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事 | 台湾版普通话该“酱紫”讲,你造吗?

2017-03-17 科科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今年的记者会,多位外国记者都用普通话提问,其中一位来自日本经济新闻的记者全程使用中文进行提问,被李克强总理夸赞“普通话讲的很好”,这位记者不好意思地说,“一开始在北京学的,在台湾待过,有点台湾腔”。

一开始在北京学的,在台湾待过,有点台湾腔……


普通话也是分为很多种的,有东北版普通话、河南版普通话、台湾版普通话等等,每一种都带有独特的方言味道。


在许多人心中,台湾人的口音是柔软轻细,且速度偏慢的。尤其是很多带有台湾口音的女生说话都嗲嗲的,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主人公学那个腔调,比如,干嘛酱紫~



有网友日前在微博发出9张“台湾腔表情包”图片,总结了经典的台湾腔,其中包括“干森么啦!你很奇怪耶”“你造么,我没有在怕的啦”“对就是酱子”等等,还说每一句都能脑补出声,你们感受一下。



这些表情包迅速引发了网友共鸣,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自己默默读了一遍,真的台湾腔”“和你老板这么说说看”“我想一拳过去呢,哈哈哈”“好像就是酱紫的哎,人家也是这样讲话的” 



一些网友觉得只有这9张图不过瘾,还总结了其他的台湾“经典句型”......


我会翻脸喏……超傻眼……哇 好可爱哦……


厚……你很龟毛耶


干嘛酱吼!你很烦内!


就酱啦!我宣你啦!


你很臭屁哎……


为什么是这样?


而台湾腔如此的有辨识度,实际上有其内含的语言学道理。我们不难发现,台湾腔的最大特色就是“合音”,比如非常有知名度的“酱紫”,其实就是“这样子”的缩写。“你造吗”对应“你知道吗”,“我宣你”对着“我喜欢你”。



“合音”的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少见,传统意义上,我们会把“之乎”合音为“诸”, “何故”合音为“胡”, “不可”的合音为“叵”,但是这种传统的合音方式讲出来的话,并不会和台湾腔有什么类同。比如我们说“窟窿”,会合成“孔”,但我们说“孔”就深少带出台湾腔来。


仔细看台湾腔带有的合音特色与传统合音的比较,从字形、字义、字数上来看,传统合音多具有较严格的规则。如在字数上讲究“以二对一”,在意义上, “传统合音”现象,其合音字和原字不仅语音上有关,而且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一般合音字的意义等于原字的意义之和,即按传统的说法,合音字就是“合两字之音”,且大多是“合两字之意”。在用字上, “传统合音”现象的合音字有借用已有的汉字还有现造的新字。而这些特征在台湾腔的合音中,都是看不到的。



而台湾腔的最大特色是语调,特意追求某种腔调,尤其是台湾腔还会人为地主观的做出的发音上的变化和调整。与传统合音的语音变化原则不同,并不遵照传统之规则。这使得台湾腔的合音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辨识度。



 “你造吗”之类的台湾腔合音走红并不是一个偶然,其反切、合音似的的表达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地打有中华民族语言思维和构式模式的烙印。


在方言古语中也不难寻觅这种表达方式的理据,它们在语音上展现了人们喜欢的“台湾腔调”的“细、嗲、酸、软、拖,尖”等特点且符合经济、简省的基本原则,在语义上表现了别具匠心的新颖奇异,含蓄意丰的特点,用字上突出了灵动鲜活、重彩刺激的特点,因此它们受到网络、娱乐媒体和广大年轻人青睐而爆红是必然的。尤其是在新时代,更多的年轻人会乐意去模仿,从而在客观上实现了“走红”。


参考资料:


刘林杰:《小议由“你造吗”此类台湾腔调的合音表达》,载于2014.11《文学教育》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