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日:从智慧之爱,到爱之智慧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哲学
哲学能帮助我们跳出当下的藩篱,带着必要的历史眼光和智慧高度来思考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性与经验性问题。而且,人的这种哲学诉求,是一个伴随我们终身而无止境的过程,所以东方圣哲庄周不胜感慨地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我相信这与苏格拉底为了激励我们互相学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共襄生活说的“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 :《哲学:从智慧之爱,到爱之智慧》
作者 | 全球共生研究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钱宏
图片 | 网络
智慧之爱,就是古希腊人说philosophy,即“爱智慧”的意思,这里除了爱(philo)智慧(sophos,包括很多美味的汁),其实,它还有利欲(源自人们对迈锡尼时代菲利士人的看法)与统治(源自波斯人)的意味,所以,爱智慧意味着从我出发,把“自我”作为主体,通过智慧的方式,包括逻辑的、话语的、政治的、制度的、武断的、暴力的种种工具手段,将他者(Other,他/她、它、祂)作为客体来进行“无间”的整体统一的规范、征服、教化、支配。
那么,爱之智慧,则是把你、我、他(含她、它、祂)互为主体的间性、间道共在关系和共生过程,看作是第一位的规范,即以爱(philo)去规范智慧(sophos)及其工具手段、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亦即以“他者的规范”,以普惠共生(GSP Symbiosism)价值观为逻辑、话语、政治、制度、文化、人性、利益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经验导航,从而爱之智慧贯通于将形而上之道,形而中之和,形而下之器三界全程。
我们不妨把philosophy倒过来,变成“sophophily”,以强调智慧是为了爱,而非爱为了智慧。
爱之智慧,就是共生智慧,也叫“间道智慧”。
我们把这个富有“爱之智慧”的新哲学,命名为中文的“共生”。这里,共生之“共”,讲的就是包容共享共赢、是平等平衡“一视为仨,存同求异”,也叫“道不同,亦相为谋”;共生之“生”,讲的是“天地之大德”,是“天道、地道、人道”,也叫别开生面的“自组织灵动力”。
共生智慧即爱之智慧,启示我们,人世间的事,大凡就一个约定的“约”字。共生场论认为,从物理星系的运行,到生命组织的繁衍;从佛陀拈花微笑,到基于四大福音的新旧约;从存同尊异和实生物,到男女恋爱生育繁衍;从文字语言的使用,到软硬通货的融通,一切皆为共生约定而俗成!
离开共生约定的一切自由基,要么被机体消除,要么终将导致机体解散,走向黑洞深渊无间道。唯有共生间道智慧,才能点燃我们的心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共生智慧之灯,我们的慧命,就是呼唤大家相互点燃,共襄生长,形成千灯互照,光光交澈之势,获得成本最低,尊严感最强,幸福度最高的生活!
可以用“symbiosism”对译中文“共生”或“共生主义”。Symbiosism的前缀“sym”,意为“共襄互利”“和……在一起”(together),“bios”意为“生物”及“有品位的生活方式”(style of life),而后缀“-ism”则是“主义”或“忠实于某些原则系统”之意。共生主义(Symbiosism)思想,渊源于公元前8世纪中国伟大思想家伯陽夫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于当代共生思想中国学派之天地东西南北新综合。
在这个“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当今世界,综合人类自组织灵动力学(Dynamics)智慧与平衡协同学(Synergetics)智慧的共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Symbiosism),将为古特雷斯秘书长表达的“联合国改革”新希望、新思路提供精神支持。可以说,全球共生(Global Symbiosism)是继自由、平等、博爱和民有、民治、民享之后,为当今世界重新树立的一个普惠价值观(GSP Values)。
所以,共生哲学,讲的是由Symbiosism发现和展开宇宙天体、地球生灵、人类社会“全生态持续动态平衡”生生不息的永恒创生的故事。
当人们意识到,并开始谋求自身利益(“自己活得好”)时,侧重dynamics(动力学)的自由主义,就成为人们的处世哲学;当人们同时意识到,并承认他人、他者也拥有这与生俱来的权利(“也让别人活得好”)时,侧重Synergetics(协和学)的平等主义,就成为人们的处世哲学。当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同时成为所有人的处世哲学时,每个人的自由就成为一切人自由的必要条件(the Communist Manifesto,1848);每个人的平等,就成为一切人平等的充分条件(the Bible,15Century B.C.-1Century A.D.);而尊严主义、幸福主义就随之成为人们的处世哲学,于是,每个人的尊严幸福,也就成为一切人富有尊严幸福的充要条件(the Symbiosism Manifesto,2012)——这,就是人类智慧能够达到的最高伦理境界和最普惠价值诉求。而能够体现这种最高伦理境界和最普惠价值诉求的处世哲学,就是Symbiosism(共生主义),且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运动的出现,总体上也趋于全球共生(钱宏:《中国:共生崛起》P1-2,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5)。
随着共生哲学广泛深入的普及,我们相信,50年后,包括中国、日本与欧洲、美国、俄罗斯、亚非拉在内的国际社会,各自政治模式经过较大扬弃革故鼎新后,一种超主权国族的全新的制度范式,将应运而生,这就是:一种具有历史动力学与社会协和学动态平衡特质的“共生政体”(Symbiotic regime)。
是观之,包括中美欧俄亚非拉各国家、各教宗现行政体模式,不仅各自都有很大改进空间,而且整个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都亟待重新定位,以便适应全球性“通讯全开放、资源全自足、运载全开放趋零边际成本共生社会”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承认,这个以主权国家为秩序的世界,在工商文明现代的发生、发展上,存在一个先发、后发,以及先发后发优劣势的问题的话,那么,在常识和哲学上,就都存在一个学习“从智慧之爱,到爱之智慧”的问题。
谨以这段文字,献给“世界哲学日”!
“世界哲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开始举行世界哲学日庆祝活动。
2005年,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为“世界哲学日”。
“世界哲学日”的设立,是为了致力于提倡尊重人的尊严和多样性的哲学思辩的国际文化,鼓励学术交流,并强调哲学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的贡献。
文章首发于社会科学报微信平台,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