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精粹】李殿勋:怎么来搞好创新驱动——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6讲(二)

主讲人:李殿勋




2017年3月27日下午,重庆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委主任李殿勋先生做客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十六讲,于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发表了题为“当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基于重庆科技创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

本次讲座由赵万一院长主持,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长袁杰、副局长李雨峰,西南政法大学书记樊伟、副校长岳彩申等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共分两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搞创新驱动,二是怎么来搞好创新驱动。因本次讲座信息量较大,我们拟分成两次推送。本次推送主要介绍“怎么来搞好创新驱动”的问题,感谢关注。




●●●


二、怎么来搞好创新驱动?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在多数领域对于“为什么要搞创新驱动”的问题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中国已经到了非搞创新驱动不可的地步。但是怎么来搞好创新驱动呢,这在全国范围内的理解恐怕五花八门,下面我以我自己的理解和对重庆区域内的把握来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要完整理解创新驱动的内涵


要搞好创新驱动,第一件事就是要完整理解创新驱动的内涵是什么。创新驱动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寻找替代动力、推动发展转型。理解这一战略的内涵,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科技创新处于核心地位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甚至是文化价值的增值过程,是中国乃至于全球最高层次的智慧劳动。但从发展的角度讲,创新驱动的核心诉求是解决技术创新,西方国家所讲的创新也主要指技术创新,虽然中国的创新概念相对泛化,但依然也是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


那么,科技创新为什么处于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综合国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同时,从中国的执政哲学和施政理论来看,我们主张和认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两个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这种逻辑也推导出一个结论,这就是科技创新处于核心地位。


此外,从国际经验来讲,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创新型国家的三个指标也都是科技指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对外技术依存度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所以说,科技创新理应处于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引领国家的全面创新,使我国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二是文化创新发挥基础作用。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要搞真正的实质性创新,就必须给予创新激励,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包容异见,减轻甚至消除失败者的尴尬感和尊严的丧失感,否则的话,创新的文化氛围很难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创新的文化就不可能有持续创新的科技,国家的全面创新也就不会成功,中国也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所以培育创新文化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层需求,它发挥着基础的作用,这一点在历史上也是如此。世界范围内,工业文明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科技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转到美国,无不包含深厚的文化根由。


至于文化创新的培育则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治家要创造环境、教育家要持续启蒙、企业家要身体力行、文艺家要潜移默化……总言之,社会各行各业对于文化创新的培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带有根本性质。搞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犹如车之两轮,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应着力消除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应系统变革相关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对不利于创新的制度作出系统性的改变,对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作出系统性的安排,创新就不可能持续进行,所以说,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带有根本性质。


而且,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持续进行,甚至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因为技术的创新一方面需要激发欲望,另一方面则需要维护竞争,而两者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达到目的。从激发创新欲望所做的制度安排来看,有解决荣誉机制的各种奖励制度,提高物质待遇的各种分配制度,满足专家兴趣的资源配置制度等;从维护竞争所做的制度安排来看,有产权的保护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等。因此,如果没有制度创新,既激发不了创新的欲望,也维护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最后创新也就寸步难行。


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基本要求。实施创新驱动,不是少数科技专家的创新,也不是少数企业家的创新,更不是官员自娱自乐,而是针对我国当前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现状,搞全民创新引领之下的全民创业,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为什么要搞大众创业呢?根本目的就是激活微观经济,在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激发第一轮创业之后,再想办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轮创业。如果激发不了中国的第二轮创业高潮,中国就无法形成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也不可能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此时仅靠国有企业的带动,中国的经济仍旧会一路下行。


而之所以要搞万众创新,其根本目的是盘活人力资源。30多年前土地承包改革的真正意义,主要不在于提高了粮食产量,而在于大规模解放了农民,释放了中国的第一轮人口红利,但在人口数量拐点到来之后,只有把以体力消耗为主的人口优势转变为以智力贡献为主的人才优势,才能在未来30年释放中国的第二轮人口红利。


完整理解创新驱动的内涵,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旦缺少其中一个,创新驱动就难以真正的前行。

 

