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善炯:虚怀若谷的科学家

2016-08-04 校团学新媒体中心 西大团学小微


  沈善炯,男,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1917年出生于江苏吴江。1938年借读于广西大学农学院。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47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他提出了提高金霉素产量的理论,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英、意之后第四个能生产金霉素的国家;在固氮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90高龄的沈善炯院士身体硬朗,思维清晰。走进沈老家的客厅,门两边的墙上分别悬挂着沈老自己的照片和恩师张景钺的照片,门对面的钢琴上放着远在美国的孙子、孙女的相片,门的一侧墙壁上有沈老自题诗的山水画,落款是沈老的号“澄墟村人”,澄墟村正是沈老的家乡。

沈善炯出生于江苏吴江农村一个小学教员家庭,7岁时入私塾.8岁以后先后就读于泰来桥初级小学和同里高级小学。1931年,14岁的沈善炯进入县城吴江中学读书。吴江中学学风淳朴,校长开明爱国,对青年们“努力读书,不忘救国”的勉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学农,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农业学校。毕业后经父母同意,靠各方借贷和出卖田地考入学费低廉的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学习。

沈老拿出他的回忆录自传《我的科学生涯》与我们分享,他把书翻到回忆母校广西大学那几页,侃侃而谈,感情丰沛,时而放亮眼睛描述,时而闭上双眸遐想,甚至激动落泪。听着沈老的讲述,我们不禁被沈老那深沉厚重的母校情所深深打动


忆西大:走向科学的起点


1937年“八·一三事件”瀑发后,沈善炯未随学校西迁,只身流亡到武汉,在武汉看到教育部对战区学生登记去后方学校借读的通告,鉴于同乡马应朋在广西,于是就登记到广西大学农学院借读。

“当时我并不抱什么希望啊”,沈老感叹道,“哪里知道正是这个机遇使我在流亡中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去处——广西大学,这个去处对我今后的科学生涯多么关键啊!”沈老还回忆起他在广西境内看到竖起的一块醒目的横牌,上面写着:“建设广西、复兴中国”。沈老不禁感慨:“在流亡途中,看到这个牌子,精神真是为之一振!”



  其时广西大学农学院设在柳州沙塘,设有农艺系、病虫害系、畜牧系和森林系,教授大部分来自北平大学农学院,不少人曾出洋留学,如生物学家汪厥明、昆虫学教授易希陶、作物栽培学教授程侃声、细胞遗传学教授于景让均留学日本,植物学教授兼广西植物研究所所长张肇骞留学英国。

  求学期间,在张肇骞教授的影响下,沈善炯对植物学产生了兴趣,常向张肇骞求教。张肇骞知道沈善炯流亡在外生活困苦,时常邀请沈善炯到家中作客。师母桂秉镛常常向沈善炯谈起一些中国生物学界前辈如秉志、胡先骕先生的治学和为人。

在张肇骞的栽培和影响下,沈善炯树立了从事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研究的志向。但是广西大学农学院当时并没有设置相关科系,张肇骞教授不久后也调任离开西大,临行前他写信给昆明西南联大生物系教授张景钺引荐爱徒,于是沈善炯于1939年转学西南联大生物系。

  沈老在《我的科学生涯》回忆录中写道:“广西是收养我这流亡学生的地方,也是我进入大学之门走向科学的起点。当我离开广西大学去云南的途中,我思念不止,犹似我第二次离开故乡。”因为有了广西大学,让沈善炯如此倾心,也正是在广西大学,沈善炯开始迈入科学的殿堂

述生平:至死不渝的爱国心

  1945年经张景钺介绍到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随张景钺到北京大学植物系工作并担任研究助教,1947年沈善炯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奖学金赴美留学,专修生物化学遗传学,辅修有机化学。

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是分子生物学的摇篮,云集着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在浓厚的学术空气下,沈善炯孜孜不倦,学海泛舟。他于19506月获得博士学位,经导师介绍去威斯康星大学生化系当博士后研究员,已经预订好了火车票。不料就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爱国学者纷纷要求回国,沈善炯不顾许多老师和同事的劝说,毅然辞去工作,决定返回祖国,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831日,沈善炯和研究核物理的赵忠尧教授、研究流体力学的罗时钧一起,搭乘“威尔逊”号轮船取道香港回国。912日清晨,轮船到达日本横滨港,三人意外遭到驻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的搜查,并先后被拘留在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横滨办事处,东京中野美国第八陆军监狱及拘禁日本战犯的巢鸭监狱。拘留他们的是麦克阿瑟的美国占领军,罪名是“携带了有关国防秘密的材料”。

审讯期间,监狱当局经常问他们:“为什么要回中国去?”得到的答复永远是理直气壮:“中国是我的祖国,为什么不能回去?”

