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风采 | 高素养,高学历,高颜值,这就是复旦的专职辅导员!
真心投入,服务班级,悉心守望学生成长
甲干初认为,做好学生工作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付出和奉献才能浇灌出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她热爱工作、高度投入,保证每周60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 作为医学生辅导员,她希望医学生在解除他人病痛之时,也能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因此她鼓励同学们建立羽毛球群、乒乓球群、夜跑群,通过各类体育兴趣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做好班级建设。同时,通过与学生深入谈话,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
用心团建,创新做法,打造研会新局面
在甲干初心目中,团队的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有战斗力的集体。秉持这一理念,她创新机制,狠抓研究生会队伍建设:对研会人员实行流动管理,每两个月梳理人才库,提高队伍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研会骨干沟通,充分挖掘骨干特长及兴趣,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研会活力;坚持例会制度,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总结指导,提高研会效率。
复旦大学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资源,鼓励同学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为甲干初推动社会实践提供了舞台。在她和研会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扎实的工作带来了卓越的成效:首次举办复旦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年度盛典,深入总结社会实践年度成果,秋季日常化实践有来自23个院系的563名同学报名参与,参与人数比去年增长近5倍,寒假实践报名项目为151个,参与人数706人,比去年增长近60%,均创历年最高。
同时,复旦大学有着良好的文化交流传统和国际化的办学背景,甲干初积极推动中外学生交流:通过调研部对108位在校留学生进行调研访问,了解留学生的校园活动需求,同时依托研会青志中心首次开展“buddy program”,吸引了近百名中外同学参与。
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甲干初拓展新载体,开辟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局面,甲干初与研会同学一起积极推动“复小研”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经过近半年努力,订阅人数近七千人,指导成立的“光华通讯社”成为复小研的主要内容生产力量。此外,她还参与指导了“复旦微茶厅”平台建设,促进跨学科交流常态化。
在复旦,你有一千种实现梦想的机会,可以与欢乐、努力的同事们一起工作,还能与给力、可爱的同学们一起成长,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在2015年的毕业季,张志强也曾一度慌乱地投简历、面试,带着焦虑的心态度过了数个月,拿到几个offer,又一一拒掉,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4月份,在张志强成了复旦的一名准辅导员后,焦虑的心终于安稳了下来。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张志强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将始终相信理想大于苟且,梦想高于现实”。他相信,复旦是一个可以让他超越现实的苟且,勇于追梦的地方。
健全的精神寄于健全的身体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出身的张志强,非常重视体育在学生工作中的教育价值,来到复旦也积极地将这一想法应用到学生工作中。他组织学生开展夜跑、健身等活动,组建了护理学院的男子篮球和足球队,并跟同学们一起训练,并在其中加入教育元素,以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另外,在上海市专职辅导员素质拓展比赛中,张志强也发挥了他专业特长的优势,与其他辅导员一起为复旦大学夺得上海市二等奖。
重视实践育人的价值
张志强目前是护理学院15级学生的辅导员,针对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张志强很快意识到学生进医院做志愿服务的价值。他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医院导医、社工进病房等活动,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提前了解到医院的基本情况,也从实践的角度加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他重点挖掘志愿服务的价值,努力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把握平台优势,不断提升自己
复旦大学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和发展,开展很多专项培训,也为辅导员开辟双线晋升的路径。校学工部、研工部的领导也随时为他提供帮助与关怀,通过座谈会、1对1谈话、微信和邮件交流等方式让他时刻都充满有信心和动力,尽情把想法实施出来。
正视困难,绝不逃避
张志强是体育专业出身,一直以来大多跟男生打交道,到护理学院做学生工作,尤其是面对一百多名个性鲜明的女生,这对张志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复旦工作,就是一个把理想不断“变现”的过程。
在复旦工作,就是一个把梦想软着陆然后再放飞的过程。
复旦慢慢教会了张志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他爱的复旦,期待着你也来重新爱一遍!毅然选择,实现人生方向的转变
放弃到加州伯克利大学交流和继续深造的机会,最后选择从事复旦大学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对于潘宵而言,意味着人生方向的重要转变。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单纯个人的职业兴趣考虑以外,也和2014年他到台湾和香港参加交流活动,近距离观察台湾和香港青年“反服贸”和“占领中环”等政治闹剧有关。在做出人生的职业选择时,出于一名共产党员潜意识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忧患意识,让他坚定了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念和决心。
主动适应,书写人生崭新的篇章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以生命来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进程”,在上海市辅导员岗前培训期间听到的这句话,加强了潘宵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也促使他进一步体会到辅导员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入职以后,作为一名纯理工科背景的新任辅导员,同时兼任班级党支部书记,潘宵对于如何融入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群体,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经也存有一定的疑虑。
为了解决这些的困惑,潘宵一方面积极向校内外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取经求教,吸取他们在辅导员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并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借鉴和创新;另一方面安排时间尽可能多地走访学生寝室,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心理上的困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常接触学生,勤换位思考”,这是潘宵对自身工作的基本要求。一个多学期以来,通过精心策划每一次班会和党组织生活,充分鼓励和动员学生骨干参与班级管理,15级科硕班已为45名同学举行了学长学姐交流会、中秋节晚会、职业生涯讲座、班徽班服设计大赛、文明寝室改造项目等多项集体活动。
秉持新闻学院“望道求索,好学力行”的精神,潘宵还带领党支部成员集体开展党建专著的学习,着力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并通过开展“新中有爱”农民工子女关爱计划、“红色记忆”老兵口述历史访谈录等实践服务活动,帮助学生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身处网络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前沿要地。在日常的工作中,指导班级和党支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已成为潘宵推动班级和党支部建设的重要途径。另外,作为复旦大学党委研工部“凌客工作坊”的一分子,潘宵也充分参与了“复旦微茶厅”线上学术交流平台的创建过程,并且作为指导老师推动“复旦百晓生”自媒体板块的不断发展。
心怀感恩,珍惜人生成长的平台
担任辅导员后的每一天都异常忙碌和充实,在此期间潘宵收获过认可和喜悦,也品尝过误解和委屈,但感受得最多的还是来自复旦大学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工作以来自身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
猜你想看:
热点 | 全球招募!两万名粉丝翘首以盼,复旦研究生等你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