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失独家庭的困惑 | 社会科学报
社科报 关注
原题:失独家庭养老:困境与破解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谢勇才
◤人口学家易富贤预测,不久之后的中国将会出现1000万户失独家庭。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社会求助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就中国内地社会求助体系面临的困境探讨解决方案。有专家表示,内地的“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养老已经成为显性的民生问题。当前,失独家庭养老面临多重困境,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近来,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度陡然升温。2009年,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对武汉市的部分失独家庭调查后发现,失独父母大都处于55-65岁的年龄段,几乎与新中国一同长大。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大,失独父母的养老问题渐趋凸显。
上海 星星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人口学家易富贤预测不久之后的中国将会出现1000万户失独家庭;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认为当前最保守的估计失独家庭数量也在100万户以上;中国社科院王广州研究员推测2010年中国的失独家庭数量为100.3万户左右,并预计未来将快速增长到2050年的1100万户。这是一个作出了特殊贡献的群体:失独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为遏制我国人口的膨胀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个付出了重大牺牲的群体:数以百万计的失独父母在中老年痛失唯一的子女,成为了永久的“空巢”家庭。
失独家庭养老主要面临以下困境:一是经济供养不足。与一般的“空巢”老人的情况不同,众多失独父母出现了经济困难。2011年,湖北计生协和华中师范大学对湖北失独家庭调查后发现,高达72.8%的失独父母月收入在1500元以内,有17.79%的失独父母依赖低保过活,部分失独父母由于为子女生前治病而债台高筑。
二是精神慰藉匮乏。千百年来,子女一直是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的主要来源。然而,对于失独父母而言,这一切都沦为了“水中月、镜中花”。
三是生活照料缺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失独父母的身体机能加速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开始下降,生活困难逐步增多。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中老年丧子的大悲大痛很有可能导致失独父母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据统计,2013年武汉失独自组织“连心家园”的600多名失独会员中,近50%的人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多达15%的人患有癌症和瘫痪等重病,迫切需要他人的照料。
政府提供多层次的保障。一是出台失独家庭养老方面的法律或政策,让各地政府在解决失独父母养老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为建立计划生育家庭补偿基金,作为计划生育重大决策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功能是为失独家庭等计划生育风险家庭的养老和医疗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纳失独老人,为有意愿进入养老院养老的失独老人提供方便。
发挥社区和社工的作用。一是社区管理者要对本社区的失独家庭登记造册,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二是建立“时间银行”,几个社区可以联合起来与社工服务机构合作建立“时间银行”,招募相关志愿者,让他们走进失独家庭,定期陪失独父母聊天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困难,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将记录在“时间银行”卡内,不断累积起来,等志愿者自己年老时可以享受大体一致的服务,互惠互利。
失独家庭看望孤儿
发挥失独自组织的作用。失独自组织在帮扶失独家庭方面具有知根知底、便于沟通和成本低廉等巨大优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上海的失独自组织“星星港”通过哀伤辅导、爱心互助和鼓励参加慈善公益等活动,让很多失独老人走出了丧子之殇,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失独父母发挥自身能动性。一是失独父母要加强心理适应,正确看待子女“提前”离世这一客观事实,逐步走出丧子的阴影;二是失独父母互助养老,同一区域内的失独父母可以通过加入失独自组织或者“时间银行”等方式,结成互助对子,年轻的帮助年老的,体健的照顾体弱的,富裕的接济贫困的,在互助中安度晚年。
失独是独生子女家庭皆有可能遭遇的潜在风险,与其说失独家庭养老是某一部分家庭或者个人的问题,不如说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有赖于构建政府主导与多方分责的责任分担机制。
这里是《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关注,分享。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社科报已入选全国七家理论传播重点网站名录,并成为教育部成果信息发布的官方平台。
《社会科学报》电子报正式上线。
点击http://www.shekebao.cn/
免费注册阅读!欢迎投稿至skb.skb@163.com
搜索微信公众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