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经济体竞争力连续3年排名第28位 | 社会科学报
社科报 聚焦
原题:2016,全球经济体竞争力扫描
作者:世界经济论坛 熊一舟 编译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报告认为,尽管中国在金融环境等领域仍存在隐忧,但得益于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改善,高等教育和商业成熟度总体表现的提升,中国连续第3年排名第28。
此外,瑞士连续第8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新加坡和美国紧随其后。从第4名到第10名依次为荷兰、德国、瑞典、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芬兰。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特点是多样性。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涵盖的本地区18个经济体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既包括柬埔寨这样的欠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还包括全球10个最大经济体中的3个: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以中国为代表的本地区新兴经济体支持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复苏。这些经济体的贡献几乎占去年全球经济增长的2/5,是所有其他新兴经济体总体贡献的2倍以上。今天,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日本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导致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商品价格持续低迷损害了本地区数个经济体的增长和公共财政,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
全球竞争力指数显示出本地区不同经济体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发达经济体继续保持良好表现。新加坡已经连续6年排名第2,仅次于瑞士。本地区的发达经济体全部排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的前30位。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分别排在第8名(下降2名)和第9名(下降2名)。新西兰的排名提升了3名,名列第13名。中国台湾地区则从第15名上升到第14名。澳大利亚(第22名)和韩国(第26名)的得分都有所增加,但位次均保持不变。
在新兴经济体中,马来西亚(第25名)继续领跑该地区。中国连续3年保持第28名的位次。自2007-2008年开始对全球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名以来,本地区的总体竞争力趋势是积极的:在2007年以来被列入全球竞争力指数评价范围的15个经济体中,当前的表现优于2007年的有13个,柬埔寨、中国和菲律宾则是其中表现最佳者。
然而,目前有迹象表明,这种总体向上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正在减退:半数经济体的得分要么保持不变,要么较之去年有所下降。尽管有一些积极的发展,但本地区的新兴经济体还远没有到可以志得意满的时候。本地区的所有新兴经济体都已经迈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如果要保持经济增长,它们就必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竞争力更加复杂的领域,这也正是它们所欠缺的地方。这些经济体在数字基础设施与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如果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尤其是对马来西亚、中国和泰国而言——增加创新能力就变得日益紧迫。
中国连续第3年保持全球竞争力排名第28名。由于在塑造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些更为复杂的竞争力领域取得进展,中国的总体得分有所改善。这些领域包括教育(单项排第54名,上升14名)、创新(第34名,上升1名)和商业复杂度(第34名,上升4名)。
由于中国正在向新常态过渡,创新将成为增长的驱动力,这一趋势值得期待。然而,尽管中国自去年以来在技术就绪度(Technological Readiness)的所有要素上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国在这一类别中排名仍然靠后(第74名,保持不变)。业界和大众更广泛地应用技术,能够增加生产力和创造更为丰富的创新生态环境。不过,中国在上述类别取得的成绩被金融环境的欠佳表现部分抵消了。在2014至2015年间,中国的预算赤字翻了一番,占到GDP的2.7%。此外,在过去数年中,中国在加速向新的增长模式转型中,极为关键的两个领域尚未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商品市场效率(Goods Market Efficiency)受到众多因素的削弱(第56名,上升2名),二是金融行业存在效率低下和不稳定问题——这是由效率不足、不良贷款、缺乏竞争和资本配置不佳造成的。
由于面临英国脱欧和大量地缘政治危机,欧洲许多方面正处在关键节点。尽管如此,该地区——包括欧盟28国、冰岛、挪威、瑞士、巴尔干国家和土耳其——就竞争力而言,仍在全球平均水平之上(全球其他经济体平均得分4.11,欧洲经济体平均得分4.72)。
一批表现卓越的国家对此功不可没,其中瑞士已连续8年占据全球竞争力排行榜榜首。全球排名前12名中有7个欧洲国家:荷兰(第4)、德国(第5)、瑞典(第6)、英国(第7)、芬兰(第10)、挪威(第11)和丹麦(第12)。
尽管欧洲国家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保持领先,但在数个领域中却有很大的国别差异。最明显的差异是在宏观经济环境领域,反映出该地区不同国家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的表现各异。与北欧、西欧国家相比,中欧、东欧和南欧国家在创新方面差距不小。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决定脱离欧盟。截至本报告撰写之时,《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款尚未被触发,脱欧的时间表也没有设定。《里斯本条约》第50条规定了欧盟成员国退出的程序。根据该条规定,如果成员国确认要脱离欧盟,欧洲理事会应在2年时间内和该国就“脱欧”后关系变动达成协议,并提交欧洲议会批准。尽管如此,脱欧公投已经产生了经济上的负面影响,一旦脱欧程序启动,这种影响可能进一步放大。从长远来看,英国脱欧将增加贸易、投资和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并在作为全球竞争力指数重要指标的产品和劳动力市场效率与市场规模中得到反映。
北美地区。美国连续第3年名列第3,加拿大名列第15。自2007年以来,美国在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和商品市场效率方面一直落后。但它在医疗卫生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特别是技术就绪度方面得到很大改善,而技术就绪度是评价新技术应用的一个关键指标。
加拿大在所有效率指标方面的得分都略有增加,其中商品、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位列经合组织国家之首。然而,加拿大在创新和商业复杂度方面相对落后,而这两个指标是评价发达经济体的关键所在。美国的创新和商业复杂度已经有所改善。但在加拿大,这两个指标表现欠佳,可能拖累生产力的改善。美国商界对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关注正日益上升,如基础设施。
欧亚地区。欧亚地区的竞争力表现总体平稳,尽管本地区的多数经济体面临多种挑战:商品价格下降、汇率不稳定、俄罗斯与乌克兰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发展减速。这些冲击在两个方面影响了本地区的竞争力:所有欧亚经济体(除格鲁吉亚)的出口产值下降,造成其总体市场规模缩小;税收收入的减少增加了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
南亚地区。南亚地区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本地区多数国家的竞争力都有改善。本地区经济总体向好,2016年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在2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在过去10年中,南亚次大陆着力改善总体的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水平,升级基础设施。由于本地区的经济具有资源驱动的性质,因此,上述领域的改善对于未来实现经济多样性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经过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近10年的强力增长,本地区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数个国家进入衰退。商品超级周期(Commodity Super-cycle)的结束导致了主要商品出口国出口产值的下降,包括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阿根廷。全球贸易额的下降也减少了制造业出口需求,这进一步降低了本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出口产值。
中东与北非地区。本地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继续面临严重的不稳定局面,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冲突的溢出效应正在削弱整个地区的经济。此外,能源价格的前景不明也导致了该地区经济的不稳定。(原载于社科报总1531期。)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