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产文化和社交媒体下成长的90后,如何不负此生 | 社会科学报

2017-05-28 张颐武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关注


去年末,三成北大新生患“空心病”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所谓“空心病”,其典型症状是“不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活着”。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这个词突然间又火了起来。青年人要怎样生存?如何不负此生?90后表现的形态虽然也多种多样,但其现实的表现显示了一个发展迅速的开放的社会并不会让年轻人疏离和脱离社会主流,而是在平行中有认同,差异中有和谐。

原文:《90后与当下》

作者:北京大学   张颐武


理解90后的青年一代,有两个基本前提值得社会关切。



一是中国的中产生活已经完全成型,中产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中国中产生活的“常态化”让整个社会感受到一种中产的文化话语全方位的普及,中产的内在精神和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的主流人群的生活几乎是由中产来界定的。中产的社会意识开始普泛化了。而90后的主流群体已经生活在中产的家庭之中。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最近几年迅速扩大,社会保障等也大体完善,90后基本生存没有问题。而且由于没有遗产税,大多数又都是独生子女,上两代人奋斗的财富都会被他们无条件地继承。他们未来能够拥有的财富,都会是过去几代人难以拥有的。他们和西方的青年也开始逐渐处于同一个平台上。

  


中产的观念和价值的核心是以消费为中心的一套生活观的建构,生活的选择由传统的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转变完全完成。人们发现消费为中心的以品味、休闲、娱乐等构筑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巨大,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相当成熟而多向,能够适应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以日常生活提升为中心的环保、差异化的个体或群体权利的尊重、慈善公益等都成为生活的重要目标和意义。认同一方面仍然是以国族为中心的大话题,另一方面也是以具体的各种生活认同为中心的小议题。这些变化其实是90后生活的氛围所在。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掌握未来趋势的可能受到了整个社会的重视。他们既是中产群体具有无限潜力的后备军,又是中产生活新形态的创造者。

  

今天90后的视野远比当年从相对封闭环境中长大的一代眼界宽。如很多老一代当年突然看到西方生活富裕,感到震惊,我曾经听到一位前辈讲起七十年代末到美国看到巨大超市的极度震撼。从一个封闭的环境突然开放,让人容易产生极端反应,容易观念激进或保守,当然也会使人受到更多的磨练和考验,从中成熟起来。现在年轻人很多都有国际经验和更宽的视野,见怪不怪,知识面、教养程度和互联网带来的新感觉也比过去宽太多。中国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平台也让他们有更理智的认识,也更有发挥的机会,所以对西方也不盲目崇拜。观念有弹性,从个人的现实出发做相对理性的选择的能力更强。

  

他们也对中国的现实,如对环境、个性发展、生活形态、个人权利等都有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其实也来自他们的“见多识广”。一些新的高概念在当下被年轻人所接受,如动物权利、同志文化等观念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他们更关注个体的感受,个体的幸福感对于他们非常重要。但正是由于这种对幸福感的期望让他们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有更多的认同,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更多的相信和期许,因为他们毕竟经历的是中国最快速发展的时代。平和自信的心态,对个体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同步的期望都让他们对中国的现实虽然还有诸多要求和不满,但这并不会导致某种激进的诉求。而他们对于中国已经在较高水平上的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已经相对成熟有表现力的大众文化也有更多的认同。中国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其实正是他们内在的要求。当然,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路径在很多方面和前辈不同,他们也有诸多新的要求和认知,但他们在横向对比时的“比上不足”的焦虑仍然存在。

  


可以说,他们的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其实是一以贯之的。他们在网络上的各种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帝吧出征”等现象,在脸书上秀中国的山河和美食之美,用轻松的、个性化的表达来展现国家认同。在“网红”的自我认同中也折射着他们对自我和生活的很多期许和想象。这些都是在上几代人生活中难以见到的。

  

全球化在当下的重组和变化带来的巨大的可能随着“新常态”的来临和新的结构的相对稳定化而逐渐变成了具体而微的现实感出现。但其生活在当下已经没有前些年的那种巨大的戏剧性变化的可能,往往温饱有余,实现感却有所不足。抗压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专注程度不足等也都表现出来。



二是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建构的生活形态的巨大影响。



八十年代中国的重要标志是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是到九十年代中期后才开始普及。80后是和中国的电视普及一起成长的,可以说是“电视一代”,而90后则是真正的和网络普及一起成长的,可以说是真正的“网络一代”。他们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扁平”的社会状态之中,这让他们无需和长辈对抗和反叛就能够很自如地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由于社会本身的“发散”性的强化,他们存在于一个和长辈们相当不同的世界,他们的想法和兴趣让社会从一开始就高度关注,因此对于他们的文化取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重视,他们的爱好和认知也往往能够左右社会的走向。如网络文学的流行、直播的流行或者像“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的流行,等等,很多都和90后的文化趣味有着深刻的联系。而这些新形态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之在全球的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在诸如支付领域及和实体经济的联系方面具有巨大的创新的优势。而他们对未来的把握力和在现实中的影响力也由于现在的扁平且发散的文化状况而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

  


80后往往是和他们的长辈处在同一平台上,仍然愿意用一种特异的方式彰显其自身的存在,往往刻意和前几代人求异。当年的郭敬明、韩寒等都是如此。但90后成长在网络时代,他们自己的世界已经相当完整。他们往往是对长辈相对尊重,和谐共处,对上几代人并没有反感,但有其平行展开的自我的世界。老一辈人往往并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如来自漫画文化的“二次元”的文化经验,就是一个近乎自足的、很丰富的空间。这些文化和生活形态往往成年人相当陌生。这其实并没有招致更多的反对和质疑,而是一种对于其状况的隔膜而产生的模糊的尊重。这也就形成了他们的新的和社会相处的形态,形成了对未来的新的影响力和支配力。

  

从上面的趋势看来,90后表现的形态虽然也多种多样,但其现实的表现显示了一个发展迅速的开放的社会并不会让年轻人疏离和脱离社会主流,而是在平行中有认同,差异中有和谐。90后有其特长和局限,但中国的现代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90后其实是这个过程的一个新的因素。成功的社会会让自己的年轻人对社会有更多的认同感,社会和国家也会有更大的凝聚力。中国人其实会有自信,90后会有更好的机会把国家带到更高的平台。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59期第8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