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靠这八条够不够? | 社会科学报

伍聪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这为今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和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导,一方面强调了现代金融体系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和主要遵循,另一方面明确了金融自身改革发展的基本路线和行动指南。

原文 :《八个方面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伍聪

图片 | 网络


01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价格稳定并不代表金融稳定,危机前美国物价基本稳定,但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跨市场风险传染性较强。因此,只有货币政策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还不够,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宏观审慎就是对症下药。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正在从过去单独运用数量型政策工具,逐渐向同时使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过渡,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最终目标将转向以价格型政策工具为主,数量型政策工具为辅;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发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重要作用,引导和约束金融机构行为,克服市场主体顺周期行为影响,有效阻止跨市场的风险传染。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形成“双支柱”,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强化;使用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物价水平的稳定以及经济和就业增长,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侧重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可以更好地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结合起来。


02

推进以重构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的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改革的导向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市场化方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部门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注重金融改革的战略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必须与国家发展规划相结合,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相配合,形成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协调合作政策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治理机制,使金融体系加快自身的市场化进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高度重视金融体系中所有制改革问题,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质量优先,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发挥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作用,围绕防范系统性风险和保护金融投资者,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设监管有效、富有韧性的金融体系。


03

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结构


根据金融中介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全球各国的金融体系大体可分为直接融资(银行主导型)和间接融资(市场主导型)两大类。我国是典型的商业银行主导型间接金融体系,虽然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内在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促进银行主导型间接金融体系的适度转型,优化我国金融结构,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变,同时也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战略之举。

  


发展直接融资、优化金融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并购市场、私募股权市场为代表的股权融资市场,和以债券为代表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逐渐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要清醒认识到也要考虑到中国当前银行机构主导的金融体系有着深刻的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市场化发育程度等制约和限制,要大力推动银行机构战略转型,稳步改革银行机构直接融资限制,提升和强化银行体系的直接融资功能,推进混业经营并完善穿透式的金融监管机制,全面构建与经济转型内在需求相适宜相匹配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


04

推动关乎金融发展全局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先后实现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也逐渐完善,市场效率明显提高,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资金这一要素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资金的配置效率直接决定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利率和汇率是最重要的货币资金价格,是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中资金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指标,其形成机制的优化直接关系到资金配置的效率。因此,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也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必然趋势。

  


要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增强央行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建立并完善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继续着力培育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贷款基础利率(LPR)等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参考;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序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积极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05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风险点多面广,主要包括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风险、违法犯罪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部分国企债务风险等。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实行牌照经营,推动金融监管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要健全金融法治,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和金融机构合规体系为主要着力点;要强化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实践,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监管手段,弥补薄弱环节与现有短板;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与“一行两会”的监管合力。



06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金融业开放新体制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未来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三点:金融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应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金融业对外开放须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金融业开放须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按照内外资一视同仁原则,进一步放宽对外资持股比例、业务范围、股东资质等方面限制;要健全针对外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一步提高可兑换条件下的风险管理水平,更好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07

健全以补齐监管统筹协调短板为重点的金融监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这是对当前我国金融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进一步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在现行“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框架下,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要统筹协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国一盘棋,监管无死角,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统一监管指导,制定统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监管规则,对地方金融监管有效监督,纠偏问责;地方负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处置,维护属地金融稳定,进一步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加强金融监管问责;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08

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7年7月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可以说,这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

  


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把政治过硬摆在突出位置,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明、路子正;金融监管系统和金融机构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中央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坚定服从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党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心中,把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责任扛在肩上、任务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党的领导要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相结合,促进形成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要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为金融业健康发展夯实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5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外刊 | 《评论汇编》:金融危机是一种信念危机!

疫苗接种者:我们需要更好的救济补偿 | 社会科学报

社会问题成堆的晚明,“道德文章”变为“趣味文章”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