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③| 每天坚持这样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本次解读的是《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第14-20条。
(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心态平和 乐观生活
人的健康和疾病除了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居处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有关外,还与精神和心理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篇《素问·上古天真论》,它明确提出了养生的目标是“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体强谓之健,心宁谓之康”,只有达到形神互养,身心俱健,才是真正健康的个体,才有可能实现长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如果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其中,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四种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因此,中医主张调和七情,平和心态。平时做到和喜怒、去忧悲、节思虑、防惊恐。
起居有常 顺应自然
人们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从医学的角度而言,早睡早起并不适合所有季节,也不一定有益于健康。
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中医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夏两季应当晚睡早起,秋季必须早睡早起,冬季则应早睡晚起。
春季是阳气生发、万物生长的时节,应当“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通过晨起散步,达到舒缓形体、条畅情志的目的。可以稍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以适应昼长夜短所带来的阴阳消长变化。
进入夏季,阳气极度旺盛,应当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适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使体内阳气不断得以宣泄。
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万物进入成熟、凋零的季节,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脑血栓等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后,因此,秋季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梗死有一定的作用。
冬季阳气潜藏,万物蛰伏,应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冬天自然界阴寒独盛,阳气闭藏,处于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时节,应当早睡晚起,避寒就暖,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
均衡搭配 饮食有节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配制原则。这就说明,我们的日常饮食应该“五谷”“五畜”“五菜”“五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的气血精微,使脾胃行使正常的消化功能,保证机体的健康长寿。
日常饮食的常见搭配原则有三条: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
科学饮食不仅讲究合理搭配、五味调和,更要“饮食有节”。
按照相对规律的时间和进食量来进行,
脾胃就会适应这种进食规律,
提前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
中医还主张三餐的饮食数量和质量要各有区别,具体来说即是“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符合大自然规律。
饭前洗手 饭后漱口
俗话说:“病从口入。”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既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对于预防疾病、维系健康大有益处。
饭前洗手
如果我们用带有大量病菌的手去抓拿食品,手及指甲上的各种病菌就会随食物进入体内,感染上肠炎、痢疾、伤寒、肝炎、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
饭后漱口
如果饭后不能及时漱口、刷牙,时间久了,牙齿间隙中残留的食物就会在口腔内发酵,产生大量的细菌和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齿,导致口腔疾病或牙周炎、龋齿等牙病,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者还可引起全身性疾病。
因此,正确的漱口、刷牙时间应是每次吃完饭后半小时之内,并且最好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下来,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
新媒体编辑:刘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