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决战“疫”守“沪”!上海生态环保铁军坚守疫情防护一线

上海环境 2022-06-06

三月的上海,春味儿已然有了八分,清雅的白玉兰从容地挂上了枝头,欣然开放的樱花、郁金香正等待着与市民们每年一度的“亲密接触”。然而,近日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倒春寒”迟滞了人们奔向春天的脚步。眼看着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数字还在增加,听闻不远处小区已经封闭管理,还不时有一些小道消息……市民们难免产生了些紧张和担心。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在全民众志成城抗“疫”的重要时刻。一直默默奋斗、致力于建设美好生态之城的上海生态环保铁军,挺身而出、冲锋向前,以过硬的专业素养为人民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同时,他们还毅然走到居民群众中间,与大家一道与时间赛跑,冲破病毒带来的一切阻碍,迎接胜利后繁花似锦的春天。


守好阵地切断病毒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应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3月11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提出,各级要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以及上海市疫情防控等有关要求,密切关注近期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


 会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疫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切实做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100%全落实。


 在此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分赴一线,检查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和医疗污水管控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到上海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嘉定基地,查看收运人员临时居住场所和医废焚烧处置设施运行情况并召开专题会研究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的具体工作举措。



 副局长罗海林到嘉定区陈家山大型集中隔离点查看了医疗废物贮存场所,详细了解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的情况,随后慰问了奋战在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线的干部职工,并现场检查了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运行情况。



 副局长汤臣栋专程到闵行区、徐汇区对隔离点医疗废物收运暂存场所、疫情隔离点和涉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工作进行现场检查。



 与此同步,各区生态环境部门迅速联系相关收运处置单位,统筹谋划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收运处置能力,同时加强与卫生健康、绿化市容、水务、民政等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和分工,切实做好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和医疗污水处理。


末端落实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面对隔离点生活垃圾突增、医废收运压力空前的形势,上海市医废集中处置设施“一北一南一岛”布局正充分发挥作用。


 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已形成联防联控“一盘棋”的工作合力,保障全市医废及时、安全、高效处置。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下,负责全市医废集中处置的上海环境集团已与各区相关政府部门畅通信息,动态调整手势和口径,全力以赴做好全市6700余家各类医疗机构、2家定点医院、75个集中隔离点垃圾暂存场所、10个港口集中居住点直运点以及国际航行船舶垃圾的保障任务。



 据了解,为全面确保疫情期间各项工作不断不乱,高效运转,上海环境集团于3月11日正式启动医疗废物二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公司党总支发布致全体党员抗击疫情的倡议书,81名党员庄重递交请战书,28名团员青年组建的“疫情防控医废应急青年突击队”再次出征,日夜坚守医废收运第一线,截至3月14日已累计应急处置医疗废物637吨。



 上海环境集团副总裁李传华介绍,为确保医废收运队伍持续战斗,在上海城投集团支持下,上海环境集团积极探索“双闭环”管理。一是对收运人员闭环管理,快速制定《医疗废物应急保障人员集中居住工作方案》,细化明确风险管理、健康监测、保障措施,自3月12日起,已在嘉定基地、老港基地、长宁区虹桥办公点、浦东祝桥酒店等落实集中居住763人,结合医废收运处实际,动态调整居住点和人员数量,有效降低封控风险。二是医疗废物闭环处置。随着封控小区的增加,隔离点生活垃圾持续保持高位,呈爆发式增长。固处公司持续优化“白+黑”分级分类模式,持续做到服务、收运精细化,按照要求对隔离点生活垃圾进行动态清零,确保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无死角、零疏漏、全防控。




奔赴前线在志愿者岗位上书写拳拳爱民之情

 “希望明天能回家睡……”这是嘉定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的管擎宇晚上十点钟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配图是办公室拐角的一张地铺,虽然只是晚上睡觉前的小小“委屈”,第二天她还是会身穿防护服坚定地走上岗位。


 在家里,她是妈妈疼爱的女儿,也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妈妈,从小没受过多少苦的她,在这次疫情中,却毅然顶起了“铁军”这个称号,主动申请到社区一线去当志愿者。从一大早开始,晚上很晚才能回办公室休息,中间除了吃饭能坐下休息一会儿,一直要在开展社区组织核酸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


 “最大的愿望是疫情早点过去,能回家带孩子睡个好觉……”管擎宇告诉记者,辛苦是肯定的,但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生态环保铁军就要拿出铁的意志、铁的担当,当然还要有“铁脚板”。


 管擎宇其实只是诸多上海生态环保铁军走到群众中间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普通例子,在上海各个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好的,明白,马上出发。”松江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接到参加志愿服务任务是在前几天的深夜,他们被电话叫醒后,都是这样的回答。30分钟内,队伍已完成集结。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红英带领包括党组班子成员在内的142人次的队伍进驻了街镇,开启了不分昼夜地支援抗疫之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徐汇区生态环境局的志愿者们迅速奔赴各个疫情防控点位,协助社区共同做好核酸检测,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全力配合做好点位搭设、秩序维护、消毒保洁等工作。从清晨到深夜,每一位志愿者都坚守到最后一刻,全面清理场地并消杀,为抗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金山区生态环境局,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突击志愿者队伍共33人,平均年龄33岁,有的是新入职的青年团员,有的是入党积极分子,有的是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而他们在志愿者岗位上将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和无所畏惧的铁军精神深度诠释。


 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党员汤靖路表示,突如其来的这波疫情让我们空前的团结,奉献着看似微薄却又伟大的力量,汇聚起同一个信念:为战胜无情的疫情。奉献,是因为热爱这个城市,付出,是因为我们是生态环保铁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战士,每一个人都觉得义不容辞,每一个人都是志愿者。


作者:丁波 蔡新华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乔佳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