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将纳入中小学考试,这些救命常识越早教给孩子越好
今后中小学生又多了一门必修课。
并且还会关系到孩子升学!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网友对此纷纷表示支持
👇
01
10分钟,能做什么?
做一道菜、吃一顿早餐、或是发个呆……
对很多人来说,10分钟只是一天中的片刻瞬间,甚至不值一提。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10分钟可能是一场生死挑战。
还记得年初时,在东单体育馆刷屏的那位患者吗?他因为倒在了一群协和医院医生旁,被全网称为最“幸运”的人。
3月25日晚上,一名中年男子在北京东单体育馆打篮球的时候发生猝死,恰巧隔壁的羽毛球馆有6位协和医生在打球。
得知消息后,6名协和医生飞奔到患者身边,趴在地上开展了半小时的现场急救。
江伟在内科ICU工作,凭借丰富的经验,他马上询问场馆是否有自动除颤仪(AED),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江伟同时叮嘱病人的朋友拨打120;
免疫科医生姜楠为患者维护气道畅通;
内科医生常龙恰好带了指氧夹,马上给患者戴上,一边心肺复苏,一边监测血氧……
很专业,有木有!最终患者转为自主心律,被120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后,情况稳定。
有网友调侃道:“懂了懂了,我以后围着协和医院遛弯”,“懂了懂了,吃饭也得在协和医院附近”……
同样是在医院附近,这名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
今年6月,一个6岁小孩因吃花生窒息,尽管紧挨着一家医院,但医生仍来不及抢救孩子意外身亡了!
从电梯监控画面中,这位母亲把孩子倒挂在自己的背上,弯腰、团转,尽全力想把那粒罪恶的花生倒出,而此时可怜的孩子却失去知觉毫无反应。
发生气道异物梗塞,最佳的处置时间就在5分钟左右。而这位母亲用了错误的急救方法,所以就算抓住了关键的五分钟还是无力回天。
02
每每看到这样的案例,都令我们无比惋惜;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预测这样的紧急情况是否会有一天也降临在我们自己身边。
大量急救措施实践证明:
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
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
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在医学实践上,有“急救黄金十分钟”的说法——当意外发生时,能否在10分钟内实施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直接决定着一条生命能否得到挽留。
三甲医院急诊医生夜鹰曾表示,他在多年的急救实践中,见过了太多因为急救知识缺乏令人遗憾无比的故事:
晕倒了,掐人中;
烫伤了,往伤口上撒盐;
癫痫发作,撬开嘴巴塞东西;
溺水了,捞上来倒背着跑动控水;
心脏骤停了,傻傻等待急救车……
“从事急救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的无力。在患者发病时,身边的目击者除了拨打急救电话之外,就是等待,就算是有一些勇敢的施救者伸手去施救,很遗憾,他们的施救措施也大多是不规范、无效甚至是严重错误的。”
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患者错失急救时机,落下严重后果甚至失去生命。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报告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人数每年高达约54万,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的心脏性猝死人数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区域,如果旁边有人能及时使用AED,患者存活率将提升11倍。
但除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一、二线城市配置AED之外,其他城市非常少见,会操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在美国大城市中,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46%。但在中国,这个数字不到3%。
03
所以,突发的现场急救,单靠医生是完全不够的,毕竟医生无法从天而降。
如果每个人都能懂一点靠谱、关键的急救术,这些悲剧就能大大减少。多知道一条急救知识,也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看来,我们真的有必要正视急救知识了。也许,我们早该从娃娃时代抓起了!
下面这些急救小知识,赶快带上孩子一起学起来吧。
最后还是用一句烂俗话提醒大家:
生命无常,你永远不知道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我们除了要学会珍惜外,
多掌握一些意外情况下的急救小知识,
也是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分生存的可能。
来源│新京报、新华视点、新浪微博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