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 | 土味汉语vs土味英语,谁说谁“土”!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我可能学了“假中文”
近日,在日本的社交网络上兴起一股“伪中国语”的浪潮,即日本网友发明出去掉平假名和片假名、只保留汉字的“超级简练”书写方式。虽然是不完整的日语表述,但并不影响沟通。因为一句话全部是汉字,看起来像中文一样,所以被叫做“伪中国语”。
来看两个例子:
上述对话的意思是:
—我今天会晚点回来
—为什么?
—今晚要在横滨的中华街吃晚饭
—知道了!羡慕!
请你多带点土特产回来!
—知道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
午后,参加了赤仓库草莓节
乘坐了游览车,夜景很美丽
克服了恐高症,开心
在中华街的重庆茶楼吃了自助餐
麻婆豆腐美味!其他店吃不到的!
你get到了吗?
事实上,“伪中国语”早在2009年就已出现。日本的一个网站还专门推出“伪中国语”教材,让大家熟悉基本的日语汉字词汇的意思。比如“大変感謝”就是“非常感谢”,“全然問題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意思,“意味理解不可能”意思是“不能理解意思”。现在,甚至有日本人在“推特”上成立“伪中国语研究会”来规范这一交流方式。
“伪中国语研究会”的对话
这股潮流也引起了中国网友的注意,大家的态度多是包容,甚至有些“会玩”的网友也加入其中,创造出如“君中国语本当上手”(你的中文真不错)等等“伪中国语”的句子。
这样的话,不用学日文也能轻松看懂日语了吗?
上述进阶版对话你能完全理解吗?
所以,看懂日语当然没有想象中简单。“伪中国语”是日本网友根据日语的语言习惯和自己理解中的中文,对日文中的汉字加以组合,应用于对话。看上去像是在说中文,但对于日语零基础的中国人来说,就会产生“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情况。
在日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掀起一阵“伪中国语”热,并且伴随着新词的产生。这是为什么呢?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在夏商时代就已经成熟,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也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曾经是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近邻诸国的唯一文字,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消长,严格说来, 今天仍然采用汉字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
中日两国长期以来都使用相同的繁体字。为了普及教育, 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 中日两国有识之士纷纷提出简化汉字的主张, 发起简体字运动。中国在1956年颁行了《汉字简化方案》, 这才确定了简体字的地位。而日本则在1949 年就颁行了《当用汉字字体表》,整理、简化了汉字的字体, 确定了它的标准。
正是由于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由来已久的联系,使“伪中国语”成为日本网友通过汉字接触、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同时也让中国网友了解到“别人眼里的汉字”,体会到自己国家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总的来说,“伪中国语”的热潮,构筑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还记得当年的Chinglish吗?
“伪中国语”可以说是一种“日式汉语”,是一种试图用日文语法和汉字进行表达的现象。这种现象似曾相识,你还记得当年的Chinglish吗?
Chinglish,即中式英语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中式英语是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易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但中式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国别变体,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虽然中式英语中的一部分给英语国家的人带来了困惑,甚至被中国人认为是“土味英语”,但是其中的另一部分仍被西方人津津乐道。
2018年3月,《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列举了海外认知度最高的100个中国词汇。榜单中,共有15个经济科技类词汇入选。其中,“元”“人民币”跻身榜单前十位,且已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红包”“支付宝”“网购”等因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词汇在年轻群体中有较高的认知度。随着中国的节日民俗、先贤思想、传统美食等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世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话语方式也正在悄然影响着世界。
从“土味英语”到“土味中文”
“中式英语”和“日式汉语”是否会随流行热潮的减退而消失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从Chinglish越来越多被英语国家接受、“伪中国话”多次掀起热潮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土味外语”是受到本国人民的青睐的。
随着全球经济交往的日渐紧密,各国的文化输入和输出也在不断变化。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走出去”,接触到各种文化和思维方式并与之发生“反应”。
虽然不可否认这些“反应”也存在消极影响,但多数人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这些的。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也会有“优胜劣汰”。就“中式英语”而言,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先生认为,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调节,这样才有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沟通交流。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虽然这些“土味语言”使交流变得便捷,但在教育和考试中,还是要以规范的标准来学习正规的语言,切忌因为“好玩”而失分哦!
参考文献:靳卫卫. 日语汉字的演变[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05):11-16.
文章资料来源于环球日报、北京晚报、国际在线、中华网等,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