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的代价

上海金融市场有多惨

华南理工大学丘勇才 去世,朋友圈临终遗言让人深思

“网红书记”邢征辞官:去向引发高度关注

形势比想象的还要严峻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36金1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人大附中五大学科竞赛取得金牌数、国家集训队人数等多项全国第一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 2023-03-27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日前,2022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成绩揭晓,至此,2022全国五大学科竞赛全部落下帷幕,人大附中在全国五大学科奥赛中共取得36金14银1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50人获得清北破格录取资格,加上暑期获得的两块国际奥赛金牌,2022年人大附中同时囊括全国国际奥赛金牌榜、五大学科竞赛集训队榜、决赛金牌榜、清北强基破格资格榜四个榜单的第一名同时一举创造了多个全国纪录。


五大学科竞赛是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的总称,是教育部认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举办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顶尖赛事。参加赛事的同学都会在高中阶段进行大量拓展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学习、动手、交流能力,每年通过五大学科奥赛活动为我国基础学科培养和凝聚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的首批示范校之一,人大附中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和五育并举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助力。学校一直重视学科竞赛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科竞赛方面形成了“师资队伍优秀、课程设置合理、竞赛成绩优异”的良好局面,为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性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各学科竞赛更是捷报频传,展现了京城学子的风采和实力。


2022年人大附中一举创造两项全国纪录:以36块金牌的成绩成为全国历史上第一所当年五大学科金牌数超过30人的学校,同时也成为全国历史上第一所清北破格资格人数达到50人的学校,金牌数、国家集训队人数、清北破格录取资格人数均名列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人大附中学科奥赛均衡发展2022年五大学科竞赛均有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是全国仅有的三所五大学科竞赛均有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校之一。


而在此之前,人大附中廖昱博同学满分成绩获得第63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刘子睿同学获得第52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人大附中国际金牌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数学和物理均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四年均有国际奥赛金牌入账的学校,四年来共在国际赛场斩获9块国际奥赛金牌,是全国唯一一所近四年获取国际金牌数超过5枚的学校。



谈到竞赛课程学习对自己的帮助,第3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国家集训队队员万伯昀同学深有感触,作为初中阶段从未接触过学科竞赛的同学,高中考入人大附中后,在杨德宝、杜军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生物竞赛的学习,并最终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保送到清华大学,他认为生物竞赛的学习极大的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为自己提供了一个看待眼前世界的全新的角度,让自己无数次地赞叹生命世界的奇妙,与从兔子洞中发现仙境的爱丽丝一样,能够带着纯粹的好奇和惊叹遨游于其间,也让自己第一次由衷地感受到能够诞生在有生命的世界上是莫大的幸运



而初中来自于一所普通学校的第3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国家集训队队员李哲夫同学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走上学科竞赛之路,他认为如果将升学方面的帮助当作竞赛学习的唯一目的,是很难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的,竞赛为自己带来的是一段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拼尽全力的经历,能在自己最热爱的领域获得极广阔的眼界他提到自己的教练杨德宝老师常和他们说,竞赛就是要追求极致,我们在竞赛学习中收获了这种解决问题、梳理知识、面对困难的方法,那么今后无论是面对考试或是工作,都能用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令李哲夫印象深刻的是联赛前一周,他答题过程中再次出现重大失误,陷入阴影中,于是他找到自己的主管教练杨老师谈心:“他带我从自修教室的灯光中走到逸夫楼东侧的窗边,月光洒进走廊,让我直面窗户上映出的自己。教练从自己的经历和我的现状出发,先是坚定了我的信念,要求我学习掌握直面压力的能力,不要在焦虑上浪费时间,而是要关注具体的问题。




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提到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的提升在学科竞赛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哪位同学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跌倒再原地爬起,继续前行的过程是比知识的收获意义更大的财富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得主、国家集训队队员李博韬同学谈起自己的竞赛学习之路感觉三年的物理竞赛学习让自己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如何学习,激发了课内外的学习兴趣,享受知识本身的魅力,树立了理想,让生活有了心中的“主线”。


