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内篇)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国内热点


01

改革开放40周年踏上新征程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改革开放历程启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1978年到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达9.5%,超出世界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也提高到2017年的15.2%;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更是超出世界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40年间,中国按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的经济总量增长了33.5倍,7.4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11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等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本次展览累计现场参观人数突破100万。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联合拍摄的八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全方位展示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纷纷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会议。改革开放40年来,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不断完善。今天,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坚定行动,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田川)


0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今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前,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由长三角联合办公室编制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指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同时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由来已久,从1992年建立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算起,已走过26年。新时期,中央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长三角“推进为更高起点的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格局”,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杨轶婕)


03

重塑社会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2018年,社会发生了多起诚信缺失的现象:高铁霸座、金融失信、学术不端、医患关系紧张等事件集中发生,引发了社会热议,也推动了对当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反思。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今年11月19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明确指出,2020年底前完成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在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个人诚信分”工程。杭州也推出了个人信用分——钱江分,分值越高,代表信用水平越高,能够享受的服务越多。另外,全国多地均开通了个人信用分体系。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院长顾敏康认为,推进信用立法,有助于完善信用法治体系,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基本规则。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认为,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实现基础价值观的认同,要在每个人心中构建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一步步地重新构建起社会整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经过2018年失信事件的“警醒”,未来信用体系的建设将不断提速,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惩戒失信行为,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李书峰)


04

各地研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等主办了“从布鲁塞尔到上海——《共产党宣言》170周年主题展”,中国社会科学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共同主办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理论各界深入探讨《共产党宣言》确立的价值理念、提出的任务使命、阐发的理论原理、强调的方法原则,以及其当代价值。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同时理论各界以研讨会、展览会等各种形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思想巨人马克思》出版座谈会”于四月份在北京举行。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5月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同时还举行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术周、国际学者主题书展等系列活动。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的世界格局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界在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意义的同时,更加关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和发展。(陈海娟)



05

公共安全事故呼唤现代化管理



公共安全,事关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结构复杂多元,公共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反思。2018年,公共安全事件相继发生:上海世外小学持刀伤人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疫苗安全问题、基因编辑婴儿引发的科学伦理争议。一系列事件的持续发生,为公共安全建设敲响警钟,社会亟需加强现代化管理。我国接连发生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既有世界范围的共性原因,也有我国处在转型期的特殊原因。具体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和公众的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公共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管理层面上,各组织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公共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化解路径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从不同维度着手展开:首先,要在全社会层面加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警惕;其次,管理部门风险意识需继续提高,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应完善健全城市风险管理机制;第三,大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第四,加强培养公民个体的公共责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公共安全的环境基础;第五,通过大数据整理并分析以往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条件,建立公共安全数据库。有评论指出,一个集合健全、专业、权威的公共安全体系才是最适合社会需要的,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公共安全事件。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行动,进而节约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己成为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杜娟)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8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城乡低保: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的防线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中国离不开改革开放,更离不开软实力的强大!

人类:因知识理论而改变!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