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的变革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伟大的社会革命,争取更大的成绩,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
原文 :《改革开放再出发:书写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海洋/博士
图片 | 网络
永续的变革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恩格斯告诉我们:“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对此,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胜利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开始从危难中重新奋起。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正如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的: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改革定要真枪真刀地推进。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面临越多矛盾,越要坚定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今天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四十年前,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要动一些人的“奶酪”,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这就要求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难,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强烈的问题意识:“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捍卫了社会主义方向,实现着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四十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和路上的陷阱,唯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及时回答时代之问,才能不断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国际国内关于中国将落入“陷阱”的预言和怀疑声此起彼伏。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因为我们的转型发展具有中国优势: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已有部门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内部市场巨大、人力资本充足;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这些使我国抵抗风险能力较强,发展回旋余地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在“蛋糕”不断做大了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转型发展的中国方案。
从党群关系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现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在某些方面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突出了。问题出在哪儿?不能不引起我们沉思!我看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了,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作风问题突出了。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中,加入了这样的话:“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今天,唯有继续保持自我革命的品格,利益彻底为民,权力彻底入笼,才能领导人民继续伟大的社会革命。
从大国关系来看,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借修昔底德之名表述自己对美国与中国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担忧。从历史事实看,近代以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以“丛林法则”“零和博弈”为主基调,但无论西方世界领导权从英国转移至美国,还是冷战结束新秩序构建,都没有以暴力方式出现,“二战”结束以来没有发生过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即使历史上曾发生过强国相斗、国强必霸之类的现象,但不能据此推导出现在和今后一定会如此的结论。最近几十年的国际关系演变证明,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贡献者和改革者,而绝非对抗者、颠覆者。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愈益加深,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资本、技术、人才、产品、服务等在全球范围流动,突破区域、国别局限,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这为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多选择,许多过去只能通过冲突甚至战争解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调整经济关系得到解决或缓解。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破解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指明了人间正道。用冲突、对抗、强权的办法解决争端的时代早已过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利益所在、责任所属、命运所系。
强大的战略定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
从政治制度看,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我们要虚心学习,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是,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每个国家的政治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绝不能够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从经济基础看,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既积极主动放掉该放的权,又认真负责管好该管的事,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总而言之,我们坚持辩证法和两点论,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是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在意识形态上,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所以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缺什么补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就容易误入歧途,就容易在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想。
【本文系中央宣传部2018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2018XZD06)研究成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43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