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殷啸虎:在《法治中国》中,看到了法治建设的希望

殷啸虎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

近日,热播的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带给人们更多的法治关注和更深刻的法治思考。法治昌明,正义可期,则必国强民安。专题片站位高远、案例翔实,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在《法治中国》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从《法治中国》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希望。


全文大约2200字,阅读时长约为6分钟。


报纸原文:《法治中国:看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希望》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殷啸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全面依法治国”列入了“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亲眼见证了法治建设的成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人类社会对法治追求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不遵守法律甚至严重违反法律、破坏法治的害群之马,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惩、毫不姑息。当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一大批原高级领导干部在电视画面上再度亮相时,我们看到的是法治精神的回归。

  

良法善治,良法是前提;制定良法,是人民对立法者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对立法提出新的要求。提升立法质量,使法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同时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我们欣慰地看到,一部部顺应最广大人民意愿、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良法善治,善治是目标。一个善治的政府首先而且必定是一个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行使不能恣意、任性。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而依法行政首先要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厘清权力的边界,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各级政府厘清行政权力边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从上到下依法行政已成为共识,让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老百姓对这一变化的感受是最直观的:过去政府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今天是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些了,办事也比过去方便了。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司法领域的突出问题,围绕公平正义的目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陈满案、呼格案、聂树斌案等一系列重大错案的纠正,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坚定决心。

  


《法治中国》向国人和世人展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让我们看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信心与决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的立法有时候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而掉队,甚至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后腿;权力有时也会像调皮的孩子一般,趁我们不注意时,偷偷从笼子里跑出来任性一番。

  

就在节目播出期间,两则舆情引发了普遍的关注。一则是河北涉县网民发帖对医院餐厅饭菜的价格提出质疑,结果被当地警方以涉嫌虛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另一则是湖南宁乡县政府发出声明,宣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国有公司融资过程中出具的所有担保函、承诺函全部作废。值得欣慰的是,这两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很快就得到了纠正:邯郸市公安局已责成涉县公安局撤销该处罚决定,对派出所所长停职,对办案民警调离执法岗位,责令派出所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宁乡县政府也很快决定收回上述作废声明,向社会各界表达诚挚歉意。看来,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只有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督,依法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依法保障公民权利。

  


《法治中国》让我们看到了法治建设的成就,看到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希望。但“看到希望”只是开始,“希望看到”才是目标。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正是《法治中国》描绘出的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把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矢志不渝的方向——以良法促善治,为社会公平正义筑牢根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了阻碍公平正义的藩篱;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实现公平正义培植了深厚的土壤。“公生明、廉生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广大人民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暖人阳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把权力装入法治的“笼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逐渐厘清,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建设法治政府,依靠法律利剑,维护百姓幸福安康。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我想,我们的希望应该不会是奢望。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72期第1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纪录 | 追电视剧都没这么大动力,《法治中国》全集都在这了!

丁国强:法治中国语境下的德法之辩 | 社会科学报

苏力:什么影响中国法治?丨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