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刘力臻:金融创新与监管,需以战略的眼光维持平衡

2017-06-02 刘力臻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金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风险是逐渐积累起来的,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上至下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并经过长足的调整和改革才能真正得以缓解。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原文:《寻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刘力臻


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金融创新实质上是金融业微观经营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放大金融风险的行为。从正面效应看,金融创新会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闲散资金,会以最快速度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货币金融高速运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当金融创新过度,即风险释放过度,风险转化过度,风险过于集中,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导致经济崩溃。可谓是成也金融创新,败也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是为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波及整个货币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对金融业实施监控的行为。从正面效应看,及时有效的金融监管可对金融创新风险产生制约和抑制效应,是对货币资本市场及投融资者的保护,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保障。然而,金融监管必须适度,如果金融监管过度则容易形成金融抑制,资产价格扭曲,市场出清缓慢,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遏制金融创新,进而影响经济的充 50 30281 50 15288 0 0 1157 0 0:00:26 0:00:13 0:00:13 2967 50 30281 50 15288 0 0 1106 0 0:00:27 0:00:13 0:00:14 3447增长。也可谓是成也金融监管,败也金融监管。

  

由此可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间的关系,寻求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间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那么,如何衡量二者的平衡呢?笔者认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关键在于适度性。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是既有金融创新充分施展的空间,又不至于引发金融危机;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是既能有效地监控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又不至于形成金融抑制,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要实现这种理想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应有如下举措:

  

第一,总量控制。货币金融总量(货币量与货币流速的乘积)控制的标准应该是自然平稳的经济增长率,即新增货币金融量应与自然平稳的经济增长目标相吻合。这里涉及一个对经济增长率的价值判断问题,即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好的经济增长?如果超高速的经济增长要以经济危机的方式进行调整,进而转为持续的经济低迷,那么从长期看,平稳、自然的持久增长才是理想的经济增长。如果应对经济衰退期的膨胀性货币金融刺激政策可能是下一个危机的源头,那么,央行持久平稳乃至中性的货币政策才是好的货币政策。因此,央行以自然平稳持续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总量控制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总阀门。

  

第二,结构优化。由于增大杠杆率、资产证券化、债券转换、影子银行、理财产品、衍生产品等种类繁多的金融创新会派生出更大的资产规模,产生增大货币金融总量的效应,因此,仅有总量控制还不够,还要有货币金融的结构优化,以其有效地抑制金融风险。货币金投间的结构优化,包括资本分工结构优化——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适度比例,信贷、证券、风投的适度比例及资本分工的细化等;资产风险结构优化——负债率、杠杆率、充足资本率的安全性等;时间结构优化——偿债时间的集中与分散度、长短期债务的最佳比例、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及跟进时间、各种资产、币种、时间的错配与匹配度等。结构优化既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幅降低风险。

  


第三,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金融总量很难控制,国内外的利差和汇率的波动会引发资金大规模的内外流动,会使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商品市场、货币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冲击。如克鲁格曼指出的,处理不好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汇率、资本账户开放三者的关系,即会危及一国的金融安全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因此,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仅有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还不够,还需要处理好内外均衡协调发展问题。最理想的内部经济均衡,是实现五大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即低通胀率、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低区域和收入差距、低碳排放等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所谓外部经济均衡,是实现低国际收支差额(不引发本币对外币值过度升值和过度贬值)和低汇率波动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以及内外经济双均衡协调发展。由于经济的开放性,各个宏观经济主体独立的货币政策均受到低效、失效和负效应的挑战,成功的货币政策常常是国际协调的产物。因此,需要构建经济发展的国际协调机制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60期第4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