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学院学生专访丨听听他们艺术路上的初心

校团学新媒体中心 西大团学小微 2020-09-01


“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习近平


或许在我们大多数学生眼中,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或可引吭高歌,或可翩翩起舞,或可抚琴奏乐,或可画笔生辉…… 他们似乎总是以优雅、光鲜、靓丽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好奇他们的另一面?那么不如一起来听听他们关于艺术的追求,关于艺术的初心。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切实发挥艺术实践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中的作用,将艺术实践变成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艺术学院举办“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的艺术实践分享会。


在分享会上,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彩车游行的5位同学、参与自治区宣传部策划的大型音乐剧《血色湘江》演出的6位同学、代表广西参加国家舞蹈大奖“荷花奖”终评的《田间·斗笠》参演师生分别做了分享交流,讲述他们在实践中的艺术初心。


△彩车游行节目分享会现场


△《血战湘江》艺术实践分享会现场


△《田间·斗笠》艺术实践分享会现场



彩车游行


背景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艺术学院学生韦丽艳、李亚楠、任丽洁、解易力静、刘欣怡参加彩车游行环节。


△艺术学院参与彩车游行的“五朵金花”


“看视频和在现场是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彩车上我们可以听到周围群众的欢呼声,是切身体会到的。那时就觉得这就是国家的壮丽山河,是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镜头给到的那短短十几秒的时间

是所有工作人员长达已久的准备



国庆当天,“壮美广西”彩车从东长安街驶到西长安街,19名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在彩车上随歌起舞,展现广西风采。彩车演员中有5位是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舞蹈学161班的韦丽艳在壮美广西彩车上扮演“刘三姐”。回想起从角色遴选到真正演出的这段经历,她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们所有人真的为这一幕付出了很多很多。” 


△彩车上的“刘三姐”与“阿牛哥”


当彩车演员的招募通知到校,韦丽艳就主动报名,通过四层遴选,经历了约三个月的训练,提前半个月前往北京。


和韦丽艳一样来到广西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群艺馆”)面对更严格选拔的,还有来自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等区内高校的学子,他们在这里要面对体态、舞蹈、上镜表现等的综合考验。在群艺馆的第二轮遴选中,舞蹈老师展示一些带有壮族韵律的舞蹈后,他们要进行轮排模仿,“准确来说,我们每个人只能完整地看完一遍老师的演示,就要开始进行模仿。”韦丽艳说,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被选上,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被刷下来,心情很忐忑。” 


但尽管通过层层遴选,进入到了排练阶段,也还是有被刷下来的可能。“老师觉得你不适合这套衣服、诠释不好这个角色,那就可能会被替换掉。”韦丽艳说道。


演员在彩车上扮演的角色一直到他们启程到达北京的当晚才真正确定下来,而韦丽艳一直扮演的都是“刘三姐”这个角色。“刘三姐”是一个经典的壮族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那时就感到压力很大。”她坦言,“这次表演是机遇也是挑战,感谢这样一个机会。


由于签了保密协议,韦丽艳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只知道他们去了北京训练,并不知道他们具体的角色和任务。


△平时训练


来到北京后的全要素彩排,一般都在晚上进行,“早出晚归”“晚出早归”他们都有经历。


彩排中他们不能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只能在等待中听候调动——随时处在待命的状态。因为身着的服装太过复杂,排练地点的洗手间又很紧张,韦丽艳表示那时候自己水也不敢多喝一口,生怕一不留神彩车就突然开走了。


10月1日当天,韦丽艳他们凌晨两三时起床化妆,早晨五时前往安检地点,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她原本应好好休息,但她由于太激动一直没睡着,“这段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尽管没休息好但我也很精神。


演员就位,彩车启动,从东长安街到西长安街,在观众的视线范围内,他们都要保持着最完美的状态,由于长时间的保持微笑,他们的脸甚至会笑到僵硬。



△演员合影


当“壮美广西”彩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展示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采,电视转播的镜头只有十几秒,但他们付出的是百倍时间的准备和努力。


在训练阶段,他们进行了礼仪、形态、多民族舞蹈等的培训,尽管最终呈现出来的镜头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全部展现,但他们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只为展现最好的一面。回想起这段经历,韦丽艳表示,困难很多,但是都能一一克服,“当一个困难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坚持克服了,心里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不管完成结果的好与坏,我都完成了。



