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校史故事|她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张露萍

2018-01-06 中国人民大学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史」出品



编者按

“圣地巍峨创学宫,峥嵘岁月育英雄”。本期「校史」栏目,将为我们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张露萍的故事。让我们回溯到那个峥嵘的革命年代,去了解她是如何在革命活动的锤炼中,坚定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信念;如何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身份,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如何在隐秘而伟大的战线上始终秉持着陕公的精神,坚守着对革命的信仰。一代英烈,肝胆照人。立石为证,长志艰辛。



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张露萍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团圆山下,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1945年,陕北公学毕业的女学员张露萍在这里英勇就义。历史尘封了38年之久,直至1983年“军统电台案”真相大白,她才和其他六位战友被追认为烈士。息烽葱岭又绿,“张露萍七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依然清晰醒目,张露萍的英魂在此永生。


张露萍七烈士纪念碑



“到延安是为追求真理”


张露萍,原名余薇娜、余家英,学名余硕卿,化名黎琳、余慧琳。1921年出生于北京,1927年回到老家四川崇庆县,1931年在成都念小学。


东北三省失守,平、津沦陷,“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全国上下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成都也不例外。1935年,张露萍以余硕卿的名字考入成都建国中学,随即认识了同窗好友车崇英的父亲——时任中共川西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同志。在车耀先的影响和鼓励下,张露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经常与同学一起到校外参加救亡活动,在街头演唱《五月的鲜花》《流亡三部曲》等救亡歌曲。初二时,张露萍转入成都蜀华中学读书。1937年,她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四川总队,继续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经过抗日救亡宣传等革命活动的锤炼,张露萍愈加坚定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信念,她将自己的一张照片剪成五角星的形状,并在照片背后写下诗句:


前程,似天上的云霞;

生活,象海里的浪花。

卿:莫愁徊,趁这黄金时代,

努力探索革命真理,

放射出青春的灿烂光华!


1937年11月,在成都“抗敌后援会”的帮助和车耀先的推荐下,张露萍等十名青年学生秘密离开成都,奔赴延安。经过十多天的跋涉,她们到达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问张露萍:“你为什么要去延安?那里艰苦,吃小米你行吗?”张露萍毫不犹豫地答道:“延安是抗日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到延安是为追求真理。”“我连死都不怕,还怕苦吗?”


张露萍于1938年2月3日抵达延安,被分配在陕北公学第14队学习。初到陕公,张露萍接触到一个与成都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刚刚17岁的她对这所亦学亦兵、亦文亦武的学校印象极佳。在给亲友的信件中,她谈到了自己在延安的收获与成长:“延安是革命的大熔炉……毛主席给我们上课。大殿,是我们的课堂;膝盖,是最方便的写字台。”“除了学习,还参加劳动。对劳动最初不习惯,现在也能背八十斤,走几十里山路了!”


当时陕北公学学员的制服是从八路军那里留下来的一部分国民政府发放的旧军装,样式、颜色都比较单一,但陕公的女生们都不爱红装爱武装,张露萍也是如此,她特意给家里寄了一张自己的军装照:照片上的她身着灰布军装,头戴红五星八角帽,腰扎皮带,脚穿草鞋。多年以后,张露萍的弟弟仍然记得姐姐“女八路”一般的飒爽英姿。


在延安,除了日常学习、劳动,张露萍发挥自己唱歌、演剧、指挥等特长,经常参加各种革命文艺演出。那时,抗战歌曲《干一场》在延安的各所学校中最为流行,每次集会前各学校拉歌,都要请张露萍来指挥演唱这首歌曲。她站在队伍前列,双臂激情地挥舞,上千人随着她的手势高歌:


河里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

昨天烧了王家寨哟,今天又烧张家庄。

逼着那青年当炮灰,逼着那老年运军粮。

炮火打死丢山岗哟,运粮累死丢路旁。

这样活着有啥用啊,拿起刀枪干一场 !


雄浑激越的歌声,响彻黄河之滨。这以后,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干一场”。叶剑英在回忆张露萍情况的时候,还依然记得:“我想得起,张露萍同志外号叫‘干一场’!”



