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名师系列⑥| 范炳华:创新“端口”教学法,女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2017-03-31 郑杭 钱筱玲等 中国中医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他,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25年,他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上推陈出新,创新“端口”教学法,让学习更轻松,教学水平一步一步走向巅峰。

他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范炳华教授。


范炳华,1952年7月生,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省级名中医,全国“大医精诚”优秀医生。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推拿治疗学》主编,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在范炳华心里始终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正是这份执着让他不忘初心,贯彻始终,走过漫漫25年的中医药教育之路。


创新教学 课本教活


在范炳华的教学生涯中,他女儿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坦言正是从女儿的这块“试验田”中,明白作为一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需要技巧与创意的。

    

“我女儿上高中时说,高中期间学的有些知识是初中老师提到过的。虽然当时初中老师说那些都是初中不考的,但是她还是会认真地记下来,恰恰是这样,我女儿觉得学起来更加轻松,也更好掌握。”女儿和他说的这番话,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也可以有所改变。最终,范炳华创新出“端口”教学法。他说,“现在学生上课都是先上基础课再上专业课,我们可以在上基础课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专业知识,就所谓的‘端口’。之后在上专业课时,各个基础课的‘端口’就会相互串联而形成系统性联系,构造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端口’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基础课老师们的点拨和预习,让学生在将来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更为熟悉,在脑海中快速回忆起基础知识。”

    

此外,范炳华认为教书也需要创意,“我们老师上课需要与时俱进,比如说上课如果换一个方式,一开始就把重点提出来,然后围绕这个重点向学生展现内容,即从一个点拓展开,最后再归纳回一个点,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在范炳华眼里没有不成才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和长处,只是缺乏点拨,缺少挖掘,而老师的作用则是负责点拨那些尚缺“悟性”的人,帮助他们成才。知识的传授是无尽的,思想的点拨是终生受益的。“就像一位同学成绩很差,但是足球踢得很棒,这时候不能直接让他放弃足球专心学习,而是应该鼓励并婉转地引导他,如何将对足球的热爱恰当地运用到学习上”,范炳华说的这番话实实在在,也体现了“为师者,当以循循善诱,授以正道”的道理。

    

正是范炳华这份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以及他富有创意的授课技巧,不仅把书教活了,还收获了学生的心。范炳华在2009年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0年被学生投票选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书育人 相辅相成


范炳华


范炳华平时喜欢和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体会中启发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做人。

   

 “我希望自己既教书又育人,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很重要。范炳华认为,“人”字,一撇代表过去,一捺代表未来,不管过去是光环还是挫折,对于现在都是包袱,都要丢掉,需要做的就是写好那一捺,用心地写好自己的未来。

    

相对于结果而言,范炳华更加重视过程。他常常举例给学生,有一位实力强大的皮划艇运动员比赛时,给自己定下了夺三金的目标,于是在第一场比赛过程中,他为了保留体力参加下一场比赛,在比赛最后一桨他处于第一名的时候,他停止用力,让皮划艇自由流向终点,谁知就在这时被反超了,最终第一场比赛无缘金牌,只夺得了银牌。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他还是和自己说非金不可!可因小失误让他最终无缘金牌。

    

范炳华说,过于注重结果,往往会背上包袱,忽略过程,迷失展现自我的最佳机会,因为压力太大了,我们就不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当前的这件事情上,反而做不好。

    

范炳华希望他的学生勇敢地去尝试,不要太计较结果。虽然那个运动员最后没有达到理想的三金夺主,但在努力备战的过程中,仍然让大家在比赛过程中看到了他的实力和潜能,依旧让他自己拥有一份强大无法超越的能力。事在人为,重视过程的人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结果是建立在过程的基础上,若全力以赴,结果必然是最好的。

    

以实例循循善诱,在过程和结果的观察中因人制宜地给以学生鼓励。不论是教书还是育人,范炳华对他的学生可谓是倾囊相授,渴望学生们能够吸收知识并加以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实现他所倡导的“先与师合,再与师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时俱进 独树一帜


范炳华一再强调人一定要有思想,要创新,思维一定要活跃。上课也是一样,需要灵活,不能框死。正因为范炳华的人生态度,才使他有了博采众长,收集并整理长达360分钟的《全国推拿名家手法》视频资料的想法,甚至自编自演120分钟的《自我按摩保健疗法》的视频录像,制作成教学课件,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了完善教学体系,增加教学实践机会,范炳华完善了“晨曦针推医院”的教育和管理机制,使其运营成一个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和管理的推拿手法实践教学场所,有效破解了新校远离教学医院实践难的问题。


范炳华为学生演示推拿手法

    

范炳华认为,一个人一定要赶上潮流,这样思维才会开阔。在信息化的社会,赶上潮流的方式之一便是和年轻人、和学生交朋友,“多和年轻人交流让我不仅可以用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引导,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与时俱进,甚至我还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心理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范炳华说。

    

范炳华认为,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并很好地掌握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推拿手法,虽然在课堂上,同学们已经可以全面了解和学习推拿手法的操作,但是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每次看着同学们高举手机录像的时候,他就在想,为什么不能拍摄自己推拿手法的视频呢?就是这样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让治学严谨、注重实干的范炳华教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从2004年开始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的建设,并在2009年成功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并成为全国同学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正是这样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乎完美地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体现了范炳华时刻紧跟潮流的“时尚感”。

    

范炳华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专注于培养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够从长远角度出发把栽培学生这件事做细做好,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人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 郑杭 钱筱玲 金聪伟


新媒体编辑:刘茜



相关阅读


·教学名师系列⑤| 马烈光:开创中医养生新天地

·教学名师系列④| 范英昌:与时俱进,创新病理教学实践

·教学名师系列③| 研究《金匮要略》近40载,范永升教导学生擅用中医思维但不能泥古

·教学名师系列② | “三路为径”培养中医药综合性人才,施杞自励成为“永久牌养路人”

·教学名师系列① | 中医也能轻松学,许家松“五步模式”把古典医著教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