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与“添洋气”,海归创业需嵌入双重网络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海归创业企业需要有效嵌入于双重网络。一方面,要“接地气”,主动嵌入于本土网络,获取当地运营资源以度过生存期。另一方面,要“添洋气”,积极嵌入于海外网络,获取海外知识资源以提升成长潜力。
创业
报纸原文:《破解海归创业企业的成长困境》
作者:常州大学副教授 彭伟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勇于创新者、立志创业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推动了我国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转变。涌现出了以大学生等青年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其中,留学回国人员经过多年海外历练,兼具专业化背景以及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活跃,创业意愿更强,是创新创业大潮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
海归创业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正由“人才流失国”逐渐扭转成重要的“人才回流国”,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归国发展。留学人员回国后,其职业发展通常面临就业或创业这两种不同的选择。来自多个国家的调查数据都发现,留学人员归国后具有较强的创业倾向,将近30%甚至更大比例的留学归国人员选择创办企业。据《2016年度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十八大以来5年回国人数占到70%;“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省部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49家,全国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47家,入园企业超过2.7万家,7.9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创业,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
海归创业企业的成长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海归创业的实践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海归创业企业的成长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展顺利。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早在2007年的调查研究就发现海归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着“三三”现象,即大约1/3海归创业企业能有较大发展,1/3海归创业企业勉强维持生存,1/3海归创业企业处于破产或半破产状态。近年来,相关学者对珠三角地区海归创业者的调查发现,留创园区的孵化存活率并不高,近半数的海归创业企业处于亏损或勉强维持生存的“僵尸”状态;对湖南省数百名海归创业者的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过1次、2次、3次及以上创业失败经历的海归创业者分别占53.3%、23.3%、23.4%;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有49.1%的海归创业者有过失败的经历。笔者近三年在苏南地区近十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实地走访与调查也发现,多数海归创业企业成长状况令人堪忧,要么面临倒闭清算的困境,要么停留在生存阶段苦苦挣扎,只有部分海归创业企业成功地度过了生存期,呈现出强劲的成长势头,发展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因此,如何破解海归创业企业成长困境,帮助留学归国人员取得创业成功,已经成为我国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海归创业企业优势与劣势的比较
与本土创业者相比,海归创业者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劣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以及海外网络嵌入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归创业者由于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在国际化视野、了解世界前沿技术、最新商业模式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表现出显著的人力资本优势;另一方面,多年的国外经历有助于海归创业者通晓国外文化以及交往规则,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海外人脉,这些都有利于海归创业企业有效地嵌入于海外网络来获取海外风险投资、建立海外技术合作关系、开拓海外市场渠道,进而促进企业成长。
其劣势主要来源于国内人情社会规则的不适应、国内经营环境的不熟悉以及本土人脉的断层三个方面。其一,由于在国外生活了较长时间,适应了国外人际交往规则的海归创业者在回国创业初期,很容易面临不太适应国内人情社会规则的尴尬境地。其二,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相比,我国仍然处于市场与计划并存的转型经济阶段,这就导致适应了国外透明化的经营环境的海归创业者很容易面临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的问题。其三,在国外多年的经历,导致海归创业者在国内的人脉出现断层现象,本土网络关系的缺乏使得海归创业企业普遍缺乏有关产品、市场方面的运营知识,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创业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原子化个体”,而是作为网络成员嵌入于一定的社会网络之中。不同的网络嵌入性有助于海归创业企业获取不同的资源,进而促进其生存与发展。通过嵌入于海外网络,海归创业企业一方面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获取前沿技术知识、掌握和运用新技术,进而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外市场知识来提高识别国际商机的警觉性并降低市场开发的风险。此外,海归创业企业还可以利用海归网络这只触角来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搜集、分析和利用外部信息来推动组织内部学习。通过嵌入于本土网络,海归创业企业一方面可以获取当地非公开的产业、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加快适应融入国内经营环境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的本地市场和技术知识,弥补缺乏当地市场运作经验以及本土技术知识的缺陷。不同的海归创业企业在嵌入于海外网络以及本土网络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进而导致不同的成长结局。部分海归创业企业过度依赖于海外网络嵌入,却割裂了本土网络嵌入,本地资源的获取远远满足不了其成长的需求,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部分海归创业企业热衷于本土网络嵌入,却忽略了海外网络嵌入,海外资源的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其成长的潜力;部分海归创业企业积极嵌入于海外网络与本土网络之中,并在双重网络嵌入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破解海归创业企业成长困境的对策建议
海归创业者:用“归零心态”去挑战自我。海归创业者需要放下“高学历”的架子与“精英”的标签忘记过去的业绩,轻装上阵,从零开始;勇于面对创业的艰难和挑战,坚持不懈;打消不切实际的奢求和欲望,主动去适应“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内人情社会规则,积极去熟悉国内的经营环境以及国内企业之间交易的“游戏规则”。
海归创业企业:有效嵌入于双重网络。一方面,要“接地气”,主动嵌入于本土网络,获取当地运营资源以度过生存期。积极参与国内各类行业协会,籍此与国内同行、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合作联系,将自身拥有的技术知识与当地的技术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将掌握的国际前沿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国内;积极与国内客户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本地市场知识,开发出符合本土市场特征的产品;积极与国内供应商建立合作联系,以便用较低成本获取更多的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主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从政府获取更多的隐性支持。另一方面,要“添洋气”,积极嵌入于海外网络,获取海外知识资源以提升成长潜力。巩固海外人脉资源,通过现有人脉不断拓展更多的海外合作伙伴,嵌入于更加广泛的海外网络之中;积极参加海外技术组织、非正式的论坛及各类技术培训,寻找新的海外网络“增长点”。
政府: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这支“有形之手”不能做一只“掠夺之手”,随意干预海归创业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挤压其成长空间;也不能做一只“无为之手”,听之任之,不管不顾,毫无作为;而应该成为一只“扶持之手”,为海归创业企业成长保驾护航。一要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理念,精准制定有助于海归创业企业成长的政策组合拳。二要通过政策创新为海归创业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生产要素供给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应秉承“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理念,通过良好的特色产业基础来引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海归创业者,构建起海归创业人才与区域特色产业双螺旋上升的良好发展格局。三要在优化完善海归创业企业成长促进政策体系的同时,还要确保相应的政府部门不折不扣地将政策落地,切实为当地海归创业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双重网络嵌入的海归创业企业成长机制研究”(14CGL064)的核心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以及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的资助。]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70期第2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新媒体平台
相关文章
调研:中国大学生半年就业率达91.7% ,20万人选择创业 | 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