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容易,经典不易,且看且珍惜丨社会科学报
过度追求商业化、娱乐化的制作初衷,会使人在流水化的生产方式中掩盖“自我关切”的深层需要。
原题:要以镜头言说“可能世界”
作者:兰州大学 刘 顺
不知如何通过镜头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及其所引发的相应讨论业已持续有年,殊非崭新话题,但数年来,似乎影视界的改编热情不减而文艺界的批评兴趣已逐渐淡去。相较于高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影视作品在改编过程中的花样翻新,文艺界批评话语的高度重复却明显展现出姿态高调后的浮皮潦草,影视改编与文艺批评遂成南海北海、各说各话之态势。当影视界不断以时代变化、观众趣味以及影视行业的艺术特性为当下经典改编提供似乎并无太多说服效应的辩护理由时,文艺界有批评兴趣者却很难予以恰当而有效的回应。表面看来,近年来,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所引发的批评,多集中于因过度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所导致的对于文学经典话语型态、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相关事件及文本意义的扭曲甚或颠覆,但经典改编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却在于此种“扭曲与颠覆”,大多并非出自于剧作结构与作品意旨的内在要求,而常不过为编剧者的技巧炫耀或技法低下的刻意遮掩。
虽然,改编自文学经典的影视作品不乏佳作,如86版《西游记》、94版《三国演义》以及周星驰版《大话西游》均广受称誉、影响一时,但整体而言,失败者则累累如贯珠。在教育与网络高度普及的时代,批评者将批评话语聚焦于影视改编对于文学经典的过度消费与伤害,或许恰恰错过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今日国内影视改编的粗糙不过是影视行业整体质量的一个缩影——影视工作者的问题不在于不知或不愿合理有效地改编经典,而在于工作态度和能力的根本欠缺——不知如何通过镜头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流水式的生产方式掩盖“自我关切”的深层需要
网络时代的一日千里打破了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原有格局,当地域或国别的边界开放,外来的相关资源批量进入之后,影视剧作间的竞争似乎越来越被还原为影视作品自身的艺术质量与艺术品位。2003年以来的网络影视格局中,美剧成为美国继好莱坞大片之后另一广受追捧的文化产品。相比于美剧《越狱》、《24小时》、《绝命毒师》、《权力的游戏》风靡全球,韩剧《蓝色生死恋》、《大长今》惊艳亚洲,中国内地的电视剧作品虽亦有《暗算》、《蜗居》偶露峥嵘,但质量下滑、辐射效应寥寥的整体态势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强化趋势。大体而言,今日的国内影视剧作,越来越疏离影视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在价值——以镜头语言言说“一个可能的世界”。以此为衡量标准,今日国内的影视作品的缺欠之一,在于想象力的严重不足。此种想象力首先表现为对于神奇虚幻世界的想象,但诸多国产剧作在此领域的勾划与想象,却无视“世界的想象”需遵循“合情合理”之原则,粗糙的近乎天马行空。当此种想象力涉及历史事件或日常生活之时,于合情合理的原则之外,又当遵循历史语境的特定规约。国内的影视剧作常常不能在历史想象中体现厚重感,在生活想象时体现丰富感与细腻感,故而,或易流于荒诞,或易流于平面。取材于三国故事的《见龙卸甲》中安排了曹操孙女的盛大出场;改编于陈忠实作品的《白鹿原》则徒有麦地与秦腔,宜乎观者不多。其缺欠之二,则为逻辑思辨能力的薄弱。《越狱》、《24小时》以及《新福尔摩斯》的成功均得益于编剧对于整体框架与细节设置的合理把握,国内甚少有可与之比肩的剧作,推理与悬疑类作品的整体低迷可为佐证。相较于《越狱》中迈克与亚历山大间的精彩对决,足称近年国产佳剧的《潜伏》似乎依然无法为余则成设置一智商与能力接近的对手。其缺欠之三,则为人文意味的淡薄。“可能的世界”中有可能的言说方式、可能的人物类型、可能的生活方式,这一切均源自于对于人类生存的自我关切,但过度追求商业化、娱乐化的制作初衷,会使人在流水化的生产方式中掩盖“自我关切”的深层需要。文艺界对于国产剧的批评,既在于制作者对于“今日中国”的感受乏力,也在于对于人心、人性的简单处理:无探索、无尝试,则无感受、无迷惑,亦无悲悯。
教育与网络的普及,已足可分担影视作品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国内的影视制作者应当尽可能地回归艺术本身。或许,当中国影视在公开竞争的平台上可与欧美剧作分庭抗礼之时,国内的影视制作者方能真正有效回应“何种文学经典适宜改编以及如何改编”的时代追问。
*************
欢迎关注查看所有历史文章,或:
回复“042”查看《谁在糟蹋经典?》;
回复“041”查看《柳士同:台湾知识分子如何推进民主?》;
回复“040”查看《虎妈的“成功”,东方文化的胜利?》;
回复“039”查看《熊丙奇:当了领导就别再做学问》;
回复“038”查看《张汝伦:有一种流水线叫研究生培养》;
回复“037”查看《陆铭:上海真的太大了么?》
回复“036”查看《美国如何为贫困生提供高质量教育》;
回复“035”查看《林少华:乡愁与老屋》;
回复“034”查看《林毅夫:中国往何处去?》;
回复“033”查看《美国制度在衰落么?》;
回复“032”查看《邓伟志:吏制腐蚀学制》;
回复“031”查看《何怀宏:我们社会的价值观真正多元么?》
回复“029”查看《大学:游移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回复“027”查看《由奥斯陆大屠杀看挪威监狱制度》;
回复“026”查看《张涛甫: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
回复具体日期可浏览历史文章,如“0220”。
这里是《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平台,所有出品的内容均为《社会科学报》独家或重要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欢迎投稿至skb.skb@163.com,一经录用,将同步在线下纸媒发表。
搜索微信公众号shehuikexue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