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生态调查(一)丨社会科学报
本调查报告由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志愿者等多家民间组织联合发布,仅供参考。
撰稿:李波 于音 姚松乔 郭乔羽
2013年1月,国务院在“十二五”的第三年初,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指明,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9亿千瓦。届时,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53% ,占经济可开发量的72%。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江河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转变与压力:城市化和污染产业在向西部高原转移,各地调水抢水和非法秘密排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的江河生态系统正频临崩溃的危险。
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将落实江河生态线、落实江河生态战略规划,与水电的科学、透明决策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化的战略步骤加以具体落实,应对和化解因水电过热开发导致的江河生态危机。“十二五”和“十三五”将是关键的时期。
无论是大坝总数还是装机总量,中国无愧于水电大国。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水库98002 座,水电站46758座。进入21世纪,中国水电开发的特征是:水电开发增长速度总体较快,近10年来增幅更为显著。水电工程向高坝大库方向发展,百米以上大坝的数量中国已经独占鳌头。
水电工程目前也在向梯级滚动开发方向发展。有专家认为,西南江河水电开发已触及河流敏感“险滩”和“中华水塔”的关键水源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上中游等高原民族聚居地和江河源头流域范围。这些地方既是公众参与工作的敏感点和难点,也是生态研究工作的薄弱环节。
大坝的生态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水坝是对河流生态系统带来最大改变的因素。世界上一共有45000 多个大坝,而中国所占的比例最大,超过了22000座,美国约6600座。这些水坝合在一起,使世界上60%的大型流域变得支离破碎,阻挡了鱼类洄游和泥沙、营养物以及水的自然流动,改变了淡水生态系统。目前全球水库的总蓄水量达到10000立方千米,相当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水量的5倍。全球被大型水坝淹没的面积超过4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美国加州的面积。
一般认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梯级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小,除直接切断水生生物生境、导致鱼类灭绝以外,还淹没大量土地,造成库区的污染。上游的大坝对下游的冲积平原、湖泊湿地都有直接影响。而许多水电站的生态补偿措施形同虚设,国家自然保护区频频为水电让路,使中国河流的生态系统支离破碎,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河流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河流之间、干流与支流之间、河流与湖泊之间、河流与河口,甚至海洋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自然交流的畅通。由于大坝明显地改变了河流径流特征,会造成河流生态系统自然水文、水力学特征的显著变化,并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本地水生物种失去生存所需要的水力学和水文学环境条件;河流因被大坝阻隔,无法成为生物交流的通道;沿岸带生境消失,使水、陆交换界面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
水电库坝对流域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往往是长期性和毁灭性的。大坝改变原生河流水流湍急的生态环境,使河流变为若干个高程不等的湖泊型静水环境。流入库区的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流态单调、泥沙沉积、反季节涨落,迫使喜流水环境的水生生物失去栖息地,同时也阻隔了鱼类在上下游区间洄游和产卵的生活环境,迫使许多特有珍稀鱼类资源灭绝。
