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透视 | “优惠政策思维”OUT,中国离真正的自由贸易港相距甚远!

2017-11-20 安邦咨询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思考:

与真正的自由贸易港相比,国内的不少自由贸易区还有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中国离真正的自由贸易港还相差很远。


全文大约1500字,阅读时长约为3分钟。


报纸原文:《搞自由贸易港要超越优惠政策思维》

作者:安邦咨询宏观经济研究组


十九大报告提到,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不客气地说,地方政府看自由贸易港,基本上还是优惠政策思维,最多是特区思维,希望自贸港能带来特殊的优惠政策。现在多个地方盯住自贸港,争取尽快上马,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特别空间。不过,自由贸易港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每个自贸区都适合来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需要地方在哪些方面进行配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企业没想清楚,很多地方政府恐怕也没有想清楚。这种情况下,大家争着想做自贸港,争的是地方的名头,想要的是特殊政策。

  

实际上,自由贸易港不是那么好做的。首先,自贸港需要满足许多“硬条件”。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即所谓“境内关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600多个自由贸易港,荷兰、美国、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自由贸易港或类似的贸易自由区,成为主导国际间贸易的枢纽、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尤其是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巨大的新加坡港、中国香港,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奠定其世界集装箱中心枢纽的地位。

  


除了“硬条件”,自贸港更要求有“软服务”。以香港为例,香港没有贸易保护,除对产品免关税外,也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自由贸易港除了是没有关税的空间,还需要有相应的自由贸易政策体系。一般货物不受进口配额或其他进口证规定所限。此外,在投资政策上实行完全的内外一视同仁,大部分投资项目不受管制,税制简单而且税率低,能够实现人流、货物、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在金融服务方面,实行自由汇兑制度,本地资金和外国资金可自由进出,企业融资极为便利。香港称之为自由贸易港,实际上是整个城市都在为自由贸易配套,而不只是在城市里划定某个区域就称之为自贸港。这也是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与内地许多“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区别。

  

与真正的自由贸易港相比,国内的不少自由贸易区还有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中国离真正的自由贸易港还相差很远。这不是个别政策调整就能实现的,需要系统改革和开放与之配套。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3期第2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观察 | 贺军:美对华贸易战将从产业细分开始

时事 | 美国30年来最大税改,一场“贸易战”悄然酝酿

时事 | 特朗普打响“贸易战”,加拿大第一个中枪,墨西哥很尴尬!

观点 | 贺小林:医改公益性政策并不等同于全民“免费”医疗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