11月初,三人被转送到东京麻布区的“中国驻日代表团”驻地,即当时国民党驻日“大使馆”软禁。一天早晨,“代表团”有关人员找他们谈话,说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已从台湾发来电报,聘请他们三人为台湾大学教授。对此,三人都予以拒绝。

由于美军抓不到他们犯法的任何证据,同时又接到国内外友好人士的一再抗议,美国当局只好于19501115日将他们释放。1128日,沈善炯一行三人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沈善炯听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植物生理研究室工作,希望能够发挥所长报效祖国。

终无悔:献身科学的院士风范


50年代初期,中国几经战乱,百废待兴。当时,我国的抗生素工业几乎空白,有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还限制对我国的出口。为了摆脱医药工业的困难局面,我国必须自力更生发展抗生素生产,这是一项急迫的国家任务。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医药工业研究所、抗生素生产单位等在上海成立了抗生素工作委员会,沈善炯所在的植物生理研究室扩建为植物生理研究所,他任微生物生理组组长,从事抗生素的研究。抗生素研究并非沈善炯的专长,但是,沈善炯深知祖国的需要,毅然决定改行,投身于新的科学领域,并创造出非凡的成绩。

  沈善炯主要承担研究金霉素和链霉素的生物合成。他有关金霉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的相关理论经证实在学术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价值,1955年此项成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成果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评奖,定名中国科学院奖,后改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沈善炯师生在链霉菌研究中的发现,为日本SANMATSU KOGYO公司所应用,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从而获得很大利润。该公司在获得专利后,特派人到中国来向沈善炯致谢;他们师生在苏联布朗斯坦实验室研究细菌的氮代谢时的相关发现,引起国外生物化学家的注意,认为在生物演化上有重要的意义;他们在研究细菌的糖代谢时的新发现比英国科学工作者的同一发现早了六年……

  当沈善炯回忆半个世纪前这段抗生素研究时的情景,不甚感慨:从事此项工作的不少科学家抛弃了个人的志趣,毫无怨言,也不计较待遇得失。科学界和工业界,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能非常有效地在一起工作,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正是在这种和谐宽松和相互严格要求的气氛下,短时间内就自主生产出了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一批抗生素,有些甚至已超过苏联。

在“文革”中,沈善炯多次受到非难,忍受着巨大的侮辱和困扰,但沈善炯始终坚守岗位,从来没有放弃科学研究,在科研中他能够获得心灵的安宁,是科研事业支持他度过那段艰难岁月。1978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被确定为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春天终于到来。沈善炯重新获得了人身和学术的自由,他满怀着报国的希望,从抗生素研究回到他的本行,重新开始他脱离了二十多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这时他已经61岁。

然而,二十多年来遗传学研究发展得如此之快,令沈善炯不知该从何入手。他感觉自己像门外汉,一切从零开始。凭着对遗传学的热爱和执著追求,他每天边在图书馆里查阅荒废了多年的遗传学文献,边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做实验。根据原有微生物遗传学基础,沈善炯选择了固氮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他的刻苦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折服了一批在他周围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以沈老为师,认真向他求教,并协助他做科学实验。

沈善炯的不懈努力,为他和祖国赢得了辉煌的成果和荣誉,以下所列仅为窥豹一斑:

1977年,用英文撰写的《克氏肺炎直菌固氮稭遗传学分析》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国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篇论文意味着遗传学在中国学术界的复苏。

1978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举行的《基因,细胞和行为》学术会议上,应邀做了关于固氮基因的报告。

1979年,在自生固氮细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81年,获美国南加州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协会碌碡发的杰出贡献奖。

1985年,在第六届国际固氮会议上应邀做报告,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他的实验室被认为是研究固氮基因分子遗传学的国际研究中心之一。

1986年,获美国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授予的杰出访问科学家称号。

199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颁发的杰出校友奖。

1997年,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回首漫长的人生道路,虽然不乏曲折坎坷,但沈老无怨无悔,他为自己选择献身科学、为祖国服务感到欣慰。有着深厚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沈老还专门写了一首词作为自己的人生写照:

白蚬江头,人犬奔逐,当风和日丽,儿时嬉作演兵场。鲈乡亭畔,弦歌起伏,待苍艳月夜,少年好读雅人诗。


告晚辈:启迪心智的院士语录


沈老说影响了自己一生的是胡适留学美国前给他的三句忠告:

“说话要有根据,没有根据不要讲。”

“你自己要有自己的看法。”

“要做一个普通的人。”

胡适的这三句箴言,沈老铭记一生,也受益一生。与沈老聊天,短短两个小时,院士风采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沈老对人生、对科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口生华章,魅力非凡。这些见解凝结了沈老90年的风雨历练和生活积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人生的升华,听来受益匪浅。现在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人,要听你欢喜听的话,也要听你不欢喜听的话。”

1931年到1937年,如果谁能够救我们中国,救我们中国人,谁就是我们的大恩人,这一点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才能感受到。”

“个人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只要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我们就没有什么抱怨。”

“年轻人对待科学,不要浮躁,谦虚一点好。”

“从不时髦的东西中发现更时髦的东西,那才是科学。”

“科学不能跟着时髦走。”

“要从长期的艰苦科研活动中发现、寻找。”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探知未知的基础。”

念书是手估,目的是探索未知。现在很多年轻人,把手段和目的颠倒了,这可不行。”

“我的国家变好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学生启发老师,学生是对老师能力最好的判断。”

“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付出,而不是对社会的索取。”

“基础研究是世界性的,只承认首创,只有第一。没有什么国内先进,国内第一。优秀的工作一定会赢得国际的公认。”

“应以科学家的良心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值得那些普通人民群众对我的推崇?”

从沈老家出来,在单元一楼的台阶上,九只毛色相似姿态各异的猫组成一幅美丽的“群雕”,我们都被这“群雕”震惊了。虽然猫可能不是沈老所养,但我们却想借着猫在“耄耋”中长寿之意,祝愿沈老健康长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整理于《桃李风华》

见习编辑:梁舒婷

审核:罗媛元


精彩回顾
全世界我只服他们——中国第一男团
区优秀毕业生 | 邓汝宇: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1分30秒,告诉你“我是谁”

《pokemon go》在西大

团子快讯 | 你的录取通知书上路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