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象 | 我为什么支持老人乘车“不免费”!

2016-06-29 若雨 社会科学报


6月26日起,上海终止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改为给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从26号当天起,明显的能感觉到地铁上和公交车上老年乘客的数量减少了许多,对于老年人来讲,取消了他们的“福利”公平吗?



 

前些日,福州公交车上一女孩因为身体不适没有给老人让座,老人就破口大骂,又是缺德、又是畜生的脏话不断,女孩忍无可忍的回应,我来月经要写脸上吗?本来公交车上的座位就不多,让座是情分,不让做是本分,这位老人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

 


2007年10月,上海市推出了“70岁以上老年人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政策,并随之统一制作并发放了可计次的专用乘车卡,即“敬老服务专用卡”(社会保障卡副卡)。乘坐公共交通时,都能听到“敬老卡”的声音,这确实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不过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上海老龄化严重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42.97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5.95万人,占总人口的30.2%。70岁以上老人181.09万,占总人口的12.5%。由于老人免费乘车政策的实施,老人出行的次数明显增多,产生了一些“非刚性、非理性”的出行。


 


很多上班族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早高峰上班的时候,看到老人提着刚买的菜挤公交车,或者坐车去公园晨练,还有的就是为了享受空调来乘车的。这就造成上班族与老人同时“挤占”公共资源,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上班族抱怨颇多,遇到老人不让座很有可能被“道德绑架”。另一方面,很多老人抱着“占便宜”的心态坐车,实则没有太大必要,只能增加交通压力。


公交车司机对老年乘客也有意见,就拿上海的沪朱线来说,终点站是朱家角,全程票价是12元,很多老人早上拿着“敬老卡”排队坐车,就是为了去朱家角玩,司机又不能赶这些老年乘客下车,看起来公交车上都是人,实际都是“免费的”老年乘客。

 

帕累托改进:资源再分配

 

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就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改进,经济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上海市政府取消这种福利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以上海市政府的政策为例,公共交通资源就是相对固定的资源,设定为1,受益的群体划分为老年群体(a)和非老年群体(b),那么a+b=1,而实际上a+b>1。

 

a群体原本是免费乘车,b群体正常收费。政策更改之后,a群体同样需要付费,不过政府每月会发放交通补贴,这样的结果就是a的数量减少,这就有可能实现a+b=1,或者是b的数量增加,刚需群体b能够充分享受公共交通资源。

 

这样就带来三种积极的变化:第一,符合优惠条件的老年人,均享有同样的交通补贴(以金钱的方式),这部分人可以自由决定补贴的使用,更加理性、合理的享受政府补贴。老年人的基数没有变,只是受惠群体增加了。第二,缓解公共交通压力,上班族有更大的公共交通空间,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第三,类似于“让座事件”等道德绑架的情形会减少,由于“尊老爱幼”“公交让座”带来的社会撕裂感会减轻许多。


 


只不过,政府给予老年人的补贴就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会明显增多,不过嘛,政府就是应该为人民服务的,这种对多数人都有好处的政策,还是多来一点好……

  

(文中资料来源于人民网、京华时报、新闻在线等,文中观点与本报无关)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
shehuikexuebao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