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 | 你不知到的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表情包是社交软件兴起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流行图片或视频片段,配上文字可用来代替文字表达”不可言传“之意。通常以时下流行的名人、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加上一些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因为比文字多了传神、意会的特点,而且往往幽默、调侃、诙谐、妙不可言,表情包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交流语言,一个网络文化元素。
表情包的源头可追溯到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首创了微笑符号“:-)”。这类表情符号是网络世界的第一代表情。
许多人认为第一代表情只能算字符图标,顶多是最初级、原始的表情符号。但它生命力顽强,非但没有被动画、视频表情包淘汰,反而日益丰富,进化成了颜文字。
源于美国的颜文字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演变成人们所说的“绘文字”(emoji)。Emoji如今已是一个收入词典的英文字,是日语原名的罗马注音(1999年由日本人栗田穰崇发明)。这是第二代表情,也是各种社交软件自带的表情。
无论是美国、英国、日本还是中国,表情包不断升级换代,推陈出新。第三代表情横空出世,各种各样的表情包,从单纯的视觉符号演变为一种表情表意的载体。
在中国社交网络中,从1998年第一代表情符比如:)、:P、:D等,如今充斥着网络世界的各种搞笑、可爱、讽刺的图片,表情包历经了多次升级换代。
中国全民普及宽带后,社交软件QQ携自带表情起飞,卡通形象表情包迅速成为社交网络文化的重要元素。
2008年开始,始于北美的暴走漫画进入中国网络市场后开始逐渐取代原来的卡通类表情包。
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真人表情。
如今,表情包已进入群体斗图的狂欢阶段。所谓“一言不合就斗图”,“没有表情包,就不能够好好聊天”。
表情包主要有两类使用风格:一类是用来恶搞和讽刺,以影视剧、综艺节目、明星、漫画为主,表情夸张滑稽,风格戏谑搞笑,如马景涛咆哮系列、傅园慧系列、姚明暴走漫画系列。
另一类则是为了卖萌、可爱,此类表情包多以可爱的宠物或者小朋友为主,如日本熊本熊系列、韩国童星宋民国系列。而在这两种风格中,恶搞式表情包是网络社交盛宴中的主角。
表情包可视为人们在进行网络交流时身体述情的替身,通过借用身体表情图片,降低交际的成本,提高沟通的效率。就如同一个个速成的、打包好的身体供你任意挑选,特别是当在沟通时感到语言匮乏时,各种风格的表情包无疑是一种便捷而又讨喜的表达。
然而,在表情包的种种盛装狂欢中,人们把文字变成一张张图片,深度让位于快捷,意义让位于娱乐,严肃让位于搞笑,人们的思考、精力与热情在身体的欢愉中得以表达,最后消磨殆尽,这是身体的赫然胜利,却也是理智的黯然退场。(社会科学报第1622期第6版,王炎、黄秋顺:《表情包的身体狂欢》)
文章资料来源于BBC等,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