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城市”建设中的上海担当,责任很重……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2018年,经过5年的发展与推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发展节点,沿线区域的“丝路城市”对该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显示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提出的面向2035年的“卓越全球城市”定位,其内涵不仅在于形成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传统”全球城市类似的国际要素配置与枢纽作用,更在于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寻求沿线新兴城市发展伙伴,推动建构更具有包容性的世界城市网络。
原文 :《“丝路城市”建设中的上海担当》
作者 |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苏宁
图片 | 网络
“丝路城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对于“丝路城市”的概念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5年曾从历史视角提出丝路沿线城市(Cities alongside the Silk Roads)概念,主要指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与交易枢纽。这些城市“对学者、教师、理论家、哲学家等群体也具有吸引力,使之成为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中心,进而为历史上的文明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认为,当代意义上的“丝路城市”(Silk Road Cities),是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范围内,对所在国、区域具有重要经济、社会、文化、对外经济交往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的枢纽性城市。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统计,以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65国统计,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与首都城市有274个。这些城市大部分是所在国的要素流动节点和增长极,对于所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之所以需要重视丝路城市因为从空间范围上看,“丝路城市”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区域,主要空间板块包括东亚、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的主要区域。其中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城市构成了“丝路城市”网络的主体。“丝路城市”一般具有空间上的地理区位优势,是所在区域的主要枢纽节点,具备国际、国内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并与区域内外多层次、不同等级城市进行频繁互动。
从战略作用上看,“丝路城市”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丝路城市”是所在国的主要发展节点和“中心地”,对于国内、区域内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点”作用。另一方面,“丝路城市”是所在区域与外部联系和经贸互动的主要门户和枢纽区域,通过自身与外部的贸易、投资、金融、交通运输等连接网络促进区域的国际化。
从发展依托上看,“丝路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沿线区域和城市的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能力。这就使得“丝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沿线城市间网络体系的建构,进而使这一城市群体内部的运行和发展具备网络互动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特性。
从发展潜力上看,“丝路城市”的数量与功能层次都有逐渐扩展的趋势。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诸多枢纽性城市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有限,其对外经贸联通互动能力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一群体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而这种成长,将随着国际投资贸易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落地和拓展逐渐加速。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的排名,本世纪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进入排名的60个国家的城市数量快速增加,已从2000年的49个增加到2016年的81个。
上海促进“丝路城市”共同发展
“丝路城市”网络的发展前景,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设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从发展的使命与战略担当上看,上海的全球城市定位,需要适应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以丝路城市网络为全球城市建设的主要“朋友圈”及拓展方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实现共同发展。
模式促进:上海应不断促进丝路城市的核心力量和发展模式。从影响范围和发展质量上,上海无疑是丝路城市群体中的领头羊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快速稳定发展,成为新兴城市开放、崛起的重要典范。上海长期实践形成的,人口高度集聚条件下,政府积极有为、经济开放多元、产业均衡发展、社会治理有序的发展模式,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量新兴城市而言,具有发展条件及发展路径的适用性。因此,未来一个阶段,上海的全球城市发展,应注重新一轮开放、创新发展的模式塑造,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城市崛起提供城市发展模式的借鉴。
方案提示:上海应为丝路城市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上海通过全球城市建设,积累了新兴城市开放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基于这些经验,上海政府、企业、科技、学界等多方主体应响应丝路城市需求,积极参与丝路城市的建设、复兴、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动在城市层面的落地生根。其中,特别应注重提供城市发展资金、技术、管理乃至后发地区城市化和城市转型发展理论的许多解决方案。
网络协作者:上海应与丝路城市共同提升世界城市网络地位。上海作为中国的全球城市,其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向在于担当“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枢纽和门户。在这一功能的强化过程中,丝路城市得以通过与上海的互动,利用后者作为全球城市的全球要素配置节点功能以及门户枢纽作用,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建立起多层次的互动体系,从而提升自身在世界级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上海应重视以“丝路城市”等新兴城市群体为国际互动主体,推动形成更为完整的全球城市互动网络。
绿色践行者: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应为丝路城市提供“绿色发展”参考。在面向2035的城市规划中,上海明确将“生态之城”作为卓越全球城市的主要支撑。这种对于“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理念的追求与实践,以及从技术、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制度多层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推进,有助于为“丝路城市”及“一带一路”区域多层次主体提供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参考。上海为丝路城市提供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也将为全球范围气候和环境治理提供助力,具有全球意义。
上海服务“丝路城市”网络建设
未来一个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不断深化,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服务方向也将有新的扩展。上海需要强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集聚、服务、带动、支撑、保障功能,发挥战略支点城市与全球城市的综合服务枢纽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群参与“丝路城市”网络的深度合作。
开放平台:强化高水平投资贸易平台的服务功能。上海应以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投资贸易平台为载体,形成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以及我国企业主体进入沿线城市的双向支撑作用。同时,上海的全球城市开放体系,应探索适应沿线城市发展的开放政策体系及投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业率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为丝路城市提供“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接入点。
服务集群:建设“丝路城市”先进生产者服务业集群。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程度相对不高,部分城市的服务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这种情况制约了对丝路城市的投资建设效率。上海应围绕“一带一路”合作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先进生产者服务业(APS)能级,形成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融资、管理、科技、会计、法律、设计、咨询等专业服务集群。这一集群的建构,既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现实需求,也是上海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世界城市网络地位的重要依托。
区域协作:促进城市群整体参与“一带一路”城市合作。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不仅在于自身的个体发展,更在于区域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对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作用。“丝路城市”网络的整体发展,也需要中国城市群的合作。因此,上海需要立足全球城市-区域视野,引领谋划城市群层次的“一带一路”对接战略。上海应发挥自身国际要素配置中心、创新研发中心的优势,通过辐射和带动能力,引领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多层次城市“集群式”参与“丝路城市”网络的合作。
城市创建:提供新兴发展节点城市化的许多解决方案。“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通道区域存在一系列新兴发展节点,这些节点大部分尚处于单一的“功能区”或“园区”阶段,但具备发展为城市的重要潜力。上海作为新兴全球城市,应着力支撑本土的“走出去”企业主动参与新兴发展节点的规划建设。在新兴发展节点的建设中,应高度关注中国城市,特别是上海城市发展经验能提示从园区向城市发展的许多解决方案,进而促进建设城市化发展路径。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7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