进入人大附中后,没有任何竞赛基础的李博韬同学在物理竞赛中走得磕磕绊绊,“当时压力相当大,每天都过得很难受。”在教练李志刚老师的鼓励下,他的竞赛成绩逐渐有了一些起色。之后遇到了志同道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同桌,加上自己的努力,成绩提高到了班里前十。在竞赛中获得了友谊、鼓励、认可、自信回忆起自己的竞赛路程,李博韬感慨万分,“我觉得物理竞赛的过程显然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回望一路走来,我自己感到的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




当同学们总结取得竞赛成绩的原因,大家纷纷归功于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循循善诱和肯于奉献的教练团队学校全面合理的竞赛荣誉课程更是为自己的学习铺平了攀登的道路。


2019年,学校管理层非常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深入调研,统筹布局,敢于承担,大胆改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教练员队伍。学校充分信任与鼓励教练员团队,认真解决竞赛教练员关心的问题,解除教练员的后顾之忧,加强了教练员团队的凝聚力、认同感和荣誉感,人大附中学科竞赛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学校竞赛成绩从2018年的国家队选拔失利到2019年开始连续四年夺得全国五大学科国际奥赛金牌榜第一名,人大附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步履扎实,成果丰硕。


本着“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思路,人大附中创新人才中心为每个同学搭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经过多年积累,建设开发了数十门从强基课程、竞赛入门到国家集训队选拔的不同水平、不同难度的大中衔接课程,为学生发展赋能助力。




采访中,第38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竞赛金牌得主王镜廷同学提到人大附中的各位负责的竞赛老师对他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研修课和选修课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各个课程之间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能在不同的方向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张端阳老师开设了一系列选修课程讲解国内外很多著名比赛的赛题,使得同学们得以在面对题目的时候有更多经验和方法可供参考。而他自己的主教练杨功荣老师开设的数学名题鉴赏这门选修课则侧重于介绍一些数学历史上经典的问题与一些背景知识,这些看来提升学科素养的课程常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2021年CMO中就有一道题目与课上讲到过的尺规作图问题相关。当然,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学校中同学们一起合作讨论共同学习的机制也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在九年级和高一,杨老师组织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讨论班的活动,同学们在准备之后互相介绍提前选定的主题,张老师也在今年组织了一些讨论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和同学们得以互相学习,一同进步。


而第35届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得主马麟瑞同学回忆起自己的教练过新炎老师时,也是充满感激与钦佩:“我从初三认识过老师,到今年已经是两年多了。过老师讲课很有条理、思路清晰,并且十分鼓励进行课上的讨论和提问,这让我们都能够及时参与到课堂思考中并且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水平。每次我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过老师时,他都会对我表达赞赏与支持,在我们进入了省队后更成为了我们坚实的后盾。他还在临决赛前帮助大家调整心态,大家都很感动,我也由衷地感谢他。”





在竞赛团队中,大家不是竞争者,而是合作者几乎所有的受访同学都提到了自己所在的竞赛团队良好的学习、讨论、分享氛围和温暖。


何润墨同学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2022年9月刚开学,年级物理竞赛团队去团建爬山。出发后没多久,我们便因速度的差别,自动分成了几个梯队。我所在的梯队速度适中。我们一路边走边聊奇闻轶事,偶尔停下看看风景或者路上的昆虫,相对轻松地登上山顶。


等到我们之后的梯队也陆续登顶,但我们的教练胡继超老师和一位同学迟迟不现身。由于这位同学体型偏胖,不擅长体育,我们猜这位同学可能中途放弃了,而胡老师和他在一块。等了大概半小时,这位同学浑身湿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胡老师紧随其后。


事后这位同学跟我说,之所以他能登顶,是因为胡老师一路陪伴他并不断给予鼓励,如果是他一个人爬山,绝对会半途而废。从那之后,他感觉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完成的。


能成为胡老师的学生很幸运。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位同学,永远鼓励我们去挑战和前行。我觉得人大附中正是因为有胡老师这样,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的老师,以及一直秉承的团队精神,才有现在耀眼的成绩!



来源:人大附中

设计:思琦

责编:顾小白 凯怡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