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警惕假视频时代的开启!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长久以来,视频记录一直被视为可靠的证据来源,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的进步,任何人都能轻易地制作出足以乱真的假视频,“眼见为实”已经不再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假视频将挑战我们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的信任,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剧了假视频问题的风险。随着技术进步,视频的数字化操作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美国《大西洋月刊》2018年5月刊发表了该刊记者富兰克林·弗尔(Franklin Foer)的文章,提醒人们警惕新技术发展对现实社会的冲击。
原文 :《警惕假视频时代的开启》
作者 | 熊一舟/编译
图片 | 网络
被眼睛欺骗的时代
在互联网上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人们有可能会发现《权力的游戏》或《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正在“从事”各类性活动。这些情色片主角的面容正是这几位著名演员,但脖子以下的部分却另属他人。人工智能技术施用移花接木之法,把那些人们熟悉的面容几乎毫无缝隙地植入了这些色情作品之中。这正是互联网时代最残酷、最具侵略性的身份盗用行为之一。说它残酷,是因为普通人很难发现这一骗局。
这项技术正是一个自称“deepfakes”的黑客的杰作。他的一个合作者告诉媒体,他还希望实现这一技术的“民主化”,改进流程以进一步实现自动化,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几步简单的操作,就能将自己的偶像或者前任的面容植入任何一部色情片中,无需任何技术要求。而且,由于多家学术和商业实验室正在研发用于非色情目的、更为复杂的技术工具,如精确描绘面部表情和模拟声音的算法,这种龌龊的仿冒活动还将变得更加逼真。
互联网早已埋下了“后现代地狱”的种子。从“标题党”到俄罗斯机器人在脸书上发布影响大选的假消息,大规模操纵行为已经成了媒体的常态。互联网本就是个真假是非难辨之地,匿名往往导致粗劣和混乱,骗子们能轻而易举地盗取任何人的肖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deepfakes”的兴起标志着互联网的历史到达了一个顶点——而这一切可能还只是未来将发生之事的一个低级版本。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写道,真相只存在于引号里。他极具讽刺意味地解释了相对认识的基本概念:当你和我注视着同一个事物时,如何知道我们看着的是同一样东西?尽管如此,基于对推理和经验的信任,媒体、政府和学术界已经帮助人们形成了关于如何描述世界的共识,虽然近些年来这一脆弱的共识正逐渐消解。社交媒体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使个人能够很容易接触到满含偏见的虚假信息。很快,人们就将迎来一个无知的时代,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换句话说,人们离事实的崩塌也就为时不远了。被技术改变的视频最终会破坏人们对共同现实理念的认同,从而再次将社会个体引向茫然无措的原子化状态。
事实饥渴症
人们执着于对事实的追求,甚至是渴求。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仍生活在亚伯拉罕·扎普鲁德(Abraham Zapruder)身处的世界,这位来自达拉斯的裁缝在无意间拍摄到了肯尼迪总统遇刺时的影像。这也就是说,人们对原始胶片满含敬意。未经编辑的视频在文化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公众对那些经媒体处理过的新闻报道和材料已产生了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蔑视态度。在一个充斥着广告、政治宣传和夸张电视新闻的时代,这显然是一种过激反应。小说家大卫·希尔兹(David Shields)把人们对未经任何处理的材料的渴求形容为“事实饥渴症”(reality hunger)。
丑闻会引起公众的愤怒,尤其是被胶片记录的丑闻。视频在人类的文化世界里拥有巨大的力量,无论是压倒性的统计数字抑或文字描述,都不如视频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震撼。在被眼睛看到时,丑闻能最大规模地激起愤怒,形成盲目非理性的犬儒主义。在过去的两次美国总统选举中,这种录像带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在为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举行的一次私人筹款活动上,一名酒吧侍者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开了自己的摄像机,拍摄下了罗姆尼一段诋毁奥巴马支持者的话。罗姆尼说,支持奥巴马的47%美国人“依赖政府,以受害者自居,认为政府有责任照顾自己,还认为自己有权享有医疗保险、食物、住房以及其他你能想到的一切”。几乎可以肯定,正是这一段偷拍视频终结了罗姆尼的总统之路。如果罗姆尼的这段话仅仅只是被偷偷记下并由记者报道出来,就绝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威力。
特朗普在2005年受邀参加一档名为“通往好莱坞”的电视节目录制时,在前往拍摄地的大巴上和节目主持人发表了对于女性的低俗言论。这些言论也被录了下来,并在其竞选总统期间被曝光。尽管这一事件并未阻止他成为美国总统,但类似的胶带已经成为近期许多引发社会轰动事件的导火索。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们都相信眼见为实,这是很自然的。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趋势正是即将到来的假视频时代将要利用的。
警惕对现实的远离
问题并不仅仅只是谎言。假视频将使得人们对自己看到的一切产生怀疑,而政治家和出版商则会利用这种怀疑。一旦被人拍下自己的不端行为,政客就会宣称这只是伪造的视频。据说,特朗普总统已经率先使用了这种战术:尽管他先前承认了“通往好莱坞”录像带的真实性,但他现在开始对录像带上的声音是否是他本人表示怀疑。
假视频将彻底摧毁我们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的信任。正如谷歌公司科学家伊恩·古德费洛(Ian Goodfellow)所说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曾经还能够把视频看作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铁证,这真是有点侥幸。”
而假视频也并非技术专家们向着远离现实的方向迈出的最后一步。这一愿景的典范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种全面的幻象,让人感觉身处异地。戴上VR眼镜,人们的感觉将受到欺骗,认知将遭到颠覆。电子游戏早已开始将带着护目镜和手套的玩家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尽管它们极具吸引力,但仍不是沉浸式的。而虚拟现实技术则能使玩家完全沉浸其中:他能看到自己的虚拟化身看到的东西,感受到它能感受到的东西。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中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有趣。虚拟现实操纵用户的能力可能会让用户本身感到混乱,困惑什么是真实。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也将不断扩展和提升。但是,如果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气泡越吹越大,它就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出于获取利益的需要而使消费者上瘾,甚至很有可能被一到两个超级公司控制。脸书公司收购专门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研发的Oculus公司,其背后的动机就十分耐人寻味。
也许社会终将找到应对这些变化的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在应对由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挑战方面进展缓慢。确定到底什么是事实,这不仅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时间或能力识别精心伪造的假消息和假视频。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拥有丰富知识经验的权威机构:报纸与大学。此外,那些认识到这一危机严重性的科技巨头公司也可能扮演这一角色。毕竟,这些公司控制着新闻和信息的最主要入口,因而能够轻易地阻断那些虚假视频的传播。但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它们必须担负起更多目前尚未担负的重任。
2016年,由于俄罗斯利用脸书影响美国大选的传闻,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公开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他谈到了一个源自牛津哲学家的理论,认为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之中,如同科幻电影或视频游戏中的角色一样。马斯克在一次会议上说道:“我们身处于‘基本现实’(base reality)的可能性是数十亿分之一。”如果主导人们信息并塑造未来的行业领导人甚至都不能承认现实的存在,我们是否还有希望挽回它?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0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