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硅谷、北卡、筑波、伦敦,四大科创中心的五点“启示”

刘清 李宏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时评


近年来,随着北京、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对国际科技创新聚集区域经验和做法的研究蔚然成风。科技创新中心有诸多特点:它是全球科技创新要素聚集的地方,是科技资源配置的节点,也是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思想与创新技术的原创地、创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地;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它也是科技与产业革命的策源地。通过分析国际上典型的创新聚集地,如硅谷、东京科学城、伦敦东区科学城等,可总结出四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卓越性、原创研发与技术转移能力、产学研协同能力,以及区域带动作用。


原文 :《科创中心建设需通过章程制度来规范》

作者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研究员刘清 研究员李宏

图片 | 网络


硅谷

硅谷是高技术创新的开创者,主要位于旧金山半岛南端长25英里的谷地。二战后,斯坦福大学开辟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土地。1972年风投入驻以后,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成长。硅谷的首要特征是科研与产业力量的集中,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知名大学,聚集谷歌、脸谱、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特斯拉、甲骨文等著名公司,有七十多家联邦政府的联邦实验室和研究发展中心等相关机构坐落于此。硅谷人口不到美国的1%,GDP占了美国的5%,聚集了来自全世界上百万的科技人员,包括上千人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等等。高学历专业科技人员占比非常高,所以其经济贡献和人才吸引力非常强。

  


硅谷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它的价值观非常有关,一方面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人文主义的管理与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是人才的超快流动、弹性的工作制,追求效率与速度。风险投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公开数据显示,有1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在硅谷发挥着作用,这些风投机构不仅向有前途的公司提供资金,而且还提供管理、会计、历史、广告方面的咨询,对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卡


1959年创办的北卡罗来纳三角科学园位于杜克大学、北卡大学和北卡州立大学所组成的三角的中心地带,是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科技园,吸引了拜尔、巴斯夫、思科、 IBM 和北方电讯等大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有100多个研发机构建立了制药与生物技术、烟草业等14个产业集群。它最早的启动经费完全是来自民间和企业界的捐赠。目标主要是吸引美国企业来科学园建立新的研究机构和生产设施,创建北卡州的新产业;利用研究园内的研究成果改造原有的传统工业,带动全州经济的发展。私人、非赢利性的“三角研究基金会”负责园区开发、招商与管理。

  


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在三角园区也有非常好的体现,IBM在1965年建立了系统通信部的研究实验室,带动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进入;1965年,美国卫生部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进入。在受雇于园区的专家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于三所大学,大学通过中介机构迅速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园区与企业赞助三所大学的科研经费。

 

 

北卡三角科学园的重要特点就是官、学、产共同管理的模式,避免政府利用行政权力过多干预。核心企业在园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主导核心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不断升级与创新,又促进了北卡三角工业园的持续发展。

筑波


日本筑波科学城最早起源于日本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当时设想在东京旁边建立一个微型城,把城区的所有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以及人员迁移到筑波科学城内,从而使筑波成为综合的研究都市。目前,筑波科学城以生命科学创新和绿色环保科技创新为重点,拥有31家著名的公共教育研究机构,包括理化所、筑波分院等等。筑波的CYBERDYNE公司研发了世界首个声控人体外骨骼“混合辅助肢体”(HAL),技术主要来自筑波大学、东京大学、产业及其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的研发成果。

  


筑波科学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立法以及相关政策的保障,比方说专门针对高技术产业区制定的法律和优惠政策,如《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计划大纲》等等,对园区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另外,相关的优惠措施,也促进了科学城的发展。在技术转移方面,官方主导的技术转移中介机制,专门设立筑波全球技术革新推荐机构,作为经济、学术、政府合作的核心机构,由政府官员、筑波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代表共同组成,这个机构主动搜集科学城内的技术成果、产业发展需求信息,通过它的合作网络来实现共享。  


伦敦


伦敦东区科技城从年代上讲是比较晚的,2010年初,这个地方只有85家科技企业,2010年,英国政府发布“英国科技城”战略,承诺投入4亿英镑支持科技城的发展,主要在改变英国缺乏本土企业、龙头企业的现状,试图培育本土创新企业,将伦敦打造成世界科技中心之一。到2013年,就密布了3200多家创业公司,解决了大概三万多就业人口,像思科、苹果等这些企业都在这里入驻。其快速成长与其对外的宣介密不可分,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积极参加欧盟的创新论坛等形式,加强国际联系,吸引人才、企业和资本的流入。另外,也通过一些知名企业的CEO来推介这个科技城。

  


基于这些研究、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到五个启示:第一,这些科创中心通过章程与制度来支持和规范科创中心的建设。第二,构建友好环境、面向全球吸引优秀人才。第三,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创新集群的辐射效应。第四,支持创业,有效推进技术转移和创新商业化。第五,设立各方参与的理事会机制,避免政府过多干预。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4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科技强国之路:让创新跑出“加速度” | 社会科学报

面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扩散准则” | 社会科学报

技术的大船,人类说翻就翻?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