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茶乡湄潭,看壶喝茶,你醉了吗? | 社会科学报

2017-11-19 罗斌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人文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中的诗句,其意境之优美、情感之婉约,仿佛描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湄潭。


全文大约2000字,阅读时长约为5分钟。


报纸原文:《茶香湄潭》

作者: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驻沪办   罗斌



与茶结缘


其母亲河湄江自北而南迂回穿过小城,在城南回环形成二水倒流,汇为深潭,弯环如眉。这里青山相依,绿水相伴,小城处子般静静地躺在这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浸润在浓浓的茶味里。

  


湄潭,是一个和茶有关、和水有关、和“浙大西迁”有关的地方,是一个值得亲身体验、细心感受、放松身心的“山水田园城市,中国的名茶之乡”。它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生态良好,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又称“云贵小江南”。到2016年底,已有生态茶园近60万亩,是“贵州茶业第一县”,全国第二产茶大县,所产“湄潭翠芽”、“遵义红”等品牌茶叶享誉中国。

  

不知从几时起,我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很小的时候,祖母就给我喝油茶汤,还教我唱茶歌:“推磨嘎,押磨嘎,推粑粑,熬些茶,公一碗,婆一碗,磨子旮旯还有碗,猫打倒,狗舔碗,幺儿媳妇没得吃,心心慌慌脚打闪。”

  

每当家里有客人来,祖母就会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到厨房,把茶叶、花生、黄豆、核桃、糯米、芝麻、鸡蛋、猪油、水等原料,通过煎、揉、压、烧、煮等工序,不到一小时功夫,就把一锅香喷喷的油茶汤端到了客人面前。然后,才开始做饭。喝着喷香可口的油茶汤,客人顿消旅途之疲惫,脸上自然溢满惊羡的神采。每到这时,祖父就会和客人侃起有关茶的龙门阵来。茶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而言,不仅仅是待客之道,更是生活所必需。在我们湄潭当地广为流传着这样赞誉油茶汤的顺口溜:“一日无茶汤,周身不舒畅,喝了油茶汤,挑起粪桶把歌唱”;“碗碗油茶香喷喷,男男女女都能饮,不吃油茶没精神,吃了油茶有干劲。”所以,油茶汤的汁液已经浸润到了老百姓的骨子里面,茶与生活再也无法分离。

  


就算是来到湄潭县城,大街小巷,四处也都是茶馆。早上八点不到,街道的商铺一家家都还在沉睡时,唯有茶馆的铺子已经开门营业了,一条条搁杯子的长凳擦得锃亮,长期茶水的浸润,杉木本来的白色已经看不到了,只见一层油黄色,亮亮的,颇有一份沧桑的味道;炉火总是很旺很红,炉上硕大一桶水,呼噜呼噜地冒着热腾腾的雾气,煞是热闹。

  

尽管茶馆老板也起得很早,但仍不及等早茶喝的人早。老板忙前忙后地赶工,喝早茶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店门口或在条凳中间的一排排竹制软背椅上半坐半躺,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也不催,好像老板忙不忙,全然与他们无关。

  

在湄潭,人和茶之间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着一份默契,不浓也不淡。那份感情融在每一杯茶里,看不见,唯有用心灵去品,才品得出,这即是茶文化。


湄潭茶文化


说到湄潭茶文化,就不得不翻开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与国立浙江大学西迁的历史,是他们将湄潭的茶与文化推到了至高点。

  


早在七十多年前,中央实验茶场与国立浙江大学迁至湄潭,长达七年之久。

  

初期,中央实验茶场收购附近茶农茶叶,激发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红茶,湄潭缺乏加工红茶技术人才,便从云南顺宁借调祁振培技术员及三名技工,于1940年4月12日首次试制“湄红”、“湄绿”成功。中国评茶大师、顺宁实验茶厂厂长冯绍裘先生用中国最优之安徽祁门功夫红茶对照审评认为:“湄红形状细嫩匀齐不亚祁红,色泽润泽……滋味似祁红……制造得法或可胜于祁红”。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中国著名茶学家李联标1984年回忆说:“1940年,由云南顺宁茶厂派遣技术人员与技工前来湄潭协助制成红茶,当时取名‘湄红’,品质很好,由此开创了贵州生产红茶的先河。”


湄潭的海


湄潭有“海”?定是开玩笑吧。

  


在湄潭,确也有一片海——“茶树之海”,那里“巨浪奔涌不闻涛,长风护送不见帆”,莽莽苍苍,延绵不绝。置身其中,你眼前看得见的地方是海,看不见的地方也是海,这就是湄潭茶海,也称中国茶海。它位于湄潭县永兴镇境内,这里共有连片茶园一万多亩。到过茶海的游人,置身于浩淼的茶海中时,真正感觉就是——彻底回归自然,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放眼看:条条茶行,蛟龙出海,玉莽匍匐;片片茶园,绿浪浩瀚,碧毯铺陈。横成波,纵成浪,近是涛,远是潮,馨香扑鼻,翠色可餐。纳百川宽广胸怀,显冰心一色茶天。

  

在茶海里漫游,还可以亲自采一把翠翠的绿茶放到制茶厂里,在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制作绿茶,再泡上爽爽地喝一口,那才真正叫回味无穷。


湄潭的壶


“横游世界仅此一壶,纵览天下绝无二品”。这幅对联,好大的口气!你定然觉得那是在吹牛吧。

  

且看,城南火焰山的顶上,一只占地5800平方米,高73.8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的褐色巨壶巍然伫立,壶前是一只敞口大茶杯,其高矮大小正好与大壶相得益彰。那只大杯盛一杯茶,或许可容得数十人游泳。若是用此“天下第一”大壶泡上一壶茶,就算是王母娘娘蟠桃盛宴上的各路神仙一起来品,怕也是要醉了哟!

  

看“海”采茶,看厂制茶,看壶喝茶,你,醉了吗?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3期第8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历史 | 三千字稿酬360万,这是唐朝“最贵”的稿费了

全国农村老人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他们在信什么? | 社会科学报

国企改革风起云涌,混改助推迈向世界一流 | 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