 (二)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大势


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一方面,大科学计划和大科技工程正在使科学世界发生深刻变化,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深层理解;另一方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边界日益模糊,科技变革突破的能量不断积蓄,某些领域即将引发群体性、系统性突破,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金融创新加速融合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势必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基于此,我组织团队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形成了未来5到10年全球科技革命的八大走向和产业变革的七个领域,供大家参考。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进行综合判断,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八大走向:


与此同时,世界产业变革正向以下七大领域聚焦:


因为同学们并非该专业学生,理解上可能会有困难,我就不展开讲述,同学们只需对未来510年全球转型变革的基本趋势宏观的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

 

(三)要理性面对本地科技的现状


搞创新驱动,一要完整理解它的内涵,二要把握它的发展大势,三还要切合本地发展的实际。这里我们以重庆为例,分析一下科技资源与科技活动的现状。


总的来说,重庆在创新发展方面是喜忧参半,的是我们的创新效率较高重庆已经连续两年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方面排在西部的第一位,全国的第8名其中,研发投入强度这一关键的国民经济指标,在近两年也都处于连续增长的状态,201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由2014年的1.42%提高到1.57%,创造了直辖以来的最大增幅,2016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与2015年相比也是有所提高


然而,我们也有很多的忧虑,高度概括起来就是创新实力不强,2015年重庆的创新实力全国仅排名第17位,西部地区第3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目前,重庆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035家,不到四川(2713家)的1/2,陕西(5524家)的1/5。近年来招商引进的企业多为沿海代工企业转移,即使引进的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也不在重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6159家,有研发活动的只有974家,仅占15.8%;建有研发机构的更少,只有585家,仅占9.5%。


二是重点高校和大院、大所少。重庆共有72所高等学校,数量超过四川,但是“985”和“211”重点高校仅有2所,并且有研发活动的高校占总量的比例不到一半,大多是一些完全不具备创新能力的职业学校。全市62家市属以上科研院所中,中央部分所属的在渝院所4家(事业单位),仅为四川(27家)的14.8%、陕西(38家)的10.5%。


三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少。重庆每年研发活动人员有10万名左右,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仅有484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仅为四川(61人)的21.3%、陕西(63人)的20.6%。


由此可知,重庆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高校和大院大所较少,高端人才资源严重不足,这导致了重庆的原始创新、高水平技术创新甚至是自主创新的供给严重短缺,从而影响了重庆的总体创新实力,我们重庆急需超常规的创新驱动战略,来提升创新实力和提高创新绩效。


为此,重庆在创新驱动战略上采取了诸多措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比如在高校建设方面,因为重庆的大部分高校难以达到一流大学的水平,市委、市政府就“因地制宜”,鼓励高校在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培育方面多下功夫。而且,在科研院所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重庆也同样准备采取一些超常规的动作,来提升本地的整体创新实力,来应对未来5到10年全国乃至于全球的竞争。


未来5到10年,中国的版图会加速重构,谁能够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谁就占领先机成为制高点,否则的话将会被历史所淘汰。届时,中国区域之间将会严重分化,出现重大的差别,呈现出“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局面。

 

(四)要着力强化创新发展的三大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搞好创新驱动、实现发展转型,从战略上讲,需要统筹解决好技术、资本与创新生态三大支撑。假设技术是一个新娘,资本就是新郎,创新生态就是新房,一个区域只有同时具备了新娘、新郎和新房,才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所以,技术、资本和创新生态必须三者齐备,才能赢得未来,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强化技术、资本与创新生态这三大支撑呢?以我个人的理解,并以重庆为例,主要就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八个坚持”的科技创新思想,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着力办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解决技术供给问题。


创新主体从法人机构的层面来讲,分为三类,即:企业、高校、院所。从自然人的层面来讲,就是指科技创新人才。要有效解决技术供给问题,就是要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引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特别是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培育引进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开放协同为保障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和产业的培育,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不足的地方,尤是如此。


二是培育引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特别是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的创新主要是一种原始的创新,科研院所则主要专攻于技术的开发,当然,两者都有一部分从事技术的应用转化。目前,重庆的科研院所正在试图用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培育引进大批的独立法人,形成开放协同、融合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高技术、大资本、全球化的高端研发所。


