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 社会科学报

2017-11-06 胡晓鹏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正确解读和阐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既是实现我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手段,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发展实践上的基本要求。



全文大约3500字,阅读时长约为6分钟。


报纸原文:《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作者: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胡晓鹏


以十八大为分界点,中国经济被显著地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增长直到断崖下滑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十八大以来到2050年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明确了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则,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普及了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张,宣告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换……,这一切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一个提质增效的发展时期。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载体,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建设准则,是一个扎根中国国情实践、立足第二个百年目标大计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在笔者看来,作为体现新时代中国发展方略的子系统,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构建新的要素体系、产业体系、支撑体系、制度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六大体系,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如何攻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的要素体系


要素质量及其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提升的微观原因,只有全国及各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供给体系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也只有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要素回报(报酬)才可以显著增加,分配体系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优化,也才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笔者认为,新的要素体系是一切高端要素的总和,包括企业家才能、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品牌、文化创意、制度规则等。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高端要素的全面开发和使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等,这些都是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端要素发展重点。



新 45 33709 45 15263 0 0 3302 0 0:00:10 0:00:04 0:00:06 3302 45 33709 45 15263 0 0 2714 0 0:00:12 0:00:05 0:00:07 2809 45 33709 45 15263 0 0 2304 0 0:00:14 0:00:06 0:00:08 2787的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新的产业体系不仅注重微观企业构成的产业组织运行效率,也注重单体产业的竞争力,还特别强调产业与其他经济活动以及产业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说到底,新的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体系。在新产业体系中,既要提高企业和产业个体竞争力的水平,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强起来”的发展目标诉求,探索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政策,承诺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此外,我们还要正确理解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在这里,先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主体,现代服务业以及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是提升发展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能源、教育、基础设施等基础产业则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因此,我们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的支撑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带来进步的先决条件,创新和开放共同构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点。由此来看,新的支撑体系就是国家创新体系(其完成形态就是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应该看到,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障碍就是跨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转型关口,创新驱动全面转型、开放促进进步不仅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更是根本出路。尽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能否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能够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建成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础条件,对标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阶段战略安排,一方面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上,认真总结和学习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经验,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塑造、科技人才培育和引进,争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战略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问题上,重点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贸易强国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培育等。




新的制度体系


新的制度体系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保障。要特别注意的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进一步协调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全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要在重点领域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从内容上讲,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现代化制度体系的两个重点环节。在这里,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这即是说政府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市场趋势、强化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为基本前提,政府的有为需要通过市场的有效来体现。反之,市场主体必须对国家战略诉求有担当、对国家责任有义务、对国家能力有贡献,有效市场必须以顺应政府有为的目标为基本要求,为“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顺利转变发挥促进作用。



新的战略体系


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两大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和战略要义。联想到2050年我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笔者认为,到那个时候,中国的乡村发展和建设水平将是决定现代化强国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准,这即是说乡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程度,决定了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水平。因此,乡村发展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据此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思路,重申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本方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协调”,其核心要义是指,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保障区域间的共富共强,必须确保区域间的联动发展,特别是发达区域对不发达区域的带动以及区域新增长点的培育。因此,十九大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描述,特别突出了推动老少边穷等不发达区域和发展停滞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明确了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功能定位,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总方向。



新的政策体系


在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引导下,上述五大体系的转变必定需要政策体系的重置和配套。说到底,新的政策体系是达成新目标的激励与约束的手段总和。与注重经济增长的阶段不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摒弃GDP锦标赛、土地财政、脱离产业依托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改变过去那种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不协调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探索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在主要税种设置、转移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加强预算的绩效管理,把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统一起来;加快产业政策的精准化,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业的开放发展、以及消费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努力创新适合中国发展要求的金融发展和监管政策,正视影子银行等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作用,顺应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贯彻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摆脱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的来讲,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新的要素体系、企业体系、产业体系、支撑体系、制度体系和战略体系为基本内容,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手段。衡量经济体系达到现代化的标准很多,重点要看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贡献水平、投入产出效果、供求动态平衡能力等。说到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有需求支撑的、接近或达到最大潜在产出水平的高效生产体系,也是一个以高端生产要素为主导支撑力的高质发展体系,还是一个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位居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高竞争力体系,更是一个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技术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经济体系。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1期第2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观点 | 石涛:数字经济时代,关键是政府监管之“变”

破产法: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 | 社会科学报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 | 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