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27条创新举措,58件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案件免于处罚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部门伸出援手。在奉贤区生态环境局的帮助下,从事工业喷涂的上海金石索泰有限公司日前通过了审核、验收,拿到了40余万元的市级财政补贴,成为奉贤区首家拿到清洁生产补贴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企业。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我们将马上用于废气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未来才能健康发展下去。”企业负责人坦言,这让他彻底改变了此前认为生态环境部门“只会管”的印象。
从以监管为主到“放管服”并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这样的转变正越来越多。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创新生态环保举措更大力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7条支持稳就业促发展的举措,以腾挪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压缩清除审批“重复项”
短期内要增加600张床位!今年1月24日,上海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床位要临时由300张扩建至900张。如果按照常规环评手续,从编制环评、公众参与、技术评估,再到环评审批,大约需要半年。
形势紧迫,上海果断优化环评审批方式,明确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和上海认定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实验等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三类项目”)的临时性新、改、扩建或转产,可以豁免环评手续。对疫情结束后仍需使用的上述临时性项目,可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或先开工后补办环评手续。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A3应急病房 海沙尔 摄
据统计,疫情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139个三类项目实施了环评豁免。
随着复工复产全面推开,在过去试点的基础上,上海进一步扩大环评豁免和环评告知承诺实施范围。
从3月20日起的半年内,对有助疫情防控、保障民生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以及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等10个行业的30类项目豁免环评手续。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等与民生相关的17个行业的44类项目,也进行审批简化,纳入本市环评告知承诺实施范围。
从法定20个工作日的审批、公示时限,到申报当天就拿到环评批文,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环评告知承诺举措的受益者。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该公司临时扩建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要转为长期项目。闵行区生态环境局为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从企业申报到出具环评审批意见仅耗时1个小时,确保其年产的1400万人份体外检测试剂盒和1000万人份核酸提取试剂可以快速投入国内外市场。
疫情以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510个项目实施了环评告知承诺,占到全市环评审批总量的三成,加速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专业实验室、研发基地等项目的复工复产。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成为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证企业 沈阳 摄
除了审批加速,一些审批环节中的“重复项”也被压缩和清除。
近日,张江高科技园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新片区等20余个区域被列为试点区域,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
这些区域内,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无需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项目环评可与规划环评共享环境数据,规划环评中监测数据可用于具体建设项目评价。
“试点让一大批建设项目节省了时间和开支。”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往建设项目要请第三方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从编制环境监测方案到实施现场监测,再到出分析、评价,一般需要一到两个月,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联动区域“共享”现有的规划环评监测数据和区域环境监测结论后,建设项目可以更高效地申办环评,加速落地。
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年底竣工 海沙尔 摄
不挫伤疏忽者的积极性
抓住市场机遇,一批创业者敢于在疫情期间逆势而起。
今年5月,上海新设企业达37539户,同比增长19.1%,平均每天有近2000户企业在上海诞生。但有不少创业者缺乏经验,无意中触犯了法律法规,很可能被罚款和诚信记录的双重打击所扼杀。
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窗口申办证照 陈玺撼 摄
上海在生态环境领域深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出台了上海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首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明确涉及建设项目、大气、固体废物、噪声、环境管理等5个生态环境领域的11种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如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将不予行政处罚。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在“放”上面做文章,更要思考如何“管”。
“通过精准治理,不错放任何一个失信者,也不挫伤任何一个愿意守信却一时疏忽者继续发展的积极性。”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免罚清单”是上海生态环境部门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明确免罚的11种轻微违法行为基本涵盖了生态环境执法行政处罚中各方比较关注的问题,给行政相对人一定的容错空间,有利于上海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也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助力复产复工。
执法人员在上海高中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涂装车间内堆放有喷好漆的成品,自然晾干过程中产生了挥发性有机物,属于没有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活动。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该企业因为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违法行为,拟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9万元。
让企业负责人胡照国没想到的是,罚单迟迟没下来,等来的却是一纸免罚通知书。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免罚清单”,认定该企业相关违法行为属于首次被发现,当场整改,且已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不予行政处罚。
对于不予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监管部门除了责令改正外,还对其开展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让他们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正,以免再明知故犯。如果发现曾被免罚的经营者“明知再犯”,监管部门将从严从重查处。
胡照国表示,疫情期间,生意很难做,因为首次非主观犯错,就要被罚将近10万元。执法部门的“宽恕”给了希望,让他们更能发自内心地尊重、遵行法律。
来自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免罚清单”发布以来,截至7月,全市共有58件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案件被核准“免罚”,免罚金额共计至少79.6万元。
8月31日,上海市区蓝天白云为伴 孟雨涵 摄
作者:陈玺撼
来源:上观新闻
相关阅读
一图读懂 | 《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创新生态环保举措更大力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