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不了解英国历史,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

2017-09-07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荐·读

《英国通史》

钱乘旦  许洁明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8月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内容介绍


本书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钱乘旦教授与云南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许洁明教授共同打造,兼具学术严谨性与趣味性,为英国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全书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此次推出的是应广大读者要求而制作的精装典藏版。


作者简介


钱乘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并任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史、世界现代化比较研究、西方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等。曾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作品多次获重大奖项。


许洁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1988-1990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现代历史系访学。主要著作包括《17世纪的英国社会》《殊途同归——近代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等。曾主持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出访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


前言导读


在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般称作“英国”。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充其量是个中等国家,若不是它在世界历史上起过特殊的作用,人们怎么也 47 32440 47 15264 0 0 2790 0 0:00:11 0:00:05 0:00:06 2889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它。但它的历史作用实在是太特殊了,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没有这个国家,现在的世界也可能就不是这个样!英国的人口和面积与它的历史地位太不相称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至少在西方文明的历史上,只有两次出现过这种情况,另一次就是古罗马。


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最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西方国家,也是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第一个国家,对此,我们抱着复杂的心情。这种心情其实并不是中国所独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过,至今仍然有。不过,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情标示着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作用:英国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这种文明对多数国家来说是异质的,不接受它不可能。接受它却又很痛苦。这是一种当今世界的主体文明,英国开创这种文明,带给世界的,是灾难,还是福音?



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大概只有英国在产生并发展这种文明时,社会所经历的震荡最小,世人所感受的心理落差也最少。用学术的话语来说:英国是一个“原生型”的或“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原生型”或“自发型”国家非常少,寥寥无几;多数国家是“派生型”或“触发型”,是被迫进入现代化的,其历史的自然进程被打断,被迫走上一条它原本也许根本就不会走的路,所以,心理上的迷惘是可想而知的,历史上的震动也特别大。被强制的过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所走过的路



英国虽平稳走上现代化之路,其历史却也不平直,也有许多曲折,它有自己的辉煌,也有自己的失落:英国在古代被强制纳入罗马文明,从此后就在欧洲文明的框架中踯躅,和西欧许多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罗马帝国的占领,封建社会的转型,长期的社会经济停滞和徘徊,在世界文明的边缘上悄悄地生存了一千多年,不为世人所知。这一千多年的默默无闻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作为一个小国,远离文明的中心,英国能做什么呢?



但后来,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机遇是瞬间即逝的,英国却托生了机遇,也因为各种巧合,这个在文明世界最边缘的小国居然一跃而前,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以至后来所有国家都要要跟在它后面——一个小岛带动了世界,这是奇迹,还是必然?英国的历史因此充满了难解的谜,它处处暗藏着隐喻,既诱惑人们去发问,又鼓励人们去寻找答案。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



历史本来是生动的,它原本是故事,是活人演绎的活报剧。写历史本来也应该很生动,它把生活录写成文字,因此是倒装的创作:先演剧,再写剧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历史书不好看,它把历史视作教条,似乎生活都从条文里出来,而不是相反。于是,生活和故事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几根骨架,架子上挂着几条干枯的肉丝,刚好符合条文的需要。如此写历史,历史便死了,所以应恢复历史的主动性,让它活生生地体现出来。



这本书是英国历史的一个剪影,它尽量写出生活、写出故事情节,让历史书生动起来。但受到篇幅的限制,这个目标仍很难达到。读者可以看出,虽书中笔法尽量通俗,其立意却仍是学术的准确性,观点和结论是研究所致,并非想当然,也非从众之说。许多地方与众说不同,这正说明是研究的结果,因而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更接近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力图写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面孔,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让各种读者都可以感兴趣。这毕竟是一个“简史”,“简”就筒在不仅使漫长史事长话短说,而且将繁琐的考订隐于幕后,让读者直接接触历史过程;反过来,学术也能接近更多的读者,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希望这个目标能达到。


-END-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购买页面


大家都在看

观点 | 读完《英国通史》,反思中国史学的主体性与话语权

趣谈 | 论二战时的毒舌和段子手,我只服英国首相丘吉尔

趣谈 | 英国王室灵魂段子手菲利普亲王退休,他的经典语录可不褪色!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