在军统机关建立“红色电台”


1938年5月,张露萍以优异的成绩从陕北公学毕业,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继续学习。陕公和抗大的教育使张露萍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同年10月,张露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张露萍的亲属中有国民党一方的高级军官,在川渝地区有一定基础,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派她前往重庆工作。1939年深秋,张露萍告别了延安,踏上了新的征程。到达重庆后,张露萍进入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归叶剑英直接领导,曾希圣和雷英夫是工作联系人。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共地下战线斗争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支持。彼时,南方局在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发展了张蔚林等几名秘密党员,于是张露萍被安排与张蔚林兄妹相称,以军统职员“家属”的身份,担任中共地下特支书记,领导秘密斗争。也是从这时起,她正式改名“张露萍”。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张露萍不时出入军统局电讯处,军统局会客室的登记簿上记录着:张露萍,寓重庆张家花园四十号,探访哥哥、四处报务员张蔚林。


在打入军统机关内部的那段日子里,她的身影穿梭于中共南方局秘密联络机关和军统局之间,和张蔚林、冯传庆等中共地下党员组成秘密小组,在国民党最森严、最机密的特务机关里,构建了一个中共的“红色电台”,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截获了许多重要甚至绝密的情报,并将之传递到南方局、延安。在危急时刻,中共南方局多次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及时捕获国民党特务潜伏小组,安全转移重庆地下党机关和工作人员,避免了组织的重大损失。


穿着旗袍的张露萍



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1940年3月,张蔚林身份暴露被捕,秘密小组随之暴露,张露萍也被国民党军统局用计逮捕。身陷囹圄的张露萍并未慌乱,她利用看守所长的弱点,以大洋五十元为贿赂要求他将一张暗语写就的纸条送到中共地下组织驻地,看守所长不明真相便接受了要求。中共地下组织得到张露萍的消息后迅速部署转移,化解了一场危机。


然而军统局的行动并没有停止,为了彻底铲除张露萍的背后组织,戴笠假意释放张露萍并暗中监视,计划诱使中共地下组织进入陷阱。从事地下斗争经验丰富的张露萍对无来由的“释放”心生警惕,她从容不迫地路过“周公馆”,暗示南方局的同志情况有变。南方局得到消息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中共地下组织又一次转危为安。


国民党军统局只得令人再次抓捕了张露萍,软硬兼施进行审讯,但她始终大义凛然、坚不吐实。1941年春,张露萍及六名战友,被转押至“息烽集中营”监禁。


在狱中,被关押的战士们组织起临时地下党支部,保存实力,以待日后的斗争。张露萍积极参与劳动,并不断写诗作文,发表在狱中刊物上,向狱友们宣传革命思想。她还和许多革命同志结下了深厚友谊:家喻户晓的“小萝卜头”宋振中是张露萍的小狱友,她教宋振中识字,给他讲故事,成为他亲爱的“张阿姨”。一同被捕的狱友赵力耕因长期戴死镣关在阴冷的重禁闭室,几乎瘫痪,她想方设法卖掉自己的戒指为他买来药品。同室难友徐宝芝狱中生下女婴,身体虚弱,张露萍便帮忙照顾孩子,还设法买了只母鸡喂养,将鸡蛋留给小朋友补充营养。


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与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光、陈国柱、王席珍7人被押上刑车,一路高唱《国际歌》,直到被枪杀前,他们还在用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张露萍身中六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张露萍等七烈士就义的事迹一度被历史掩埋,她甚至被冠以“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军统电台案”成为真相不明的疑案。但中共南方局的叶剑英、曾希圣、雷英夫,以及曾在国民党军统局工作的沈醉等人始终牵挂着为他们平反。1983年,经过反复调查,疑案终于真相大白,张露萍等七位烈士的英名终于得以昭雪。


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隐蔽战线作为第二条战线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露萍,这位陕北公学的优秀学员,虽然没能和其他学员一起相会于抗战前线,但她在隐秘而伟大的战线上始终秉持着陕公的精神,坚守着对革命的信仰。多年后,叶剑英感慨说道:“张露萍的事迹是南方局历史的一部分,要歌颂她,学习她,她是我党的好女儿。”


回看张露萍纪念碑上镌刻的碑文,她的事迹和精神是那般鲜活、崇高:


少年赴陕,献身革命。

受命返渝,虎穴栖身。

智斗顽敌,戴笠震惊。

狱中再战,威慑敌营。

一代英烈,肝胆照人。

立石为证,长志艰辛。




文字:李浩源 张彤

编辑:陈炳旭

设计:雷引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