三是培育引进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前面所述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从法人机构的层面来讲创新主体的培育,而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一自然人主体,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缺乏人才,驱动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仅依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无法解决技术供给问题的。


当然,在培育引进以上创新主体的同时,要更好地解决“技术供给”问题,还需要政府通过必要的产业技术政策,以普惠性的财税激励、后补性的绩效奖励与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主题专项,来引导和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和进行与之关联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


第二件事,加快完善创投体系,解决“资本来源”问题。


怎么解决资本来源问题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未来5到10年,重庆要超常规的完善包括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众筹物资体系在内的创投体系,核心确立知识产权的关键地位,形成科技企业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和股权债权的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股权投资体系。重庆针对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探索设立了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引导和撬动全社会的创投资本投资创新创业。预计最近三年内,可引导上千亿元规模的创投资本来构建股权投资体系。


重庆还提出了实施创投资金倍增计划,鼓励区县、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参与设立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允许事业单位代持政府投资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股权,这将对做大创业投资规模、完善股权投资体系,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债权融资体系。科技领域的借贷很多都牵涉到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属于无形资产,难以判断价值和风险,如果没有风险担保来增加信用,没有坏账损失的风险补偿,借贷关系很难成立。


基于此,重庆目前正在推动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技中小企业基于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与创新产品等知识信用价值叠加传统商业信用价值的(X+1)综合授信增信改革试点,探索依靠商业大数据应用+专利软件化评估实现颠覆式创新,解决科技中小企业债权融资的轻资化、信用化与便利化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从17年开始,重庆两江新区和高新区的所有科技型企业,都可以凭借企业的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和创新产品这四个要素,直接获得相应的银行信用贷款,小型的300万,中型的500万,既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担保。一旦银行出现坏账,政府就补贴80%,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这就是重庆实施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价值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债权融资体系。


为了配合该套制度,我们还委托袁杰团队开发了用于专利评估的软件,通过评估企业的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创新产品这四个要素,直接生成科技企业的知识信用价值等级,知识信用价值是多少等级,就对应多少贷款。其中,如果有特别的因素也可以直接抵满加分,比如一个全球的顶级人才可以直接加满到100分,相应地,该企业贷款数额也可增加500万。


虽然知识产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抽象的成果,人类不可能准确的判断知识产权的价值,加之信息的不对称,人类也不可能实现知识产权的线上交易,但是通过开发相关软件,为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价寻找一个对应的等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制度创新,把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问题真正解决。


三是众筹募资体系。从现实情况来看,搭建具有合法性和公信力的众筹平台,最便捷的途径是通过B2C模式设立科技创新板,专门提供科技企业挂牌展示、融资路演和资本课堂等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重庆的科技创新板与传统资本市场相比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它探索建立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双高”(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以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资本众筹为功能的科技创新板,这与上海、北京完全不同,属于新资本市场。过去行业价值作为挂牌的门槛,看的是财务指标和资产状况,但现在关注的是知识价值,尤其是知识产权,一旦经过系统的评估之后能够达到标准,就可以挂牌进行股权和债权的众筹。这表明创投体系正渐渐往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价值体系发展。


第三件事,统筹布局创新平台,解决“创新生态”问题。


搞驱动创新,仅有技术不行,再加资本也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构筑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是围绕创新链的三个要害环节,统筹布局和大力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围绕科技研发环节,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领域,或因利益冲突的影响,或因门户之见的困扰,或因不同体制的障碍,相当多的情况下,科技资源稀缺与浪费并存,产、学、研脱节,跨国合作薄弱,严重影响了研发绩效。基于此,重庆提出要打造包括线上专业网站与线下服务体系,集成人才、仪器、文献等科技资源于一体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要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要搭建国际开放合作创新平台。


二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着力打造新型孵化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以有效解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问题。


三是围绕产业培育环节,着力打造创新特区和开放特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能够带来经济的规模效应。科技活动的空间集聚,能够形成科技创新的示范功能。目前,中国顶层的创新特区是国家自创区,顶层的开放特区是国家自贸区。而重庆正在打造的创新区的重点也是要依托于两江新区核心区和高新区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重引领示范的“重庆国家自创区”,同时建好其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开放特区的重点是要加快建设“重庆国家自贸区”,同时建好国家级经开区。


