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云榜 | 魏涛:给一亿非洲人民生活“加勺糖”


今天,西大又有一位厉害的师兄红了!

他从事的是一项甜蜜的事业。

他肩负重任,又是科班出身,为不辱使命。

他为那片土地付出太多太多。

 


中央电视台2套财经频道国际财经报道栏目《我与“一带一路”:埃塞俄比亚糖厂——给一亿非洲人民生活“加勺糖”》专题片中,报道了我校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制糖工程专业2008届硕士毕业生魏涛在异国他乡建设糖厂的事迹。


由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农业和工业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埃塞俄比亚普通消费者的饮食结构相对单一,吃糖是当地人补充能量的最便捷途径。

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埃塞俄比亚政府近年来多次举办糖厂建设招标活动,来自中国的国投中成集团以高效的施工速度和优质的运营管理脱颖而出,承担起了为埃塞俄比亚建造糖厂,为每一个埃塞俄比亚人早餐都能吃上糖的重任。

魏涛就是这个项目的经理,他亲身经历了糖厂的咨询、施工、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 

 


糖厂所在的奥莫河谷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九百公里,沿途要穿越东非大裂谷,途径多个原始部落,被誉为非洲最不发达的地区。项目建设环境恶劣,生活和生产物资全靠运输补给,开展工作实属不易。



魏涛说道:“去年旱季,两个部落在营区附近发生枪战,激烈时在夜间都能听到枪声。在这里过往车辆被劫、物资被抢不是新鲜事。”

在项目建设环境恶劣、部落冲突和物资被劫之下,他们还面临着流行病的肆虐。

 “施工高峰期,每周都有几十人得疟疾。”魏涛如是说。


此外,思乡之苦也常常困扰着魏涛。多年生活在异国他乡,魏涛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的妻儿。园区信号微弱,他要驱车5公里到附近的山上才能打电话。 

 


面对诸多困难险阻,魏涛也曾犹豫,也曾想要放弃,但放眼望去,偌大的园区,他是唯一一个制糖专业科班出身的施工管理人,不想辜负团队对他的期待,更不愿被当地人和国际合作方看低中国制作的品质。

于是,魏涛和同事们咬紧牙关,众志成城,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完成了两座糖厂的建设。投产后,两厂的日均处理甘蔗能力合计24000吨,年产食糖超过50万吨,产能基本可以保证让每个埃塞俄比亚人每天的早餐里都能吃上一勺食糖。此外,还为当地带去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负责糖厂的建设施工之外,魏涛还深入参与了对当地人的技能培训。几年下来,魏涛多了一个昵称:“魏糖糖,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人。

 


魏涛说:“我们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培训,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成为熟练工种,待遇也会相应提高。目前我们已经培训了500人次以上的技术工人。”

除了就业机会,糖厂承担起不少当地的社会和社区责任。在过去,当地人只能就近使用河水。饮水卫生问题是巨大的安全隐患,而看病就更麻烦了。就诊人员需步行十公里路,到邻近的市才有诊所看病。这些问题在糖厂落成后都迎刃而解。埃塞俄比亚,一个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走出内战阴霾,21世纪初才开始建设经济的非洲大国。如今在国际投资,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诸多项目的扶助下,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那里工作生活的几年间,魏涛自豪地见证了中国企业建设的埃塞俄比亚非洲第一大水坝,第一条轻轨,第一条标准铁路和众多基础设施。

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参与者与建设者,魏涛希望所有糖厂工作人员这些年的付出能够为埃塞俄比亚的未来播撒下甜蜜的种子。

  


团子君还了解到我校轻工学院的制糖工程作为我校的一个特色优势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制糖工业的专业人才,其中也有一批校友目前在非洲、东南亚创办糖厂,支持援建。广大校友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为祖国献力,为学校争荣誉,团子君不禁为他们点赞,只想说,厉害了,我的西大!


  


导航图制图:杨雷

图片:中央电视台2套财经频道视频截图 搜狐网

文案:广西大学官网

中央电视台2套财经频道 曾文琪

编审:苏小容



精彩回顾

厉害了,我的西大 | 郑皆连院士:碧水青山架飞虹

英雄令丨广西大学9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缺你不可!

能量收集 | 西大森林种树攻略

蝉鸣六月,团子君带你荷游西大

专访 | 杨雅兰: 做一件能让别人记住我的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