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滴滴都在用的节税降本好方法,精明的老板一定要收藏
前言:
在国家全面推行个人所得税改革、金税三期等政策背景下,企业运营尤其是财务工作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以往的日常操作习惯都需要做出改变。
本文立足企业人工成本角度,通过对新社税改革雇佣关系、劳务关系、经营关系转变下的税负变化比较,跳出现有框架,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提供正确的人力资源转变思路和应变。
编辑|Loki
审核|Stephy
金税三期——天眼无处不在;
社保入税及费率调整——人力成本暴增;
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与日俱增,企业压力大;而另一方面,员工的薪资、奖金、劳务费发放税负高,员工入账少抱怨多;企业的发票、报销、流程烦不胜烦,成本控制依然不明显。
于是,有些老板为了节省人工成本, 就变着各种花样发工资:像私账发工资、多发工资不缴社保、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还有传统的分拆各种补贴发放再找发票来冲抵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规避社保缴费和纳税。
但是,大家知道这些传统的避税手段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而言,其中的风险有多大吗?
首先,对于员工来说,单位申报的工资减少,据此计提的社保费用降低,员工的社保权益便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在发生劳动争议时,经济补偿的计算涉及离职前工资,通过私人账户发工资,可能会因无法提供证明为工资的相关材料,个人存在少获得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的风险。
再者,对于企业来说,用私人账户发工资,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员工向税务机关举报,则会引起税务机关的稽查;若企业给员工发放的工资属于隐瞒收入所得或是虚开发票套取的资金,就有偷税漏税的嫌疑,税务机关还将依法追缴企业少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时加收滞纳金和罚款,甚至要担上相应的法律责任。
除此之外,传统的避税手段在现金往来、人员费用列支、偷漏税界定和信用这几个方面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不久前,宁波市税务机关根据个人所得税核查时发现的线索,追踪调查,破获一起设计公司偷税案件。L设计公司通过虚开发票报账偷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费合计1845.72万元。针对企业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补缴税费,加收滞纳134.79万元,罚款705.71万元的处理决定。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如今,在整个税收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金税三期全面上线,逐步建立的个人财产信息系统更是为加强个税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税务天网之下,特别是升级后的金税三期更加全面、准确、透明,企业的涉税违法行为一览无余,简直不要太“残暴”。
因此,这些不正当的、传统的避税手段不仅伤害员工的合法权利,更会令到企业主遭受巨大的税务风险和法律责任。而且老板们可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税收大数据时代,毫不夸张地说:金税三期大数据分析比老板自己都要更了解企业,只要检测出动态数据比对不对,税负率偏低,系统会自动预警,因小失大就真的太得不偿失了。
所以,各位老板醒醒吧,传统的企业避税手段已经行不通了。
面对这种情况,那么老板们有没有合法、合规的变通的办法?答案是:有的。
事实上,不仅是中小企业会出现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影响经营的情况,大企业也存在这种烦恼。那他们到底是如何在这个人工成本过高的困局中破冰的呢?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给大家说一下华为“教科书”般的操作,2020年疫情复工后,95%企业将华为的用工模式作为“救命稻草”。
先不谈华为这样的大公司进行这样的操作的管理和公司发展战略上的目的,光看对税金的影响,大家来感觉下大公司怎样通过模式调整,合理节税的。
简单来说,华为的用工模式分成“4步走”战略:
其一,华为采用了达尔文进化论,给员工制造一个相互“抢饭碗”的工作局面。其二,高薪用人。其三,劳务输入。最后,华为将用工谋略用到极致的是将固定工变为灵活用工。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让高薪员工(工资高对企业和个人来说个税税负都很高)在税收洼地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再与华为发生合作关系,将工资以合作款的方式发放,这样一来,雇佣关系转成合作关系,既能解决公司发票入账问题,同时又为员工节省大量个税负担,我们来举个例子看一下:
个人独资企业节税案例:
假设有500万的税前利润。
一般情况下:
需要缴纳125万的企业所得税,分红还要再交375*0.2=75万的个人所得税,股东真的拿到手才300万。
税负率是200/500=40%。
个独核定征收后的纳税情况:
增值税:
500/1.03*3%=14.56万;
附加税:
14.56*3%=0.44万;
所得税:
500/1.03*10%*35%-6.55=10.44万;
实际纳税额:
14.56+0.44 +10.44=25.44 万
相比之前的200万,节税整整87%!
