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2020年,杭州湾将成为世界“黄金产业带”

周旭霞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杭州湾位于浙江东北部,是一个喇叭形河口海湾,湾内包括钱塘江、曹娥江和甬江等重要河口,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湾口宽约95公里,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海宁一带仅宽3公里,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按照《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的战略定位,杭州湾产业带要打造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至2020年,杭州湾将成为世界黄金产业带,也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一翼。


原文 :《保护开发是杭州湾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者 | 杭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周旭霞

图片 | 网络


杭州湾保护开发面临的六大问题


规划各自为政,湾区行政壁垒突出。一是缺失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合力实现协同发展。杭州湾目前执行的空间规划是以属地政府(杭、嘉、绍)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缺乏在杭州湾层面、统筹全局发展的一套规划。二是规划时序不一,导致部分设施难以共享。三是区域协同性不够,行政壁垒依然存在。

  


交通建设滞后,互联互通不尽完善。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了交通问题,要求:  “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以浙江在全国的经济实力、影响力来看,杭州湾现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尚不顺畅,一体化运输发展缓慢。运输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重要交通建设进度缓慢。

  


产业集聚偏差,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强调,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架构是发挥港口、滩涂等资源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点地开拓临港重化产业。但规划在实施中出现了偏差。杭州湾两岸传统产业遍布。杭州湾两岸有冰箱、洗衣机、空调、厨房电器、取暖器等家电产业以及轻纺化纤产业。家电生产制造环节中的核心污染源——涂装和电镀环节,这些污染物最终都排向杭州湾。

  

生态环境脆弱,湾区防灾体系薄弱。湿地面积逐步减少。海域、河口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环境污染导致湿地功能退化。湾区排涝条件先天不足,防灾体系薄弱。

  


建设用地不足,发展要素制约明显。产城空间严重不足。据后备资源调查显示,全市“十三五”期间可垦造和改造提升的水田资源只有4万亩左右,与实际需求相比是杯水车薪,耕地后备资源的不足将对杭州湾“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报批产生巨大影响。杭州市区土地开发强度超过30%,濒临当下流行的生态环境恶化警戒线。土地权属复杂,导致规划难以实施。发展资金紧缺。

  

发展轴线模糊,平衡协同任重道远。发展轴线不明确。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一2020年)》规定,要以杭州主城为中心,以钱塘江为轴线,加强江南、临平、下沙等三个副城和外围组团建设,形成“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布局。但近年来,杭州“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并没有很好的执行,萧山、余杭一体化进程推进得非常缓慢,而与此同时“未来科技城”开发投入较大较快,建议能坚守城市发展轴线,平衡东西板块的发展力量。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产业选择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导致了杭州湾产业的同质化发展。行政区经济模式没有得到应有的转变。在资源利用上,区域间更多是以经济利益来决策和行动,表现为GDP竞争及政绩竞争,影响了区域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杭州湾保护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统筹湾区规划,增强纵向协调功能。加强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建议省级有关部门在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指导下,编制湾区保护开发的专项规划。发挥省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规划引导管控。加强杭州湾保护开发的协调工作,避免不同地区之间产生产业同构、区域规划冲突等问题,提高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并在杭州湾区域政策上突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指向,构建杭州湾地区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指标权重,引导区域政府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建议通过优化湾区GDP增减机制和财政收入补偿机制,建立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湾区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促进湾区的保护与发展。

  


坚持交通先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促进湾区空间扩展并改变湾区外部形态,对湾区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另一方面能直接改变湾区经济带的区域条件和作用范围,产生新的交通区位优势,进而改变原有的湾区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建议围绕杭州湾的空间布局,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杭州湾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河道水运网建设。加快杭州湾港口群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启动空铁联运项目。开展综合交通改造。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智造走廊建设。作为杭州湾保护与开发的主力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钱江新城、萧山经济开发区、滨江(高新)区、钱江世纪城需要坚定不移走“高端高新、智能智慧、集聚集约、优质优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在杭州湾保护和开发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杭州湾创业创新水平。坚持集聚领先,打造杭州湾产业升级版。坚持开放带动,构筑杭州湾竞争新优势。坚持产城融合,建设杭州湾美丽智慧城市。

  


加大环境共保,综合治理水域环境。坚守六条生态带,开展分级保护。加快大江东国家特色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钱塘江河口综合治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治理水平。加大工业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业,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增强水生态意识。

  

集约利用土地,优化产城发展空间。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完善地下、地上空间开发利用审批和产权管理制度,推动城市空间立体复合开发利用。

  


提升文化价值,拓展一湾三廊建设。开展古海塘历史文化保护。如,完善海塘相关立法;最大限度完善古海塘;加快海塘管理和保护范围土地确权登记;加大古海塘的宣传力度和考古力度等。挖掘杭州湾综合价值。提升杭州湾文化软实力。加强与国内外湾区的人文交流,发挥湾区的特殊纽带作用,为杭州湾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供决策咨询。拓展杭州“一湾三廊”建设。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8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对标东京湾区,杭州湾大湾区如何跻身“世界一流”?|社会科学报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南极治理“压力山大”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人工智能创作物VS人类创作物,如何辨别真假?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