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属于江湖洄游鱼类,在湖泊中成长,繁殖季节到江河干流中去产卵,周期性往返于江河干流与附属湖泊之间。长江流域的水坝修建已迫使我国的四大家鱼保有量迅速锐减。历史上湖北省境内长江四大家鱼天然鱼苗产量达200亿尾,1982年下降为11.06亿尾,至2007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四大家鱼鱼苗资源仅为2亿尾,锐减97%。
在温带和热带的水电库坝,由于蒸发产生的水量损失巨大,水库通常会产生季节性水分层,水库内的水温分层随着水库变大而变得越发显著。水库分层导致的水体垂直交换受阻、外源有机物在库区沉积、微生物分解作用的耗氧等原因,导致库区底层出现缺氧,甚至无氧的状况。鱼类是有氧呼吸的生物,库区底层的缺氧和无氧环境可以直接造成鱼类的死亡。
水库的调节作用致使坝下江段水位、流速和流量的周年变化幅度降低,河道的自然水位年内变化趋小,沿岸带消落区的范围变窄,大片的泛滥区消失。有些调峰电站出现坝下江段日水位的剧烈变动。这些变动均大大影响下游鱼类的繁殖、摄食和生长。
大坝对下游的影响
大坝将水和泥沙挡在上游,对下游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带来多种问题。长江上游干流梯级水库的规划建设和水利工程,对下游两湖湿地产生了叠加累计影响。比如,三峡大坝蓄水以来,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都有所下降。由于大坝的防洪措施在丰水期内减泄调度,而10月江河退水期时,鄱阳湖、洞庭湖的湖滩便开始提前出露,引发湖滩地水生、湿生、陆生动植物产生新的环境演化,对越冬飞鸟产生一定影响。
据研究表明,对洞庭湖来说,长江干流水利工程有可能加重了湿地正向演化最终的萎缩程度。而对鄱阳湖来说,长江干流水利工程有可能破坏了现有的泥沙冲淤准动态平衡过程,大大加速了湿地的正向演化的速度,此外鄱阳湖控制工程也可能使鄱阳湖湿地迅速萎缩。因为大坝蓄水后,湖滩出露的提前会使水鸟可栖息的湖面减小、食物减少,造成植被生境的演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上游水利开发的累计影响,会使长江和洞庭湖内的鱼类濒临危险。因此一定要严格限制对洲滩的所谓开发。
我国西南地区众山环绕,耕地面积更加稀缺,山高坡陡,绝大多数原住民都生活在河谷地带,利用河流冲刷出的平原耕种粮食。肥沃的土壤和淤泥的营养通过河流传送到沿河各地河谷的农田,水电的修建恰恰淹没了沿河仅有的肥沃的土地,迫使居住在沿河两岸的原住民搬迁,而这些土地资源往往也是很多世居民族和社区世代累积的肥沃土地。失去这些河谷地带的肥沃土地,被搬迁的农民可能会毁林开山以解决生计问题,带来更大的生态破坏。
库区污染问题需重视
水电的梯级开发是经济效益最高、水电界最推崇的开发方式。然而梯级开发将河流分隔成若干片段,使原来浑然一体并自由流淌的河流景观破碎化,形成一座不连续的水库。河流的自净功能几乎被彻底破坏,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因电站的水库蓄水使河流自然径流老化,河水在水库中滞留;进入水库的水呈静水环境,累积的污染物质成为污染源;水库调节径流使坝下河水流速趋于平稳或减小,减弱了水体的扩散能力。事实证明,大坝建成后,河流从激流水体变为静流水体,水体的自净功能被破坏,导致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的累积从而加剧水质恶化。
有担心认为,在靠近东南亚的云南南部,水电站淹没的大片森林,若清库处理不当,则会带来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政府与水电企业必须考虑被电站水库淹没土地的土地利用效益,以及电站水库建成后对整个流域或区域土地资源均衡的影响。
**************
欢迎关注查看所有历史文章,或:
回复“061”查看《田涛:书在人在,化身千百》;
回复“060”查看《蔡武:“史上最好时期”与“成长的烦恼”》;
回复“059”查看《如何过正确的生活?》;
回复“058”查看《陶东风:政府、市场、社会的三角博弈》;
回复“057”查看《许崇德:学而言宪 慎始如终》;
回复“056”查看《于建嵘:中国政治改革从“县政”开始》;
回复“055”查看《张东钢:人生是一口“老井”》;
回复“053”查看《学术期刊中的“三角交易”》;
回复“052”查看《从出生到坟墓:一张普希金的完整地图》;
回复“051”查看《徐晓萍:如何监管P2P网贷平台》;
回复“050”查看《霍尔:霸权与平民的“接合”》;
回复“049”查看《张同胜:为什么统计学不是万能 ?》:
回复“048”查看《吴雅凌:杜拉斯之剧》;
回复“047”查看《黄荭:杜拉斯之季》;
回复具体日期可浏览历史文章,如“0220”。
这里是《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平台,所有出品的内容均为《社会科学报》独家或重要文章。文中观点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欢迎投稿至skb.skb@163.com,一经录用,将同步在线下纸媒发表。
搜索微信公众号shehuikexue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