搭建以上创新平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创新生态问题。通过在这些创新平台中提供优质的技术孵化供给、创投资本供给和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创新制度供给,很大程度上就能打造出局域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解决创新创业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土壤与水分”。当然真正宏观意义上的创新生态系统还是市场经济、法治政府与包容社会,市场经济天然的激励创新,法制政府天然的包容创新,这也是美国能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深圳能够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真正经验所在。


总的来讲,任何区域、任何国家要想创新发展,都要解决这三个支撑:技术供给、资本来源和创新生态。解决技术供给要培育创新主体,包括高校、院所、企业,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育,如果没有创新人才,前三类主体也仅仅是一个空壳,徒有其名而已。


解决资本来源要完善完善包括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众筹物资体系在内的创投体系,核心确立知识产权的关键地位,形成科技企业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和股权债权的融资服务体系。


解决创新生态要搭建创新平台,在平台内形成一个区域化的优良的创新生态系统。就整个中国和全球来讲,真正宏观意义上的创新生态系统,都是靠平台,中国还要严格的搞市场经济、搞法制政府、搞包容社会。



文字校对:马艳  廖晓莉

编辑:张欣

摄像:赵晶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

本讲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承办,超凡知识产权研究院协办,将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识产权知名人士,就知识产权基础性或前沿性问题作智慧分享,以助力我国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体系的完善。


前期讲座荟萃

2016“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 年终盘点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挑战与机遇

【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背景问题——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一)

【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目标与机遇——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二)

【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挑战和机遇——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三)

主讲人: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3讲

李顺德|对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思考

【讲座精粹】李顺德:对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思考——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3讲内容精编

主讲人:中国知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顺德教授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2讲

北京大学张平教授:互联网开放创新的专利困境及制度应对  

【讲座精粹】北大法学院张平教授:互联网开放创新的专利困境及制度应对——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2讲内容要点

主讲人:北大法学院张平教授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1讲

华为副总裁宋柳平: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1讲暨“两江讲坛”第4讲

【讲座精粹】华为副总裁宋柳平: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1讲内容精编

主讲人:华为副总裁宋柳平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0讲

张玉敏|商标注册和确权程序改革的价值目标: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讲座干货】张玉敏 | 商标注册和确权程序改革的价值目标: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讲座回顾】张玉敏 | 商标注册和确权程序改革的价值目标: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主讲人:西政知产名誉院长张玉敏教授


2016“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年终盘点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

圆桌会议:司法助力中国知识产权共同体——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为视角

【讲座精粹】何震:法院外部和法院内部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价的差异——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之讲座整理稿(一)

【讲座精粹】何震:法官不认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低”的十个维度——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讲座整理稿(二)

【讲座精粹】何震:消弭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低”这种观点不同认识的路径——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院长何震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

浙江高院应向健:中国现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的源流与变迁---以商标权司法保护为切入点

【讲座精粹】浙江高院应向健:我国现代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价值定位与变迁——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一)

【讲座精粹】浙江高院应向健:中国商标权司法保护政策的实证思考——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二)

浙江高院应向健:商标权损害赔偿的司法保护政策——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浙江高院应向健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1讲

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

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核心法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一)

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类推与解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讲座整理稿(二)

江苏高院顾韬:知识产权犯罪的类型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0讲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从专利司法实践谈《专利法》第四次修订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读(一)——《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专利保护的路径选择”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法》第四次修正之修法建议----“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解读(二)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侵权纠纷中警告函和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解读(三)

主讲人:最高院知产庭周翔审判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8讲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8讲:知识产权的权利边界与裁判方法

主讲人:最高法院王闯副庭长


▪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6讲

最高院李剑审判长对《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的重点解读(一)

最高院李剑审判长对《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的重点解读(二)

最高院李剑审判长对《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的重点解读(三)

主讲人:最高院李剑审判长


▪ 更多讲座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知识产权网站(http://www.xinanipr.com/)查看


西南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共同体

官方网站:www.xinanipr.com
赐稿邮箱:xinanipr@qq.com新浪微博:@西南知识产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