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文文献,你究竟藏了多少中国历史? | 社会科学报

王瑶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视域

法文文献资料在中国学术界的应用并不广泛,目前主要凸显在两个研究领域: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以及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中,尤以敦煌研究使用法国文献为主。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翻译法国国家图书馆编辑的《法藏敦煌文献目录》。但确切来说,这些并不能被认为是“法文文献资料”,而是现藏于法国的中国文献资料。

原文 :《法文文献: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突破点》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   王瑶

图片 | 网络


法文文献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对法文资料的整理与应用日益受到多方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最权威的史料集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在2000年左右推出了若干主题的资料续编,在“清末教案”、“中法战争”与“辛亥革命”三种资料续编中,均大量编译了法文文献资料。《清末教案》法文资料选译了法国外交部《外交文书》有关中法教案交涉的外交文件及法国出版的《耶稣会士书简集》中的《传信年鉴》,内容为19世纪中后期传教士们寄回法国的书简以及与传教区之间的工作文献。《中法战争》法文资料选译了法国外交部、海军部的档案文献。中华书局于2017年出版了最新一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第六册,有利于研究者从法方的视角考察中法战争相关史事。《辛亥革命史料新编编译了20世纪初法国政府有关中国问题的档案文件,包括法国外交部档案和法国陆军部档案中相关人员与法国外交部、国防部之间的信函、电报等,涉及辛亥革命前后期中国的政局、经济形势及中外关系。

  


不仅学界日益注重法文文献资料的选编,对于法文文献的应用也渐渐出现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果中。如庄和灏《从法国外交档案看“苏报案”背后的列强争斗——兼谈清末中国外交之窘境》(《历史教学问题》,2011),利用法国外交部中国档案集成,从另一角度分析“苏报案”的国际背景。朱晓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朝鲜革命党与法租界的关系:以法国档案为中心》(《南都学坛》,2012),利用上海法租界的法文档案,探析了朝鲜革命党与法租界管理当局的关系。牟振宇专著《从苇荻渔歌到东方巴黎: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2012),借助上海档案馆所藏的法文档案及本地资料,重构了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的空间过程,并分析了这一过程背后的根本驱动力。

  

在进行中国学生留法勤工俭学的研究中,法文文献资料也成为论著的基础史料。霍益萍得益于法国国家档案馆的资料,还有法国内政部档案、法国外交部档案、里昂图书馆的资料,详细研究了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兰西的教育情况和所受教育程度,还考察了法国政府对于中国勤工俭学学生的立场和态度的演变(《20年代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受教育实况》,《近代史研究》,1996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外语文献中的上海”已结项,其中专设“法语文献中的上海”子课题,翻译《法租界公董局公报》等记载的重要法文档案文献,推动了法文文献在中国学术界的应用。


法文文献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运用


在国内的中共党史研究中,法文文献资料几乎难觅踪影,然而法国学者却颇有建树。法国的历史研究者多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强调档案文献、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并多从社会问题入手,探讨某一特定群体(如中国留法学生、工人群体)与所在政府或社会的交互情况。

  


法语世界中最享有盛誉的中共党史专著为雅克·纪亚玛(Jacques Guillermaz)所撰《中国共产党党史(1921-1949)》(Histoire du Parti communiste chinois,1921-1949)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1949-1979)》(Le Parti Communiste chinois au pouvoir,1949-1979) 两部专著,是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及中国政治学领域的工具书和重要参考文献。两本著作主要基于西方既有的中共党史研究成果,以时间阶段为线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权并执政的近八十年历史。

  

法籍华裔学者Nora Wang(王枫初)从198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聚焦并研究邓小平、周恩来等人在法国的学习、工作经历。Nora Wang通过法国警察局等多部门的档案文献,勾勒了邓小平在法国的详细活动年表以及中共旅欧支部的活动情况(Deng Xiaoping,the years in France,The China Quarterly,1982)。2002年,Nora Wang出版了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相关的专著émigration et politique:les étudiants-ouvriers chinois en France,1919-1925(《移民与政治:在法国的中国“学生-工人”1919-1925》,2016年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主要依据法国各大档案馆的历史资料以及巴黎警察局的档案,主要分析了二十年代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人在异国他乡形成早期政治理念的过程,以及从事最初政治活动的过程。

  


法国史学家Jean Chesneaux所著Le Mouvement Ouvrier Chinois de 1919 à 1927(《1919至1927年中国的工人运动》),参考了大量中、英、法、俄文史料,还收集到了开滦矿务局的原始管理档案,描述了1919年至1927年间中国产业工人阶级的起源、组成、生活和劳动条件以及所承担的社会与政治任务。书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一个阶段,其性质、模式、方向、内容均与之前的工人运动有较大区别。


法文文献在未来的突破性运用


现阶段运用法文文献进行近代史研究的成果,集中在上海史研究及上海法租界研究中,多为利用上海档案馆馆藏的法文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国内学者利用法文资料进行研究者甚少,即便了解档案本身情况,也无法深入开展编译、研究。中央党史研究室曾赴法进行法国文献档案工作的考察,对法国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开放等各环节工作都进行了具体了解,并在《 法国历史文献档案的搜集、保管、利用及启示》中详述了法国历史文献的状况。上海档案馆也曾组织对法国的档案文献工作进行考察,着重了解了法国外交部档案。经过查档发现,法国外交部所藏中国档案全宗中,“发现有关中共地下组织及第三共产国际人员的活动行踪的报告”。客观来讲,中共党史研究已出版许多史料供学者参考,但大量的、更具有鲜明特点的党史史料并未公之于众,故而目前党史研究有一趋向,即所谓“目光下沉”,去地方、县级层面的档案馆爬梳史料。一方面是研究者更注意运用社会学分析和田野调查方法研究政党与社会的互动进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官方党史资料并不足以支撑研究。

  


如我们拓宽视野,法文文献中记录了大量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各项活动,是我们扩展与突破党史研究主题的重要史料支撑。就目前笔者所浏览的法文文献材料初步发现,法文档案所涉中共党史的主题,为之前国内党史研究并未涉及的崭新领域。根据笔者查阅并摘录法国海外省档案电子目录系统(IREL-ANOM)“殖民部,法国海外省与原属国关系处”(SLOTFOM)的一则档案文献,档案标题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印度支那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者是谁,他们与当时的党中央关系如何,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如何,都是中共党史研究中从未有过的全新内容。

  

再如笔者摘录法国海外省档案电子目录系统“殖民部,法国海外省与原属国关系处”的另一则档案,题为“欧洲的中国共产党(1931-1937)”,收录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欧洲活动的各类通信。这为我们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在欧洲的活动,提供了确切可信的一手史料。

  

近代有学者曾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这虽为一家之言,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关键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党史研究也需要党史资料的支撑与参考。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科学又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应该值得学界尊重与实践。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不能绕开基本史料而进行“创作”。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保留了大量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文本档案,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故而,以法文文献为着力点,将其充分整理、运用于党史研究中,会成为今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突破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法文文献资料的收集、编译与研究》(批准号为16CDJ02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7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经济学家,你们为何如此“胆怯”? | 社会科学报

怀疑主义的挑战:“阿格里帕论证”与“缸中之脑”的噩梦

《我不是药神》:打开一扇抗癌药政策的“政策之窗”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