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段钢:一座城市的文化治理,从城市精神开始

2017-04-26 段钢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城市文化说到底就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文化载体。


原文:《段钢:从城市文化伦理到城市文化治理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报主编 研究员 段钢

来源:上观新闻


黑格尔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解为“伦理”概念客观化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城市文化伦理则是城市人格的价值体现,城市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行为规范等层面,无不体现着城市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城市文化伦理建设的方向。



什么是城市文化伦理,简单地说,就是城市人格的价值塑造。它是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伦理价值取向,包括道德意识、道德体系、道德评价、伦理规范等。城市文化伦理提供的是一整套公民在文化生活中的行为道德、伦理的约束和辩护。城市文化伦理建设,就是如何把城市文化伦理价值注入到市民的行为中去,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


有学者认为,“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城市伦理文化则是指从伦理角度对城市文化进行价值规范,主要指伦理价值规范在城市文化结构中的应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以后,城市社会变得包罗万象,城市秩序也被现代科技网络和先进的生活观念冲撞得支离破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面临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与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伦理困境。从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文化建设、文化治理滞后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质量。 


城市文化伦理建设需要从理念和实践上适合城市及其发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抉择和取舍是城市文化伦理建设的动力。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在制度、硬件、软件和环境等方面展开更有力度的城市文化伦理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 



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城市文化伦理建设的人文性原则。社会文化的多元、多层、多样性,体现的是一种时代身份认同,但多元文化的背后是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就是坚守人文原则,这是构建城市文化伦理的基础。城市是人的居住场所,只有坚持人性化的价值取向才能体现城市的文化伦理特征。城市文化软硬件建设体现的是一定的城市文化伦理取向。什么样的文化软硬件设施,隐含了倡扬什么样的城市文化伦理价值取向。无论是城市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等,还是对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制度保护等,都应该是对城市文化伦理的遵循。这些软硬件设施也体现在对待环境的伦理态度上,比如,为保护一棵千年古树所持有的立场。 


从城市文化伦理可上升到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文化伦理可以直接抽象上升为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伦理和核心价值的体现。尽管不同城市带有各自鲜明的城市特征,但是,时代性、民族性、人文性、法治、诚信、开放等,是现代城市精神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城市精神特质,这样的城市精神才是城市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这也是锻造现代城市精神的最终目标。 



随着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诞生,在社会管理的脉络中,文化开始被视为治理的对象和治理的工具,对象是社会阶层的道德、举止与生活方式,工具是作为某种意义上更为严谨的文化、艺术与智识活动, 而这也正好提供了治理干预与文化管制的手段。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或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多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聚集地,代表着一种生活和生存方式,它的基础是一种制度和规则。制度是社会结构约束的刚性机制,在构建城市文化伦理的制度创新上,制度的作用是关键的。文化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性,源于文化对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影响。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城市在制定实施文化制度建设的各项决策,是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制度建设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要基于基本的文化价值观而制定。诸如,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要遵循基本的规律和价值标准。



城市文化有强有弱,不能唯市场标准,国家需要保护有价值的弱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比如,昆曲的保护,不能总是民间人士在努力,制度需要站出来。


要加强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等地方性法规,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政许可实施机制。着力构建文化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和保护机制,培育有利于文化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提升文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依法惩处文化领域犯罪活动,依法维护文化工作者合法权益。


制度的建立需要重视对文化传统的承继和创新。制度必须保障文化传统的承续,文化是在文化传统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的。没有根的文化也没有可持续性和未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文化创新才有源头活水。同时,制度还要对文化创新失败予以保护和救济,使得创新者具有安全感。重视制度形态中文化资本的投入。布迪厄所谓的文化资本,包括:身体形态,客观形态、制度形态。所谓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即是将知识与技能以考试等方式予以承认,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和资格认定证书等方式,将其制度化。这也是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形式。 


总之,研究城市文化伦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及其交往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本质,从而对当前城市文化治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