另外,科技巨头华为有近20万员工,但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都是其长期合作的研发机构。相比之下,这种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且能随着企业用工的波峰波谷去灵活支配。
企业和个人之间是合作关系甚至经营关系,而非简单的雇佣关系,其实这就是灵活用工模式的应用。
华为首任人力资源副总裁张建国提出:
“人才为我所有,转向人才为我所用”。
从这个角度理解灵活用工对企业就非常有意义了。
以转变用工模式,使用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节省成本的不是华为的“专利”,其实早在2017年,很多大型企业,比如海尔、韩都衣舍、海底捞、盒马生鲜、西贝等知名企业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灵活经营模式。
转变人力资源运用模式因为其优越的节税效应,深受实体经济企业的偏爱。但它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节税,更重要的是这种灵活、弹性的方式能够适应这个时代高速发展的趋势,不仅有利于企业主,也有利于员工,达到“双赢”状态。
在互联网领域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腾讯、小米酷爱岗位外包,“十个岗位八个外包”。
还有我们熟悉的滴滴、美团,据悉,270多万美团骑手中正式员工仅为几万人。互联网企业采用这种“灵活用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可缩短招聘周期,降低综合用工成本和风险。
滴滴可谓是个中典范,5000万注册司机中高达60%的人都属于灵活就业人员。
我们来看一下滴滴的用工运作模式示意图:
通过使用灵活用工,我们可以看到滴滴与滴滴司机之间的变换产生了以下的化学反应,获得双赢。
滴滴无需为司机缴纳社保,不用承担高昂的社保及隐性人力成本。
滴滴与司机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属于合伙制,所有用工风险转移给平台方,省去了员工管理的麻烦。
司机自由度高,可多劳多得,增加个人收入,促进产出,在人才的留存以及引进上更有竞争力。
滴滴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减少资金压力,把钱花在刀刃上。有机构曾计算过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后的利润变化,计算如下:
这样一来,如果有100万个基础岗位,那么通过“灵活用工”,企业就可以节省33.6亿元人力成本,那这33.6亿元就是在提供相同服务下的纯利润。
归根结底,如今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率并没有得到极大的提升,往往是企业做大了以后,人均效能却越来越低,因此提高人均效率非常重要。
在现代经济的思维下,企业经营管理不再以岗位为中心,也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内外部客户需求的工作任务为中心。
“人才从‘为我所有’转变成‘为我所用’,是因为任务出现的时候才需要人才,任务结束后人才再多也没有意义,能一起完成任务才有价值。”
华为首任人力资源副总裁张建国对此表示:
“灵活用工是企业在面对激烈竞争环境和技术变革时所采取的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之一,是企业弹性用工的一种方式。”
另有调研显示,采用了灵活用工服务的企业比例达到52.37%,具体到灵活用工的岗位,“销售岗”、“职能岗”、“客服岗”为代表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选择灵活用工最多的岗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选择将上述岗位外包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39.72%、37.23%和34.27%。
此外,选择在“运营岗”、“技术岗”、“店员岗”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占比也较高,分别达到30.84%、29.91%和25.08%。
由此可见,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存在巨大空间,成为企业服务领域的一个新风口。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让服务业等大量用人企业得以快速崛起,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老龄化等问题都深度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运用。
在201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号召:
“促进零工市场、灵活就业等产业健康发展”
不难发现,国家对于灵活用工发展赋予极高的关注度,整个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向着灵活用工方向转变。
在企业控本发展需求与税收外部大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灵活用工俨然成为常态化趋势,赋能人力形态新变革。
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控制人工成本的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诸如如何保障临时员工权益?
如何在企业转变用工模式节税操作时达到合法合规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
这时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睿驰明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这个领域,我们拥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完备的业务资质,以人力资源服务为入口,能够为有需要的企业主提供多类产品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中,我们还可以专门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状况需求,通过一种新的用工模式,帮助企业解决用人成本、税务优化、票据合规问题,解决有可能因不当避税而出现的涉税风险问题,可实现合法入税,帮助企业实现零风险用工,释放企业过高的税负和人工成本。
最后,节税规划能力正在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少一分是偷逃,多一分又是浪费,如何合理的筹划是每位企业主该好好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