音乐剧《血色湘江》



背景

为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排演的2019年精品剧目——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今年7月正式开排。《血色湘江》是以1934年发生在桂北地区的湘江战役为背景的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剧。艺术学院学生黄兴、邓鑫晨、杨鹏、鲁昭、陆军宏、邓万利参演了此部音乐剧。


△音乐剧《血战湘江》剧照


“《血战湘江》这部音乐剧能很容易的调动情感,让人代入剧情。这段经历让我们体会到,相比于革命先辈流血牺牲的奋斗,我们在排练和演出中遇到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台上的完美呈现

台下的千锤百炼



“我们所有的演员都是尽职尽责的,虽然累,但只要一上台就会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音乐剧《血战湘江》7月份开始联排,9月底正式演出,在这段时间里,艺术学院六位同学一直都在过着封闭式联排生活。


三个月的联排时间很紧,要克服的困难却很多。


六人所学专业为均为声乐,而在剧中,他们不仅要唱还要演。为了更好地演出剧中红军战士强渡湘江、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正式联排前,他们还进行了半个月的军训:军姿、军容、敬礼、体能训练等。有时候体能训练就在早上,在完成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训练项目后,他们就要立刻投入到戏剧排练中。


黄兴、邓鑫晨、鲁昭、杨鹏四人都为男高音声部,表演曲子一发下来,他们就要在平日训练中“见缝插针”、加紧学习:“这部剧是不可能等每个人都练习完毕才开始排练的,我们不能拖慢大家的进度。”当排练初期他们唱得不好或是懈怠时,声乐老师就会对他们稍加严厉,但他们无人抱怨,而是对每个声部都力求完美,“我们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艺术的,唱得好就是好,而这部剧又是以精品项目立项,我们更应严格对待。”


“排练初期压力非常大,就像导演说的,我们都是在为对方演戏,就怕自己的一个小小失误就会造成舞台失误。”在台上,他们的眼睛要时刻观察着四面八方:看指挥、看角色演员调度、看观众…… 为防止“出戏”,他们在演出结束后都会找到排练视频,盯着自己的部分,反复地看,总结不足。


带妆彩排的时候,往脸上糊上蜂蜜、阿胶做的“血浆”是常事,沾着“血浆”的手还得紧握住道具,很黏,但到后来他们也慢慢习惯了。


考虑到表演时观众的反应和气氛:观众的反应热烈,那么最后指挥的指挥棒不落下,他们的声音也就不能停,这对他们的现场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彩排和演出他们都严格要求自己,现场收声,而不用录音。“这也是舞台的魅力吧,每一场都不一样。”他们表示。


△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指挥在给合唱队员进行音乐作业


紧锣密鼓的排练之余,他们还得时刻担心是否会被“刷”下来。


“很紧张!真的是提心吊胆。”“随时都有可能要走,天天都担心被筛选掉。”他们坦言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导演突然让演员们集中,每到这时他们就会在心里默念:“来了来了,又要来挑人了。”然后站得笔直,生怕下一秒自己就会被刷下来。


他们笑称联排的这段时光为“不见天日”:早上8时一辆大巴车把他们送至排练地点,晚上11时他们就顶着漆黑天色返回酒店,期间他们几乎一直都待在剧院中。对于他们来说,午休的时间是“随机待定”,困了就直接躺在地板上,“真的就像刚打完仗回来的士兵一样。”鲁昭形容;而起床的闹钟则是导演宣布排练继续的声音,“刚醒来迷迷糊糊的,就要开始拿着枪做动作了。”


△排练间隙,演员们席地而睡


排练会“咬文嚼字”的“改”,也会“大刀阔斧”的“删”。


第一场正式演出是在9月28日,可直到演出前几天,剧本才真正确定下来。


一场演出的完美呈现需要演员、灯光、音响等的协力配合,这对于演员而言,一个动作往往就要重复许多次。唱词和台词也在排练中不停地改动,有时候就一个字,只要不符合当时情境,那就得改动。


除此之外,好不容易排练完毕的动作,也会有被“砍掉”的可能。按照最初的剧本,尾声原本是一个大合唱,邓鑫晨等合唱演员们已经练习了十几天,好不容易完成排练,结果只完整地唱了一遍,合唱就被“砍掉”了,替换成交响乐演奏。“还是整部剧最难的一首歌,后来我们就全变成了‘雕塑’——幕布没落底,我们就要保持定格动作,连眼神都不能动。”邓鑫晨说。但他们随即也补充道:“我们都是以最专业的态度去面对的,刚开始会难过,但转念一想这都是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台效果。



