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喻中:中国高校能否迎来“祛等级化”

2016-10-18 喻 中 社会科学报


关注 

中国高校能否迎来“祛等级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 喻 中

最近,取消高校分级、实行合并取录的相关信息引起了学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的地方取消了二本与三本的划分,有的地方取消了一本与二本的划分。虽然还没有听说哪个地方取消一本、二本、三本之间的划分,但是,这样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


既然一本、二本可以合并录取,二本、三本可以合并录取,那么,同时抹去一本、二本、三本之间的界线,似乎不应该有什么障碍。中国的高校,似乎已经迎来了一个“祛等级化”的时代。


— 划分等级不公平 


数十年来,我们习惯于把高校分为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以及随后兴起的三本院校。这种等级化的高校体制,在特定的语境与逻辑下,也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譬如,它方便对高校的分级管理,它符合现行体制下的资源分配方式,它方便招生工作的有序展开,它还显示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不同身份,等等。但是,从长远来看,在高校之间划分等级,会招致诸多方面的负面后果。


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它妨碍了高校之间的正常竞争。一些二本院校,由于身份的限制,在汇聚优秀师资、招收优秀学生,特别是在筹集办学经费方面,较之于一本院校,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有一些用人单位甚至直接提出,更愿意录用一本院校的毕业生;有一些研究生招生单位也把优先录取一本院校本科毕业生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这些几乎可以说是涉嫌身份歧视的规则与原则,都是高校分级体制的衍生物,它们阻碍了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的发展空间,妨碍了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祛等级化时代来临 


分级制度不利于每个高校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试想,某个重要人物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他拥有某些其他人不具备的特殊才能,他的个性与特殊才能让他不可替代。


一所高校也是这样。如果一所高校在某个领域拥有其他高校所不具有的特色与优势,那么,这所高校在这个领域就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等级化的高校体制很容易导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因为,在等级化的高校体制下,评价一个高校的外在标准主要体现为:你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一本院校就好,二本院校就不那么好,至少没有一本院校好。一所二本院校发展的目标,首先是成为一本院校,而不是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不可替代的院校。


此外,在高校分级体制下,三本院校面临的竞争压力更甚于二本院校。三本院校主要是民办高校,把民办高校称为三本院校,就好像把民营企业称为三级企业一样。


企业可以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分,但是,我们不能把央企称为一级企业,把省市国资委主管的企业称为二级企业,进而把民营企业贬为三级企业。


同理,高校可以有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之分,但是,民办高校并不是低于公立高校的“第三批次”。因为,“第三批次”就意味着“第三等级”。


在社会管理中,划分等级是维护秩序的一种常见的制度安排,其意义不能完全否定。但是,高校制度中的等级划分则是一个弊大于利的制度。中央与地方的有关机构也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而在推动高校“祛等级化”的方向上做出了一些努力。


这当然是好事情。但是,不同等级的高校在招生环节上的合并,还仅仅是中国高校在“祛等级化”的方向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样的合并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等级化的高校体制。


主事者能否进一步推动中国的高校从根本上实现“祛等级化”,还是一个很难预期的目标。因为,等级化的高校体制负载了太多的利益。等级化的高校格局就是一种已经趋于固化的利益格局。要打破这样的利益格局,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但是,中国高校的“祛等级化”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要提升中国高校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如果要激发中国高校的活力,“祛等级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原载于社科报总1529期)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
shehuikexuebao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