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掌控”微博:这里不是键盘侠的“避风港” | 社会科学报

郭明飞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社会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已成为新媒体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微博空间使得人人手中都拥有话语权,使社会成员普遍获得了发声的机会。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政治生活,给微博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原文 :《文化场景转变:微博空间意识形态的新挑战》

作者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郭明飞

图片 | 网络


主流意识形态的新挑战


多元文化的渗透。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在《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说过“人类社会生活轴心向全球的转变,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文化反应,因为全球化包含了这样的压力,它迫使社会,文明和传统的代言人转向全球性文化场景,寻求被认为与他们的认同相关的思想和象征”。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微博空间,西方所宣称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广大网民当中。与此同时,微博的便捷性传播特点也使得西方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渗透到广大网民的思想观念当中,这也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非理性表达的释放。微博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了广大网民的表达欲望,使网民认识到自己不仅能够方便而迅速地了解信息,而且同样可以随时发布信息,参与微博空间意见的交流和碰撞,使自己成为互联网运行中的某一个“节点”,这样网民便会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使问题获得足够的关注并最终推动其解决。网民的这种表达时常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的观点会有一定的偏颇,显而易见地表现为非理性特征。凭借微博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若有网民片面地歪曲扩大甚至丑化事实,就会误导其他网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并对这些网民认识、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全时性传播的冲击。微博传播呈现的是一种全时性传播,而并非传统的即时传播、实时传播。这种传播要求媒体要最大可能地确保个别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作为一个24小时全天候媒体,必须保证对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关注。然而在那些负面事件中,由于很多网民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碰触到的大多是负面信息,导致一些非主流舆论极其容易迅速蔓延,最终形成对国家整体形象的不利影响。

  


议题设置能力的作用。当今微博所发挥的作用及所获得的影响都是以往难以想象的。在微博时代,由于表达空间日益拓展,舆论愈加宽松自由,因此,人们凭借公共话语平台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困惑与问题,已经影响到对意识形态的管理与控制。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让“受众”换成“用户”,只要发布的内容有充分的吸引力,他们就有足够的话语表达权来自行设置话题,阐释他们自己当时的主张与想法,微博的兴起已经影响到我国国家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的控制力与主导力。

  

微博舆情的鱼龙混杂。当前,微博舆情真假难辨,虚假有害信息通过微博空间迅速传播,极易造成相当大的社会负面影响。谣言不仅仅误导民意,危害国家整体形象,而且也极易减弱一般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及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主流媒体被动滞后。新媒体时代,微博的开放性、交互性及去中心化等特点改变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样式,人们被动接受信息的单一处境被改变,话语权和信息选择权被进一步下放。当前,主流媒体在微博时代的光鲜映照下变得日渐式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很难掌控,一方面是由于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权利诉求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满足,促使人们更倾向于从微博等新媒体上获取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主流媒体自身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只是消极被动地跟踪网络舆论事件的进展,而没有真正发挥引领社会舆论的效用。

  


微博空间监管不到位。随着我国对网络“负能量”的逐渐警惕并开启网络监管和整治工作,近一两年来的网络风气确实有所好转,但是我国整体的微博空间的大数据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微博、微信等微空间领域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数据,需要几个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和分析,从而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但长期以来,国家对微博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监管不到位,导致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这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确保微博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微博空间的广泛发展,给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安全态势,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以最合理的方式与微博空间相融合,以微博空间特有的样式再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能够被人们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同时微博空间的发展也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外国文化渗透的风险,以及造成微博空间特有的相关的话语体系以及实现形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融合时存在的困难等,这都需要我们加强并实施相关措施来迎接这些挑战,从而确保微博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提高网民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和传播素养。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但在微博空间中就感觉不受约束、自由自在,于是就会经常匿名发表抨击党和国家的不利言论,然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媒体上,对党和政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当对广大民众进行传播伦理的教育,提升民众的传播素养,使其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加大微博空间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为了社会稳定的需要,我们往往对以前很多重大历史问题总是采取谨慎的态度,导致很多人对这些时期历史充满神秘感,需要防止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的党史和国史进行宣传和指引,防止危及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

  


加强对微博空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针对目前微博空间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为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国家相关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对微空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国家相关意识形态管理机构必须加强一些严厉的管理措施,通过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强对微博空间意识形态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故意传播谣言的人员,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条例给予严厉的惩罚。

  

努力探索微博运作规律,提高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互联网时代,微博空间显然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竞争的主要场域,在微博空间,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竞夺,此消彼长。然而,最终能否取胜关键在于自身的理论魅力和传播的吸引力。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平台,本身没有意识形态之属性。在微博平台上,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都进行传播,广大网民最终认可哪种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由意识形态本身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来决定。因此,要在微博空间意识形态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建构多元社会主体良性互动机制。微博作为超大舆论场或者说舆情产生与传播的公共领域,治理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因此仅仅依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建立多元社会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机制。这种互动既包括微博上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微博与微博之外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形式包括转发、点赞、互相@、评论等等。微博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应该是由政务微博、媒体微博、企业微博、公益微博以及许多微博子账号和个人微博等各类型的微博之间长期的、稳定的联系与沟通;某一类型微博内部也要保持联系与沟通,如各级政务微博之间要保持一致,不得有相互出入的地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民众有有更多的获得感。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比口号更有说服力。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协调发展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以期建成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居民人均收入更高、经济也更加发达的社会,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会让广大民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而更加认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从而增加广大民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本文为作者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微博空间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3BKS073)。]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21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读懂“历史意识”:以过去定位现在 | 社会科学报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历史意识没有高下之分 | 社会科学报

网络舆论:媒体时代看得见的“民意人心”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