△排练剧照


9月28日起,音乐剧《血战湘江》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连演三天,场场座无虚席。


这也是黄兴、邓鑫晨、鲁昭、杨鹏四人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演出,从前他们都只是扮演着“观众”的角色,“买票都还只能买到三四层的位置,如今就是我们在舞台上了。”他们笑着打趣道。黄兴形容这部剧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从无到有,从排练的“抠”细节到最后的完美呈现,这是全体工作人员努力的结果,对他们自身而言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有幸能和这么多业内专家、老师以及优秀的学子学习交流,感谢这次机会。”


回想起首演当天,艺术学院声乐指导老师田昀艳特意从泰国赶回,学院领导和老师也到场观看他们的演出,这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和肯定。“每场演出我们都竭尽全力,以百分百的能量释放。指挥看着观众的掌声未落,我们也要一直保持着我们的高音。”


黄兴和邓鑫晨表示:“我们最感谢的就是我们的田昀艳老师,当我们在曲目的演唱上遇到了困难,第一时间就会向田老师请教,田老师也会认真地跟我们讲解演唱的技巧和歌唱内容的表达,这让我们在排练期间,对歌曲的处理更加有信心。


接下来的时间,音乐剧《血战湘江》可能还会前往桂林甚至是北京进行巡演,剧本或许还会随之改动,当谈及是否会继续参演时,他们的回答很坚定:会,只要剧组把我们召集回去,我们就能立刻适应,马上就能进入状态。




《田间·斗笠》


背景

2019年8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由艺术学院王瑞和付燕老师原创的群舞作品《田间·斗笠》入围终评,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入选的作品,与来自全国各专业院团、院校的51个优秀节目同台演出。《田间·斗笠》主要表现了在美丽的壮乡梯田间一群群淳朴勤劳的壮族女人,同时也承载着壮族女人们对大地母亲的热爱。


△《田间·斗笠》剧照
要想更好地传达舞蹈感情

就要亲身体验真实生活



排练通知是在比赛前一个月下发的。第一批演员是15级舞蹈系的学生,至今已换了六批演员。


7月份接到排练通知就意味着他们要牺牲暑期的部分时间进行训练。南宁的夏日,阳光灼灼且闷热干燥,在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旅游享受的时候,他们得待在没有空调的舞房里进行排练。由于暑假排练时练舞房正进行着装修,他们只能在“小舞房”进行练习,甚至在后期,为了排练完整队形,他们还要和老师一起动手打扫装修过后已满是灰尘的大舞房;因为没有空调,他们常常在跳完一遍舞蹈动作后,就已经大汗淋漓。


上午、下午、晚上,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进行着日常排练。老师会以严格的标准要求他们动作的方向、角度、感觉等,但也会和大家开玩笑以此放松心情。“舞蹈老师会看得很仔细。”演员之一的陈赛璐说,“但排练过程中的气氛是愉快而又严肃的。”


整个排练过程中,老师都全程陪伴着他们。


《田间·斗笠》这部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一群群淳朴勤劳的壮族女人清晨而出,日落而归,在农忙时节辛勤耕作的场景。为了能让演员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以更生动的表演状态亮相“荷花奖”,作品原创者之一的王瑞老师就亲自带着他们到西大农学院试实验田,真正体验了一次“插秧生活”。


“刚开始我们还很期待、兴奋的,可到了田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插秧劳作的辛苦。”陈赛璐表示,“但我们也在稻田里找到了舞蹈的内涵。


△演员们在稻田里体验插秧劳作


“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入围荷花奖名单时,心情非常激动。之后接到了排练通知,要去参加比赛,心情更是难以言喻,既激动又紧张,能够参加代表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专家奖的中国舞蹈‘荷花奖’是一种莫大的荣幸。”陈赛璐说。




艺术路上,不只有镜头前的鲜花与掌声,还有落幕后的困难与积淀。这条充满梦想与追求的艺术路上啊,我们听见了这些艺术学子们的初心故事。




公众号改版后,把团子君设为星标,才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图片丨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受访者

文案丨陈思萌

编辑 | 贾荣豪 罗允燕

审核 | 陈思禹 欧阳雨田


更 多 精 彩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