

复旦人在国外 | 李攀:令人回味的格村访学记

起飞在即 | C919首飞前,来听复旦教授聊聊大飞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